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晉冀魯豫野戰軍兵強馬壯,全盛時兵力超過40萬。在劉伯承帶領下,戰績頗佳,擅長大量運動殲敵,能打較大規模的戰役。
解放戰爭第二年,這支大軍為了全國全域,進行千里大躍進,遠離我軍根據地,到臨近長江的國軍腹地作戰。在別的野戰軍不斷發展時,他們的兵力卻不斷减少,艱苦程度可比上長征:
1、長距離行軍,重武器無法通過黃泛區,幾乎全扔了,部隊的攻擊能力大打折扣。
2、遠離老根據地,補給困難,剛到大別山時糧食都籌集不到。
3、沒有後方,打仗後傷患無法安置。
4、新根據地,兵源難以補充。
5、部隊連續作戰,沒有安全地域可以休整。
國軍白崇禧是比特名將,針對我軍槍彈匱乏,火力不足,而且立足未穩,根基不深特點,連續派部隊進行清剿,不給我軍休整時間。這一時期,我軍處境非常艱難,阿兵哥有畏戰心理,劉伯承等領導人也儘量避免大的戰鬥。因為戰鬥肯定會有大量傷患,留在部隊,拖累全軍。如傷患果留置百姓家,民團十分殘忍,往往挨家搜查,殺了很多人,還搞連坐。
1947年8月進入大別山,1948年2月底,部隊撤出。1948年8月11日,劉伯承、陳毅、鄧子恢、張際春向延安報告,《關於中原部隊戰力和整訓工作致中共中央的報告》。
中央:甲、原劉鄧野戰軍之第一、二、三、六縱南進時,除第一縱隊轄四個旅十二個步兵團,另一個騎兵團外,其餘三個縱均為三旅九團制,共計十三個旅三十九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各團有迫炮連,旅有炮兵連,縱隊有炮兵營,各縱都有教導團。每個步兵團的人數二幹至二幹五百不等,總計約十一萬餘人。置大別山兩個旅部十二個步兵團、四個教導團,及其他大批司、政、供、衛幹部,共計三萬三千餘。其餘主力在大別山經七個月的作戰,於今年三月底以前全部北渡淮河,此四個縱隊共計北渡淮河十一個旅(一縱隊缺十九旅,二縱隊缺五旅),廿七個步兵團(三、六縱各缺三個團),及一個騎兵團。一縱後又留置兩個團於淮西區,現剩下廿五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部隊人數與武器均大减;每團的人數一千至一千五百人之間。四個縱隊共計約五萬餘人。步槍、輕重機槍减少一半,炮减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一個連的步槍最多者為四十支,一般的卅餘支,幾等於一個排的武器。重機槍連每連少則二挺,多則四挺。各縱步馬槍四千支至四千八百支,重機槍卅五挺至六十挺,輕機槍三百一十餘挺至四百廿餘挺。山炮少的四門,多的七門。乙、現各旅的概況與戰力是:一縱第一旅三個團(其第一團為紅五團基礎,善於攻擊),第二旅兩個團(第四團為紅十二團基礎,能攻能守),原均為主力,戰力甚强。除第一旅人數及元氣尚保持原狀外,第二旅已有一些削弱,但裝備减弱了,仍有徒手。第廿旅兩個團原為第七縱主力,人數、武器、戰力有很大削弱,一半以上是徒手。二縱第四旅、第六旅各三個團,人數與武器較過去都有些削弱,最近有些恢復,戰力不弱。三縱第七、第八、第九旅各兩個團,各旅戰力均甚强,其第七旅之十九團、第八旅之二十二團、第九旅之二十五團均强,尤以十九團為最,元氣雖能保持,但人數、武器均不如前,還有不少徒手。六縱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三個旅各兩個團,人數、武器一樣有些减少,但元氣與戰力尚能保持,襄陽戰力當有提高。其十六旅戰力甚强,其餘次之。此外四縱四個旅,除十旅三個團外,其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二旅各為兩個團,共計九個團。每營四個步兵連,一個機炮連。步馬槍共計九千五百餘支,重機一百一十六挺,迫炮六十門,山炮十六門,野炮二門,戰防炮七門,人數都較充實。其第十旅之廿八團戰力最强猛,而在山地平原地都行。廿九團長於村落戰之縱深戰鬥,怕山地。第十一旅之卅一團、卅二團戰力亦强。十三旅之戰力亦不弱。二十二旅為後起之秀,大有發展前途。全縱共計三萬一千餘人,除二十二旅之六十五團為一千九百人外,其餘八個團均在二千人以上,廿八團則達二千八百人。九縱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旅各三個團,共計六個步兵團。人數裝備都較充實,有山炮四門,化學炮二門,每團有迫炮八到10門,每營有重機六挺,一個尚有飛機用之機炮五挺,戰力不弱。二六旅較强。全縱二萬餘人,是後起之秀。
這份報告很長,講述了中野一年來的兵力變化:
甲部分:南進前,四個主力縱隊共39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每團人數2000到2500人,還有旅炮兵連、縱隊炮兵營,縱隊教導團,共計11萬多作戰部隊,可謂武器精良,兵強馬壯。48年3月重返中原時,留下了2個旅部14個步兵團、4個教導團,將近4萬部隊。主力部隊只剩下25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每個團1000到1500人,總共5萬人。各縱隊步槍、輕重機槍减少一半,山炮僅有幾門。
乙部分:1、2、3、6縱隊經過近半年休整恢復,只有部分團人數及戰鬥力恢復原狀,多數團人數、武器、戰力有很大削弱,甚至不少戰士是徒手。
4縱兵力最强,有9個團,3萬多人,步槍、輕重機槍、各種炮也齊全,戰鬥力最强。9縱於1947年8月15日成立,成立後一直跟隨4縱,在陳賡領導下作戰。該縱隊有6個團,2萬多人,武器也不錯。
這份報告看了讓人落淚,同一時期,華野一個縱隊通常3,4萬人,東野一個縱隊通常4,,5萬人,只有中野窮的一個縱隊只有1萬多人。這是一支沒油吃,經常餓肚子,連幹部也隨身背個米口袋,槍彈嚴重匱乏,隨時都可能遭遇敵軍主力,時時受到民團騷擾的“瘦狗之師”。
這支部隊,在1947年夏末魯西南大勝後,以十萬之眾呼啦啦殺向千里之外的大山。在劉帥親自帶領下,只有四個野戰縱隊(1、2、3、6)堅持了一年。新組建的10縱和12縱南下支援,轉成地方部隊,去開闢桐柏和江漢根據地。
1948年5月,我軍成立中原軍區,下轄鄂豫、皖西、豫西、豫皖蘇、桐柏、江漢、陝南等眾多的新解放區。這些新解放區,由劉帥南下開闢,以及陳賡轉戰中原開闢。算上10縱和12縱,南下開闢的解放區留下了6,7萬兵力,這些地方成為我軍中原決戰時的兵源、糧援和後勤保障基地。就是這支痩狗之師破壞了國軍後方,從而加速了國軍滅亡,為我軍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份報告後3個月,劉帥又帶領這支剛剛恢復了些體力的痩狗之師,參加淮海大戰,為解放全國而奮鬥。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