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被稱“亡人之鄉”,人們死後搶著埋在這,如今已遍地是古墓

河南 75℃ 0
摘要:在我們中國因為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我們的文化發展的也是异常繁榮的,我們在生活中經會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也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生活經驗,那麼這些俗語的背後也是有著些許的故事和背景的。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吧:“生於蘇杭,葬於北邙。”通過這句俗語,我們就能看出來邙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邙山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地方了,在我國的歷史上,不查不知道,也是有著二十四比特帝王都葬在了邙山。

在我們中國因為有著悠久的歷史,所以我們的文化發展的也是异常繁榮的,我們在生活中經會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也是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生活經驗,那麼這些俗語的背後也是有著些許的故事和背景的。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吧:“生於蘇杭,葬於北邙。”

通過這句俗語,我們就能看出來邙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驅馬北邙原,踟蹰重踟蹰。”這種寫邙山的詩句,對於邙山,就連古人也是十分讚美他的。邙山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地方了,在我國的歷史上,不查不知道,也是有著二十四比特帝王都葬在了邙山。

邙山

在邙山這裡,帝王陵墓的密集程度,以及數量之多和延續年代之久遠,都是其它地方難以企及的。在這些陵墓群中,洛陽邙山上的陵墓群的占地面積已經達到了七百五十平方公里,而且已經被發現的陵墓已經達到了九百七十多座。但現在還存世的僅有三百三十多座,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已經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陵墓消失在了歷史行程中了。

相信大家對於邙山並不是很瞭解吧?邙山分屬崤山餘脈,地形非常開闊,大概高出黃河和洛河一百五十米左右,位置在黃河和洛河的交界處。這樣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絕對的風水寶地。並且,在邙山的下麵有十五米左右的土層,滲水率非常低,黏結性好、土壤緊硬密實,特別適合建造陵墓。

邙山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邙山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都是非常好的,但是為什麼我們會稱它為“亡人之鄉”呢?要知道,在廣闊無垠的黃土高原上,類似於邙山這樣的風水寶地可是有很多的,可偏偏邙山會這麼受寵呢?

那這就要從一段傳說說起了,據說,因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修建陵墓時,是以西漢文帝與竇皇后合葬的灞陵為參照,但是他也是改變了過去西漢諸陵的覆鬥型,以山為陵。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從其他地方引來了天然的水流,這樣就使陵墓和周圍的環境給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那麼這樣一來的話,被盜墓者發現的幾率也是小了很多,可以說,古人的的確確是有著大智慧的。

邙山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似乎與黃老學說有某種契合,也就是主張清靜無為、回歸自然。更巧的是,它和晋代郭璞的《葬書》所包含的風水理論相吻合。這也導致了以東漢道教為基礎的風水理論,這樣一來,邙山也就是成為了各朝各代的風水師心目中的聖地了。

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過古代歷史的話,那麼就會發現山就意味著厚重,水就意味著靈動,山為陽,水為陰,邙山位於崤山支脈,黃河南岸,洛河、伊河匯入黃河的交界地帶。那麼對於洛陽,它是一個既依山傍水又枕山蹬河,使古人稱洛陽為“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北邙山借洛陽地勢,其實也就是因為這個因素。

邙山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關於邙山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風水了,風水學在我國的歷史上可謂是非常悠久了,風水學的另一個別稱也叫做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作堪輿。至於它的真正作用,我們無從考證,畢竟,風水只是一種難以實證的觀念體系,且不是所有的帝王都埋葬於此。所以,想從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去分析邙山的墓葬現象,就要從洛陽千年帝都的身份說起。

對於洛陽,相信大家對他都有著一定的瞭解,許多朝代都把這裡作為了都城,我們也是習慣的把洛陽叫做了神都。從周至東漢、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後樑、後唐等各朝以此為都,歷時達1300多年。

邙山

而且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洛陽也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這裡的東面是虎牢關,外面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西靠崤山、函谷關是進入關中平原的咽喉之地,在其北面則是黃河這道天險,以及太行王屋二座大山。得益於此,可以西挾關隴,東壓江淮,北通幽燕,南達荊楚。不僅如此,洛陽的環境也是非常適合人們的居住。洛陽這裡的比較溫和,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利於農業以及手工業的發展,所以,千百年來,這裡人烟輻輳,文化非常發達。

但是,儘管邙山上的陵墓群非常的多還很集中,卻有不少學者們的研究都是中途止步了,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東漢以來,戰亂的緣故,導致很多歷史資料缺失。而現在,已經很難找到數量足够的有據可查的史料,來進行輔助研究了。

邙山

儘管這樣還是有著很多歷史學家經過了長時間的研究和考察也是得到了一些結論的,而且是已經能確定邙山埋葬著東周、東漢、曹魏、西晋、北魏、後唐6代共計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群。此外,在2008年年初的時候,“東漢帝陵與邙山陵墓群”被列為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由此可見,邙山真的可以稱得上是“亡人之鄉”了。但是這些陵墓群還面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保護。經過文物部門的調查,每年都有著七八座古墓正在消失,消失的原因不外乎是工業生產、百姓生活、自然破壞。比如老百姓為了耕地,將大塚一點點地“蠶食”,僅朱家倉村一村,原有的100多個墓塚驟減至10多個。

邙山

所以說,對於這些陵墓群我覺得當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好好地保護他們,因為我們可以從這裡獲得許多歷史資訊,這對我們歷史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成效的!

結語:對於邙山,我相信這裡有著非常多的歷史遺跡,也是一個我們值得去的地方,如果我們能够更好地保護它,在它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掘,我相信我們能够解釋更多困惑我們已久的歷史之謎。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更加寶貴的財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