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偶遇一匹病馬,從此結下奇緣,臨終前留下遺願:與馬合葬

内蒙古 191℃ 0
摘要:馮來福當即趕到指定地點,在接收這匹馬的過程中,他偶然發現一比特老牧民有一匹棗紅馬,雖然個頭很高大,但是看上去病懨懨的,有些無精打采。馮來福大喜,便按照部隊的規定,以良馬的標準補給老牧民一筆錢,帶棗紅馬帶回了部隊的騎兵訓練基地,從此結下了一段奇緣。2015年,馮來福老人在貴州遵義逝世,享年96歲,他臨終前的遺願是:“死後一定要與棗紅馬合葬在一起,要麼把它遷過來,要麼把我弄過去。”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順應形勢的發展,决定擴充騎兵部隊,壯大騎兵力量。

東北內蒙一帶牧區的群眾得知騎兵師要擴編,都非常高興,紛紛把好馬獻了出來,其中有不少馬是良馬雜交的上等馬匹。

一匹好馬不亞於一員好將,它可以引領戰馬們的行動,左右著戰場的節奏,所以有“三百雄兵一匹駿馬”的說法。

內蒙古騎兵第一師第一團有個排長名叫馮來福,奉上級命令,負責在牧區接收和管理馬匹。

由於廣大牧民的支持,馮來福的工作完成得非常順利,在短短半個月就徵集到一批數量可觀的馬匹。

這天,馮來福接到通知,說是烏蘭察布草原一帶的牧民又捐獻出了30多匹馬,請求部隊派人去接收。

馮來福當即趕到指定地點,在接收這匹馬的過程中,他偶然發現一比特老牧民有一匹棗紅馬,雖然個頭很高大,但是看上去病懨懨的,有些無精打采。

他一問才知道,此馬本是老牧民的兒子從草原上套來的野馬,經過好幾年時間才將它馴服。

沒想到前不久老牧民的兒子騎著這匹棗紅馬去放牧,被國民黨的騎兵打死了,棗紅馬從此日漸消瘦,常常迎風長嘯,似乎在呼喚死去的主人。

馮來福聽罷嘖嘖稱奇,說此馬通人性,是一匹有情有義的好馬。

老牧民因見棗紅馬是病馬,本來想治好它之後再捐獻出來,如今見馮來福對它情有獨鍾,毫無疑問是愛馬惜馬的軍人,便主動提出願意讓馮來福帶到部隊去。

馮來福大喜,便按照部隊的規定,以良馬的標準補給老牧民一筆錢,帶棗紅馬帶回了部隊的騎兵訓練基地,從此結下了一段奇緣。

一開始,棗紅馬對馮來福毫不理睬,只要有人靠近就嘶叫踢打,大發脾氣。但馮來福特別有耐心,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瞭解它的生活習性和飼喂方法,終於取得了棗紅馬的信任。

經過馮來福長達數月之久的精心照料,這匹棗紅馬逐漸恢復了健康,變得精神奕奕。

讓馮來福喜出望外的是,棗紅馬有兩大特點:一是特別機靈,只要給它一個簡單的提示,它就知道該幹什麼;二是它跑得很快,跑起來猶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一掠而過。

這天,馮來福騎著棗紅馬去團部開會,不料途中被敵人的巡哨騎兵盯上了。

三名敵兵各騎一匹馬,一邊追趕馮來福和棗紅馬一邊大喊大叫:“活捉他,這是共軍!”

就這樣追呀追呀,馮來福被追進了一條死胡同,胡同盡頭雖有一處缺口,但仍有兩米多高,看上去無法跨越。

此時敵人已經堵住了胡同口,馮來福無路可走,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馮來福陷入絕望時,本已跑到缺口下的棗紅馬,突然後退了幾步,然後猛地一個加速,一躍而起,從缺口上騰空而過!

三名敵騎兵的馬沖到缺口前卻都不敢跳,拼命驅趕也無濟於事,只能目送馮來福騎著棗紅馬揚塵而去。

四個月後,西滿騎兵師第一團與國民黨騎兵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鏖戰。

由於此前連續行軍作戰,再加上腹中饑餓,馮來福漸漸有些力不能支。

與馮來福交手的是一名身材特別高大的敵騎兵,他看出了端倪,騎在馬上追著馮來福一刀接一刀地猛砍。

就在敵騎兵使勁全力砍出一刀,明晃晃的大刀眼看就要落到馮來福身上時,棗紅馬猛地將頭高高昂起,緊接著奮力揚起前蹄,站立起來,朝敵人的馬撲去。

棗紅馬這一站立,剛好擋住敵騎兵砍過來的大刀,它的脖子被砍了一大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尚未完全斷氣的棗紅馬仍繼續向前撞去,敵人的馬被撞翻了,敵騎兵也摔下了馬背。馮來福沖過去手起刀落,一刀結果了敵騎兵的性命。

戰鬥結束後,馮來福悲痛至極,泣不成聲地親手掩埋了曾兩次救他性命的親密戰友棗紅馬,並特意做好了記號。

全國解放後,馮來福也曾多次去棗紅馬的墓地看望這位特殊的戰友,每次都要帶上棗紅馬最愛吃的鹽水拌麥面和生雞蛋,還要坐在那裡和它說說心裡話,久久不肯離去。

2015年,馮來福老人在貴州遵義逝世,享年96歲,他臨終前的遺願是:“死後一定要與棗紅馬合葬在一起,要麼把它遷過來,要麼把我弄過去。”

注:本文所述為真人真事,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紅星璀璨》等書籍均有記載。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