1月2日,北京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中的最後一例患者治愈出院。小姑娘性格靦腆,朝著鏡頭揮了揮手,但和護士們已經十分熟絡,對她們說“姐姐,再見”。
相比以往,此輪疫情多高齡患者、多合併症,治療面臨不小挑戰。但在及時精細的診療下,大部分患者病情並未加重,最終重型、危重型患者僅有3名。
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陳效友介紹,2021年,北京地壇醫院收治境內外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384人,實現零死亡,所有本土病例均治癒出院。他表示,兩年中,醫院在臨床治療、院感防控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他為2021年的抗疫工作打滿分,也有信心面對新一年的防控挑戰。
1月2日,北京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中的最後一例患者治愈出院。北京地壇醫院供圖
北京本輪本土病例清零
1月2日,北京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中的最後一例患者從北京地壇醫院治癒出院,本土病例再次動態清零。
記者從北京市衛健委獲悉,在本輪疫情中,共有本土病例51例,其中危重型2例、重型1例、輕型和普通型共46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男性22例、女性29例,最大年齡89歲、最小年齡3歲,平均年齡50歲。
作為北京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北京地壇醫院開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已經近兩年。面對本輪疫情,醫院根據病例收治情况,及時啟動增開病房和床位以及人員調整應急預案。
本輪疫情中有2例危重型、1例重型患者,市衛生健康委統籌全市專家資源,成立市級重症專家組共同參與救治,市級專家組共會診20次,參與會診專家108人次。每例重症患者由一名院領導牽頭組織協調,成立“一人一團隊”診療小組,市級專家組每日對危重症患者遠端會診,按照“一人一策”原則,專家組10餘比特重症、呼吸、心內科、內分泌、中醫等專家經集體討論後,制訂最精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對於輕型、普通型患者,及早發現和阻斷病情發展為重型病例是降低死亡率的首要環節。
本輪疫情中,老年患者比例高,60歲以上患者25例,年齡最大89歲,伴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基礎病及重症高風險因素的患者比例高達70%以上,個別病例還有惡性腫瘤、肝硬化等疾病。針對此種情況,北京地壇醫院組建了感染科、重症醫學科、呼吸科、心內科、中西醫結合科、影像科和檢驗科等多學科專家團隊,每天分析患者病情,集體會診會商,具體分析每個病例特點並制訂“一人一策”治療方案,確保患者綜合疾病得到全面治療。此外,中醫團隊進駐隔離病區,精神科醫生進駐病房,集中各方力量共同救治患者。
隔離區護士講述患者故事
北京地壇醫院應急區護士長鄭新媚參與了此輪疫情的護理工作,不少患者令她印象深刻。
1月2日出院的最後一名患者,剛入院時就是鄭新媚和同事接待的。
20歲左右的女學生,性格靦腆,第一次經歷疫情,整個人處於無助和恐慌之中,剛來時,護士們和她說話,她只能用“啊”“嗯”來回答,手攥成拳頭,身體輕輕顫抖。為了讓小姑娘好受一些,那天夜裡,護士們一直守在她身邊,陪她熟悉環境、幫助她與家人連線通話。
除了害怕疾病,小姑娘最擔心的是周圍人會不會被自己傳染,護士們寬慰她,不是接觸了就會感染,大家都做了防護,別太掛心。陪伴與“話療”持續到淩晨一兩點,小姑娘逐漸平靜下來,願意入睡了,護士們才從病房離開。
出院時,小姑娘和護士們已經很熟了,稱呼鄭新媚為“姐姐”。鄭新媚本想抱抱她,礙於穿著防護服,最終與她揮手告別。
鄭新媚告訴記者,患者入院期間,醫護團隊除了要進行專業臨床治療,還要進行人文關懷,安撫他們的恐懼、焦慮。每天早上,護士們會進入病房詢問患者的情况,聽他們聊聊生活上的瑣事;口罩、護目鏡的遮掩之下,患者看不到醫護人員的表情,說話的時候,他們會眯著眼,讓患者感受到笑容。在辦理入住時,護士會記下患者的生日,為他們準備生日蛋糕;冬至時,患者們還吃上了熱騰騰的餃子。
患者陸續出院,一比特康復較早的患者,這兩天來院複查,還帶來一面巨大的錦旗,感謝醫護團隊的悉心照料。
核酸採樣點名單都在這
為方便市民査詢和就近就便選擇檢測採樣服務,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對全市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採樣服務的採樣點和提供24小時“願檢盡檢”核酸檢測服務的檢測機構資訊進行了匯總。
因核酸採樣點及混檢服務將根據區域檢測人員情况動態調整,請有檢測需求的廣大市民朋友通過電話或網絡提前諮詢、預約後前往。服務資訊將定期更新,相關資料由各區衛生健康委和檢測採樣機构提供、市衛生健康委整理匯總。
來源:新京報、北京市衛健委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