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5日電題:奔跑在抗疫“火線”上的巾幗醫生
中新網記者張瑋
“每當穿上防護服,感覺就像披上了鎧甲,必須向前沖!每當患者用期盼、依賴的眼神望向我們,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新年伊始,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本輪新冠疫情逐漸畫上休止符,在抗疫一線工作兩個半月的李瑞霞能稍稍鬆口氣。
兩個多月來,內蒙古額濟納旗和滿洲里市先後歷經新冠疫情突襲,這不僅是對北疆草原的一次“大考”,更是對醫務工作者的一次嚴峻考驗。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席捲全球,肆意傳播,一場沒有硝烟的戰爭就此展開。由於內蒙古地廣人稀,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决定啟動遠端會診,給予患者精准治療。
分析患者流行病學、症狀、身體名額、基礎疾病、影像學改變……然後給出科學的診療方案,並指導臨床治療,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主任醫師李瑞霞成為醫療救治團隊的一員,一直奔跑在抗疫“火線”上。
2021年8月,內蒙古第一例本土“德爾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呼倫貝爾市出現,“德爾塔”病毒傳染性强、載毒量大,患者極有可能在發病4天后由普通型發展為重型。
圖為在海拉爾定點醫院,李瑞霞為一比特患有梗阻性黃疸急性胰腺炎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檢查。受訪者供圖
李瑞霞“撇”下正在接受手術治療的80歲老父親,帶隊前往呼倫貝爾支援。
18年前,幹工作不久的李瑞霞參加了“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用生命佑護生命”便成為她從未改變的信仰。
“還記得第一次面對‘德爾塔’病毒,患者的心理壓力很大,導致治療難度加大,我必須每天進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李瑞霞如是回憶。
“怕,怎麼不怕。”談及直面新冠病毒,李瑞霞如是說。可是,每當看到患者信任的目光、依賴的眼神、飽含感激的眼淚,還有百歲老人解除病痛後的笑容、10歲小患者在病房裏載歌載舞……“這些都是讓我最幸福的瞬間。”
李瑞霞說,守護好每一位患者就守住了萬家燈火。
圖為李瑞霞在內蒙古自治區定點醫院救治新冠患者。受訪者供圖
2021年10月,內蒙古二連浩特、額濟納旗、呼和浩特相繼暴發疫情。由於額濟納旗受限於當地醫療條件,無法救治數以百計的患者,所有確診病例集中轉運到千里之外位於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自治區定點醫院進行集中救治。
李瑞霞再一次披掛上陣,進倉查房。她常常給自己和同事打氣:“儘管疫情再凶再險,縱使我們每個人的力量如同小溪,但彙聚起來就可成大海。”
通過29天的精准治療,內蒙古自治區定點醫院集中收治的185名本土新冠患者全部治癒出院。
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11月27日,被譽為“東亞之窗”的滿洲里再次被疫情襲擊,病例數呈爆發式增長,十多天時間裏,本土確診病例超500例,這給口岸小城帶來前所未有的救治壓力。
圖為李瑞霞。受訪者供圖
內蒙古衛健委决定將294名確診患者轉運至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定點醫院進行集中救治,還沒下“火線”的李瑞霞跟隨醫療救治專家組隨即轉戰海拉爾。
李瑞霞說,這次醫療救治的困難大、挑戰也多。“3天內集中收治確診患者221例,其中有百歲老人,也有3個月大的嬰兒,還有高齡待產的孕婦、急需手術的患者……”
每一位患者都需要製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這就要求李瑞霞熟知每個病人的病情。“內蒙古自治區定點醫院當時收治了185名患者,劃分6個病區;海拉爾收治294名患者、有7個病區。”
“每天查完房出倉都得是晚上。時間最長一次是患者氣管插管,我在病房待了7個多小時,一直等患者病情平穩才離開。”李瑞霞告訴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李瑞霞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進倉查房都會隨身攜帶紙筆,記錄重點病人的情况,出倉後更新患者資料、完善治療方案。每天能保證休息四五個小時對李瑞霞來說算是“恩賜”,勞累、受凉、飲食不規律誘發膽絞痛,她也只是口服莫沙必利片和消炎利膽片緩解病痛。
如今,滿洲里本輪疫情海拉爾定點醫院的確診病例已全部治癒出院,李瑞霞喘了口氣,便又開始為進入康復階段的患者進行會診。(完)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