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寵物店“吸猫”後感染鸚鵡熱,猫咪為何又成了“背鍋俠”?

養生健康 91℃ 0
摘要:最近,有報導稱,上海一女士到寵物店去“吸猫”後回家,高燒不退、怕冷、打寒戰,最後住進了當地一所醫院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最後查出的病原體是鸚鵡熱衣原體。鸚鵡熱衣原體按其自然致病力分為强毒株和弱毒珠。在乾燥情况下,鸚鵡熱衣原體在外界可存活5周,室溫和日光下可存活6天,60℃10分鐘喪失其感染性。

最近,有報導稱,上海一女士到寵物店去“吸猫”後回家,高燒不退、怕冷、打寒戰,最後住進了當地一所醫院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最後查出的病原體是鸚鵡熱衣原體。

鸚鵡熱衣原體,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病原體,也是一種傳染性細胞內寄生病原菌,顧名思義,它的起源就是從鸚鵡體內給分離出來而被人們發現。而後,又陸續在其他一百來種鳥類和禽類體內分離出這種衣原體。其次是家禽、鴿子和金絲雀等諸多鳥類,對鳥類、家禽、家畜有很强的感染性,人類不是鸚鵡熱衣原體的天然宿主,人們吸入鸚鵡熱衣原體或是密切接觸病禽或是其它動物而引發呼吸道感染。寵物飼養者、養禽廠工人等與家禽、家畜密切接觸者可通過吸入具有感染性的分泌物而感染。

鸚鵡熱衣原體按其自然致病力分為强毒株和弱毒珠。强毒珠能引起急性流行,病死率為3%-5%。弱毒珠引起慢性或進行性流行,在沒有繼發細菌和寄生蟲感染時病死率低於5%。

在乾燥情况下,鸚鵡熱衣原體在外界可存活5周,室溫和日光下可存活6天,60℃10分鐘喪失其感染性。碘酊溶液、70%乙醇、3%過氧化氫溶液,幾分鐘內便能將其殺死,0.1%甲醛溶液,0.5%苯酚經24小時可使其滅活。

鸚鵡熱衣原體有八個血清型:A、B、C、D、E、F、WC和M5。是一種多宿主性病原微生物。可感染包括人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家養和野生哺乳動物、禽類及兩棲動物。在臨床上引起支氣管肺炎,結膜類、肺類、腸炎,妊娠期的母畜流產、早產、死胎及弱產。

此病原體引起的病由此而叫鸚鵡熱,也提出另一個病名稱為鳥疫,它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呈地方性流行。但觀賞鳥類多見於冬季,流行可呈散發或暴發,各年齡層,不分性別對本病易感,從事家禽飼養,特別是火雞經營者、鳥類進口家、寵物店老闆、獸醫師、屠宰場工人都是高危易感人群。感染後不能產生持久的免疫力,容易復發及再感染。

其傳染源主要在鳥類和家禽中傳播,病禽的排泄物、鼻分泌物、組織和羽毛均可帶有鸚鵡熱衣原體。其次宿主為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可由交配、人工授精、排泄物污染環境以及節肢動物的媒介作用傳播本病。人類感染此病原體多為偶然性,人與人傳播較為少見,除非是很强的毒株才有發生的可能。

現時,本病感染發病率不高,一般人群感染率為0.9%,有時為非近期感染。人類有無原發性的鸚鵡熱感染問題,尚在爭論之中。但人類的鸚鵡熱作為一種養禽業的職業病已被醫學界所公認。

傳播途徑有:

1呼吸道傳播:含有鸚鵡熱衣原體的塵埃或感染性氣溶膠經呼吸道吸入感染;

2.消化道傳播:禽類可經消化道傳播,飼料嚴重污染可引起禽類的暴發流行。被鳥咬傷而受感染的極少;

3.接觸傳播:接觸帶菌鳥類及其被污染的分泌物等,可經有破損的皮膚或黏膜獲得感染;

4.母嬰傳播。

鸚鵡熱衣原體的毒力差异很大,有時在鳥類和人類中引起高死亡率,有時又僅僅是輕度不適。人感染後的主要表現為非典型性肺炎,臨床表現是肺部病變較重,但肺部體征少,可反復發作並可成為慢性,病程較長。

鸚鵡熱的臨床表現缺乏特异性,輕者可無臨床症狀或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等類似流感的全身綜合征,亦可表現為症狀較重的肺炎,嚴重病例表現為發紺、心動過速、譫妄昏迷,肺炎表現及脾腫大,可出現急性腎衰竭、胰腺炎等致病性併發症。

一般認為潜伏期在6—15天,個別病例的潜伏期可長達近40天。人在感染後在第1-3周潜伏期之後,或突然發病,出現發熱,體溫在1—2天內上升至40℃、寒戰、周身不適和厭食,體溫逐漸升高並出現咳嗽。最初是乾咳,有時有黏液膿性痰。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計數急性期可正常或稍高,尿常規可有一過性蛋白尿。第二周,可出現肺炎伴繼發化膿性肺炎的感染。體溫持續2到3周昇高,後緩慢下降。

此外,鸚鵡熱可有血管炎和血管栓塞,可累及其他臟器如心肌、尺內膜、肝和腦等,鸚鵡熱衣原體可侵及完好或以前受過損傷的心臟瓣膜,這個過程,視病人的年齡和病變範圍內可輕可重。在脈搏和呼吸進行性明顯加快時視為病情加重,未經治療的嚴重病例,病死率達30%。

如果是猫咪受感染後,早期可出現眼瞼痙攣充血,結膜浮腫、流淚,繼而出現黏膿性分泌物,形成濾泡性結膜炎,即使治療,其臨床症狀也要持續數周,極少數的猫會出現復發。周齡內的狗也是易感體,主要表現為結膜炎、角膜炎、腦炎和肺炎等。

主要治療方法是抗生素治療,但對青黴素無效(但有研究表明有8.7%鸚鵡熱患者伴有其他細菌感染,此時可以用上青黴素),對磺胺類也不敏感。可以採用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抗生素來治療,優先選擇紅黴素。早期治療效果好,24小時後症狀可明顯改善,一周後基本痊癒。

預防與控制手段(阻斷一切可能的傳染源)

因感染鸚鵡熱後機體難以產生持久的免疫力,所以不予疫苗預防注射。

1.注意環境,飼養場及其用具都要做好消毒;

2.將幼禽飼養在接觸不到病禽便、墊草、脫落羽毛的地方;

3.對從事禽類加工和運輸的人員應注意人個防護,進口的禽類更要做好檢疫。

在這裡,先要說明,不是要把所有帶病因全都怪在猫狗等寵物身上的意思。為了瞭解一個病種的傳播源,詢問病人生活方式跟途經何處。這是疾病預防是必須,只是說明有這麼一個途徑,不是必然。我們人體也有可能是病毒的攜帶者,只是就事論事。

查考資料:

郭瑞玲,劉瑩瑩,秦磊,馬恩紅主編.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8.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羅醫生健康說

本文由【羅醫生健康說】原創,作者為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會員、健康科普作家,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贊,或者私信與我交流,非常感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