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政府在政治上公然挑戰“一中原則”,也必然囙此遭到中方的强力反制。受此連累,如今正有大批立陶宛出口的貨物漂泊於海上無法進入中國大陸。
值此進退兩難之際,立陶宛方面就有專家建議,既然立陶宛是為臺灣才遭此“劫難”,那麼臺灣方面這時候是不是也該站出來,為立陶宛捕手這批貨物了?
從2021年12月初立陶宛方面聲稱中國海關將“立陶宛”這一國別從電子清關系統中删除到現在,這短短一個月內,立陶宛人為自己的作死行為到底付出了多少代價?
當地時間1月2日,立陶宛經濟學家馬裏烏斯·杜布尼科瓦斯就給出了具體的數位:現時滯留在中國港口無法清關的立陶宛貨物,其滯留成本已累計到2000萬歐元;而正在海上漂泊無法抵港的立陶宛貨物總價值則約為6000萬歐元。
兩者相加,立陶宛在這短短一個月內已經付出了8000萬歐元的經濟代價。
杜布尼科瓦斯隨後對媒體表示,實際情況其實還要更糟:“要明白,運往中國的貨物最終如果真的無法清關,那麼等待這些貨品唯一的命運就是就地銷毀——將這些貨物運回立陶宛所需的費用將超過這些貨品本身的價值”。
“除此之外,這些貨品中很多都是存在保質期的食品。更何况它們的包裝都是專為中國市場製作的。如果要另選目的地,就必須為其重新製作包裝,這同樣也是一筆不菲的成本損耗。”
杜布尼科瓦斯表示:“毫無疑問的是,百分之百的虧損已經形成了。”
杜布尼科瓦斯隨後指責中國是不可靠的合作夥伴,並悲觀地表示:“中國與立陶宛關係的凍結將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長達三到五年”。
在這種大背景下,杜布尼科瓦斯稱,立陶宛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願景已經徹底破滅,並且受此連累的立陶宛企業不能期望能得到立陶宛政府的補貼,因為立陶宛政府顯然沒有為此承擔責任的百分百義務。
但據立陶宛實業家聯合會主席維德曼塔斯·加努列維斯的初步估算,現時受到影響的立陶宛企業需要獲得至少約3億歐元的銀行貸款才能度過這個難關。在這種時候立陶宛政府不及時出臺相應的幫扶政策,這只能讓立陶宛企業雪上加霜。
面對這種無解的狀況。杜布尼科瓦斯最終只能無奈的宣稱,讓臺灣人捕手這批貨物,已經是立陶宛企業家們彌補損失唯一的救命稻草。
立陶宛政府沒有為被中立關係惡化遭受連累的立陶宛企業承擔責任的義務?
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多次強烈反對,允許臺灣當局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公然在國際上製造“一中一台”,背棄立方在兩國建交公報中所作政治承諾,損害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面對如此粗暴踐踏中方政治底線的立陶宛當局,中方果斷進行反制,除在去年11月21日决定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外,也在經濟上對立陶宛施加諸多懲罰措施。
中國對立陶宛企業並無任何惡意,但既然如此反華的立陶宛政府就正是立陶宛群眾用民主選舉的管道推上臺的,那麼當中方反制立陶宛政府的反華行為之時,由立陶宛群眾組成的立陶宛企業自然也就沒有能置身事外的理由。
反過來說,既然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攻擊中國的行為更是由立陶宛政府發動,那麼立陶宛政府自然就有對立陶宛企業施以援手的責任。
這位“專家”杜布尼科瓦斯一邊鼓吹政府的反華行為,一邊又號召政府不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完全是真實展現了這些西方反華分子對自己人都冷酷無情的嘴臉。
