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鋒,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原名蘇鑄,字成九,山西交城人。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華國鋒叫華國鋒,卻不知道他的本名叫蘇鑄。1938年,蘇鑄參加遊擊隊時,化名“華國鋒”,後來,“華國鋒”這一化名聞名於世,以致很少有人再知“蘇鑄”的本名。這就是說,“華國鋒”不姓華,而姓蘇,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和蘇鑄的化名“華國鋒”一樣,妻子韓芝俊也一直默默無聞,身上隱藏著一段值得人們追尋的革命歷史。
韓芝俊,山西五台縣人,1931年2月21日出生於大山深處小山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這個農民家庭也是一個革命的家庭,甚至,被當地百姓稱為“楊家將”,一個個除漢奸、打鬼子,忠誠報國。
建安鄉是五台縣下轄鄉,地處五台縣西南部,東與神西鄉為鄰,西南與定襄縣河邊鎮接壤,西與原平市東社鎮交界,北與東冶鎮相望,距五台縣城17.5千米。發源於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橋兒溝村一帶的滹沱河從這裡流過,向西南流經恒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滏陽河相匯成子牙河後入海。滹沱河全長587公里,在建安鄉境內長約10千米。
滹沱河因為幹流以泥沙多、善沖、善淤、善徙而聞名全省乃至於北方,被當地人稱為糊塗河,但當年這一帶的人們參加革命打起鬼子來卻一點也不糊塗。建安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為山脈、高原、丘陵、平原;主要山脈有紫金山,境內最高峰位於柳不凹,海拔1781米;最低點位於檀村旁滹沱河床,海拔680米。下轄大建安、瑤池、潭上、西建安、東建安、張家莊、閆家堖、南灣、甲子灣、木瓜咀、桃坪、老虎、大林崗、小林崗、陽坡凹、北澗、檀村、大樑、鳳棲岩、東山20個行政村。韓芝俊的父親韓七海當時就在東山村一帶鬧革命,抗戰時期曾任五台縣遊擊隊隊長。
五台縣四區1939年初成立了以北澗村、東山村青年為主的遊擊隊,活躍在當地滹沱河兩岸。與韓七海一起革命的還有他的3個弟弟,以及2比特弟媳。韓七海3個弟弟叫韓昌海、韓金海、韓還海;2比特弟媳都姓張,一比特叫張婉些,一比特叫張林魚,她們與韓七海的妻子田常鳳一起在東山村婦救會的領導下,為八路軍做軍鞋、軍服、軍被,運送糧食和傷患,是村裡的支前模範,尤其是田常鳳還在1943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這樣一個革命的家庭長大,沒有被溺愛的韓芝俊從小就受到薰陶,父親韓七海雖然不懂音樂,但總是五音不會地教韓芝俊唱一些革命歌曲。學會後,韓芝俊就和村裡的兒童合唱團一起去唱,十多歲就成了兒童合唱團的“指導員”。這與生活中、書本上、電影裏的革命者形象一起紮根於韓芝俊的內心,使她也產生了樸素和美好的革命願望。1945年日本投降後,父親韓七海把她送到晋中一中(盂縣南關)學習,由於表現突出,年底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當時,韓芝俊還不滿15歲。
1948年10月,華國鋒離開陽曲,隨晋中一地委機關遷至盂縣,下塌於北關村。當時,北方廣大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工作基本結束,全國的解放戰爭已進入全面反攻階段,各解放區人民正在積極準備迎接全國解放的到來。此時,韓芝俊經過3年的學習成長,已經成了地委機關的一名幹部。因為從小受到的影響,韓芝俊特別喜歡艺文,又因為在革命家庭的大風大浪裏長大,身為女孩的她很喜歡扮演一些革命戲裏的男主角。華國鋒曾看過她演出的《王貴和李香香》《兄妹開荒》等艺文節目。
革命的年代裏,當然也講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當時,華國鋒28歲,而韓芝俊也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韓芝俊有個舅舅,叫田澤仁,五台縣北澗村人,曾任窑頭礦區工會幹部,四區區委書記,後任五台縣委城工部長、縣委組織部長、縣委副書記。1943年至1944年兼任五台台南支隊政委,受軍分區和縣委的雙重領導。1945年3月至1947年10月任五台縣委書記,1948年奉命調任盂縣縣委書記。經田澤仁介紹,華國鋒與韓芝俊相識,並於1948年11月下旬舉行了婚禮。
華國鋒時任晋中區第一地委宣傳部部長。婚禮儀式既簡單又熱鬧,充滿了歡樂和諧的氣氛,在曾任盂縣二中政教處主任閆中昌的家裡。田澤仁為二人證婚並主持儀式。華國鋒和韓芝俊事先賣了一些水果、柿子,婚禮上向大家介紹了相識的經過,在祝福聲裏結為伉儷。地委機關特意為他們準備了幾桌便飯,招待了前來參加婚禮的衕誌和房東以及鄰近的鄉親們。
1949年3月,華國鋒和韓芝俊離開盂縣,來到石家莊,5月1日前後南下,8月,到達湖南湘陰縣。此後,華國鋒在湖南工作了20多年,韓芝俊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1971年初,韓芝俊隨華國鋒來到北京,並在1975年出任中國輕工業進出口公司政治部主任,1978年當選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第四届委員會執行委員。此時,人們常看到韓芝俊騎自行車上下班。因為低調樸素,沒有架子,大家都很都願意親近她,都叫她“韓姑”或“韓姨”,把她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
1980年,韓芝俊離休。人們對她的評估是:很能幹,華國鋒工作很忙,常顧不上家裡,她不但從未抱怨過一句,而且還能在不耽誤工作的情况下,把孩子們照顧和教育得很好。她還做得一手好飯菜,能做出各種美味,每每華國鋒回到家,她總能準備一些華國鋒愛吃的美味佳餚。華國鋒晚年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她親自負責的,把華國鋒照顧得很好。
總是放低自己,又對一個人不弃不離,是一件很難的事,韓芝俊不僅做到了,還囙此獲得了人們的尊重。
韓芝俊與華國鋒育有4個子女。長子蘇華,曾在空軍某部任職,已退休;幼子蘇斌,北京衛戍區幹部,也已退休;長女蘇玲,任中國民航總局交通管理局黨委常委、工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小女蘇莉,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幹部,在華國鋒生前擔任他的生活秘書。他們做人都很低調,沒有跟著華國鋒的化名姓“華”,用的是家族本來的姓氏。
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逝世後,本就低調樸素的韓芝俊基本不在公眾視界露面,如今算起來,她已經整整90歲了。至於父親韓七海,解放後曾任華北局五台煤礦經理、忻州專區機引農具廠黨委書記等職,1969年去世;至於母親田常鳳,在父親韓七海去世後,隨韓芝俊一起生活,1992年在北京病逝;至於舅舅田澤仁,解放後曾任忻縣地委組織部長等職務,後任山西省輕工業廳副廳長、山西省紡織廳廳長,1982年離休,1991年病逝。
母親田常鳳去世後,韓芝俊將她與父親韓七海安葬在了一起,在那裡長眼的還有韓芝俊的叔叔韓昌海、嬸子張婉些等人。當年在這個革命的農民家庭裏有5人與韓芝俊的父母一樣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韓昌海也是一比特從革命風雨中走來的老幹部,1940年任東山村黨支部書記後任四區區委副書記、一區和二區農會主任等職……如今,還有一些遠道而來的年輕人,來到滹沱河邊追尋著當年的這些英雄,追尋著滹沱河邊那個叫“東山”的山大溝深的英雄小村。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編寫,圖片亦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西部人文地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