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旦
快
樂
筆挺的執勤服,厚厚寫了一半的筆記本,黑框眼鏡下遮不住一雙愛笑的眼睛……
2022
元旦
1月1日下午15時,銀川市警察局閩寧鎮派出所原隆村警務室,整齊著裝的社區民警劉豔與“和諧大叔”海國寶相約,回訪一起兩天前調解的糾紛,順便去村裡“逛逛”,提醒大家走親戚,記得鎖門、壓好爐子。
出門前,劉豔駐足在警務室門口剛剛掛上的“石榴籽”警務室牌匾前,端詳了好一陣子。
說起自己的“管片”,劉豔很是自豪。
原隆村,是永寧縣最大的生態移民村,村民們主要搬遷自固原的原州區和隆德縣,少數民族聚焦、鄉風淳樸和睦,2021年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和“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村”。因為民族團結、平安建設成績突出,閩寧鎮派出所原隆村警務室還被市局首批授牌“石榴籽”警務室。在劉豔眼裡,這些成績來之不易。
2018年3月,本科學財物管理的劉豔,為了圓兒時的一個“警詧夢”,通過統一招考,走進銀川警察這個“大家庭”,成為了永寧縣警察局閩寧鎮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從那時起,6.7平方公里的原隆村裡,9600多名各族群眾的大情小事就時常讓劉豔“牽腸掛肚”。
“李阿姨,你咋串親戚又不鎖門,快來把門鎖了再去;馬師傅,電動車停放要規範,走時別忘了鎖車,不然會被偷的;王姐,把你家孩子看好,讓別亂跑……”
邊走,劉豔邊跟村民們“念叨”,看見的問題一一解决。但在記憶裡,初來乍到的劉豔,最難過的就是“語言關”。
原來,在銀川“老城”長大,又在四川上大學的劉豔,剛到原隆村時,只能用“普通話”和大家交流,鄉親們跟她說家鄉話,聽著都費勁,更別說文宣安全知識、化解矛盾糾紛這些複雜的溝通了。
“那時走訪村民,我都得帶著當地的輔警或村上的幹部開展工作。”劉豔意識到,這個問題必須解决,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和諧大叔”的綜治品牌孕育而生了。
村裡第一位“和諧大叔”,正是和劉豔一起巡邏的海國寶。“當初劉警官找到我,一方面,要跟我學家鄉話;一方面,說我地熟、人熟,幫她一起化解村民的糾紛,我想這是好事啊,就答應了。”在海大叔的幫助下,4年時間,劉豔的“語言”水准不斷見長,安全防範、家長里短、化解糾紛都不在話下,“和諧大叔”也由1比特變成了5名,鄉賢參與的共治品牌、經驗,也由原隆村走向了全市、全區、全國。
今天,要回訪的,正是他們兩天前一起化解的家庭糾紛。當時,村民小馬一家,因孩子學習成績不佳,兩口子鬧矛盾,丈夫小馬順手就把妻子推倒在地,妻子哭著找到劉豔。劉豔和海大叔,聯合村上的工作人員,一起上門,給小馬明法律後果、講家庭和睦、說子女教育,用了一下午時間,讓小馬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妻子道歉,掙得原諒。這不,放心不下的劉豔,今天趁著元旦假期,和海大叔還要回訪一下,看看調解的效果。
“原隆村其實人員結構簡單、流動性也不大,挺平安的,但就是這樣在孩子教育、婆媳、夫妻關係間的小糾紛、小衝突多,安全防範意識差。究其根本,還是缺乏法治觀念。”劉豔介紹,嘗到了“和諧大叔”的“甜頭”,她又打起了“原隆紅”義警的“算盤”,便組建了由當地村民組成的義警隊伍。
一開始,就是讓大家巡邏,但隨著工作的深入,劉豔發現,義警隊的作用越來越多:“發現誰家沒鎖門,巷子裏‘喊一嗓子’,叫來鎖上;看誰家裡架爐子,有煤烟,進去提醒一下;聽見家裡夫妻吵架,進去勸開,別打起來。”
“和諧大叔”和“原隆紅”義警隊員,逐漸成為了村上的安全文宣員、巡查員和警察的信息員,鄉賢共治、睦鄰守望的鄉風逐漸形成,各民族羣衆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劉豔的工作局面隨之打開。
後來,針對村上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劉豔和“原隆紅”義警隊員,又開闢了暑期課堂,把村上十來歲的孩子聚到一起,給他們講員警故事,文宣用火、用電安全知識,反復叮囑防騙、防拐方法,讓孩子們給家裡的大人講。
“通過我的努力,教育一個孩子、引導一個家庭、改變一個村組,在孩子們心中從小就紮下和諧、善良的種子,培養一種平安的文化。”這是劉豔的心願。今年9月,正是通過義警隊員馮師傅提供的資訊,劉豔與馮師傅一起幫助一名71歲的走失老人,回到了在賀蘭的家。
話音未落,劉豔和海大叔來到了小馬家。得知劉豔要來,小馬夫婦早早就出門把兩人迎進了屋,瞭解到夫婦倆自打調解後,再沒吵過架,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達成了共識,劉豔的眼角微微上揚。
走出小馬家,幾個十來歲的孩子向劉豔跑過來,“劉阿姨,新年快樂!”劉豔一邊摸摸他們的頭,一邊笑著說:“走,咱們‘石榴籽’警務室裏過新年去!”
供稿/閩寧鎮派出所
編輯/粉霞
稽核/若水
監製/小蘇打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