事實上立陶宛政府並非如杜布尼科瓦斯所稱的那樣對立陶宛相關企業見死不救,向臺灣求援這個辦法他們從一開始就予以了考慮:就在去年12月初,立陶宛政府就派出一名國會議員出訪臺灣,指望臺灣方面能幫立陶宛企業免除一些經濟損失。
而當時臺灣方面出面接待的正是因登上大陸對頑固台獨分子制裁名單榜首而“出名”的臺灣當局行政部門最高負責人蘇貞昌。或許正是因為明白自己與立陶宛一樣,都是被大陸打得抱頭鼠竄的丑角,囙此除了將立陶宛反華的“義舉”大吹特吹一通之後,蘇貞昌更是在當時許下一個神奇的承諾:為緩解立陶宛的經濟損失,臺灣將從立陶宛購買一大批巧克力。
但所有人都看到,現在時間已經來到2022年,蘇貞昌承諾的這批巧克力依舊不見蹤影。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臺灣人也並非都如蘇貞昌那樣只會放嘴炮,有些臺灣企業對立陶宛那還真的是挺講“義氣”:
當地時間1月3日,臺灣烟酒公司宣佈,他們已經捕手立陶宛原計畫賣往大陸的20400瓶朗姆酒。
臺灣烟酒公司對外宣稱,這批朗姆酒由立陶宛MV Group Production公司生產,原計畫於2021年12月29日抵達大陸。但正如前述所說,早在12月初,中國海關就將立陶宛這一國別從電子報關系統中删除。雖然事後不久立陶宛再次出現在電子報關系統中,但滯留在海上尚未登入大陸港口的立陶宛貨船依舊無法報關。
面對這種非常事態,這場風波的“風眼”——“臺灣駐立陶宛代表處”終於發揮了作用:MV Group Production公司在12月初即向該代表處發出求援訊息,希望臺灣方面施以援手。臺灣當局隨即通知臺灣烟酒公司與MV Group Production公司接洽。
臺灣烟酒公司表示,現時所有相關手續已經基本辦妥,這批朗姆酒在1月中旬即可到達臺灣,隨後其將對這批朗姆酒進行重新包裝並在島內上市。臺灣烟酒公司囙此呼籲廣大島內群眾,有機會就購買這批朗姆酒,共同“力挺”立陶宛。
那麼是不是只要臺灣方面再多一些像臺灣烟酒公司這樣講“義氣”的企業,立陶宛就能挺過這次“劫難”了呢?
答案很不幸是否定的。
首先,立陶宛滯留貨物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臺灣的消化能力——前面已經說過,如今滯留在海上的立陶宛貨物多達6000萬歐元之巨。臺灣方面吃下區區2萬瓶朗姆酒自然不在話下,但要吃下6000萬歐元的貨物,並且保不齊今後還要一直如此,這對臺灣而言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其次,島內群眾也不一定就會為此買帳——臺灣烟酒公司非要站出來呼籲島內群眾出於“義氣”購買這批朗姆酒,就已經足見臺灣方面對立陶宛貨物銷量的擔憂;
最後,這對臺灣當局也是一種自殺行為——臺灣是一個以高技術產品加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化地區,島內消費水準高,食品等消費類產品市場早已高度飽和,而立陶宛的支柱出口產品正好與之重疊。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以行政命令強制讓立陶宛產品進入臺灣市場,臺灣當局就是在幫著扼殺本土企業,這在經濟上是對島內正常的經濟秩序製造干擾,在政治上則是明擺著的自殺行為。
其實說白了,中國大陸就是當今世界經濟體系中數一數二的大麦克,無論立陶宛還是臺灣,在大陸的經濟體量面前都是不足一提的小兒科,其在面對大陸時,其實是沒有任何討价還价的能力的,得罪中國就是讓自己的經濟完蛋,這一點是從一開始就註定的。
立陶宛說要反華,就一股腦的徹底得罪中國;等到場面徹底下不來台了,又慌不擇路的指望臺灣這另一個同病相憐的可憐人來拉自己一把。將國家大事搞得如此兒戲,立陶宛如今如此狼狽,那是十足的自作自受。
所以對於囙此受到牽連的立陶宛企業,我們只能說,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