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陳輝
通訊員遊華玲
因為收拾蝦時被紮了一下手指,本以為小事一樁,沒想到越來越嚴重,差點出現生命危險,還住進了ICU,住了兩個月院才終於出院。醫生提醒,接觸海鮮時若出現傷口紅腫並快速蔓延,需及時到醫院處理。
烹製海鮮時要小心
被蝦紮了一下,差點截肢
71歲的蘇阿姨家住增城,10月22日在市場買了一些海蝦回家,回家收拾大蝦時,蝦頭部的刺戳傷了她的左手,傷口很小,幾乎看不見,蘇阿姨稍微沖洗了一下傷口,就繼續做飯。不曾想,兩天后,蘇阿姨的左手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而且症狀越來越嚴重。10月24日清晨,蘇阿姨開始發燒,體溫達38.3℃,被送往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考慮“皮膚軟組織感染”進行了對症處理,可病情持續惡化,蘇阿姨症狀沒有好轉,高熱不退,血壓下降,人也變得意識模糊。家屬遂送蘇阿姨到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簡稱南醫三院)就診。
南醫三院創傷救治中心鄭國棟副主任醫師回憶:“當時患者病情已十分危重。”傷口是感染源,很快,患者傷口分泌物送檢結果回來了,是創傷弧菌感染,細菌早已入血,患者出現嚴重的膿毒血症。患者左手背腫脹、皮膚透亮發黑,當務之急是手術治療切開引流控制感染,不然若感染沿手背繼續往上蔓延,患者只能截肢保命。
接觸海鮮時若出現傷口紅腫並快速蔓延,需及時到醫院處理
10月27日,創傷救治中心主任醫師古正濤與家屬溝通後,馬上為患者行急診手術,術後患者手背腫脹與疼痛等症狀開始減輕,血壓好轉,體溫减退,術後進入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監護治療。由於患者年齡大,且有多種基礎疾病,在治療期間,病情多次出現反復。蘇阿姨的病情終於慢慢得到控制,在保命同時成功保肢。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看到植皮成功的左手背,蘇阿姨好像做了一個夢,因為一隻蝦差點丟了性命,她笑說:“以後我不敢做海鮮啦,等著吃就行!”
古正濤介紹,創傷弧菌被稱為“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是一種具有獨特性致毒因數的革蘭陰性嗜鹽弧菌,其既能感染水生動物,也能感染人類,與霍亂弧菌、腸炎弧菌同屬致病性弧菌。該病菌自然存在於近海和海灣的海水及海底沉積物中,牡蠣等貝殼類動物是主要的媒介。
人們日常接觸並感染創傷弧菌有兩種途徑:一是食用被創傷弧菌感染的產品(尤其是生吃牡蠣等海鮮產品),二是傷口接觸了創傷弧菌。創傷弧菌感染疾病具有高死亡率的特點,如果由創傷弧菌感染引起敗血症,發病急、致死快,常在1~2天內患者就會死亡,死亡率高達60%以上。
醫生提醒:接觸海鮮時若出現傷口紅腫並快速蔓延,需及時到醫院處理,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或者肝功能不好的人群是感染創傷弧菌的高危人群,應特別留意傷口的變化,儘早就醫。(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視覺中國
責編|孫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