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縣的名字都是七個字,其中有五個字都相同,中國有這樣的縣嗎?不但有,他們還是兄弟和鄰居,從北向南有序排列。在哪呢?在內蒙古自治區。
這四個縣分別是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
你會說這是旗啊,和縣有什麼關係?這就需要講一講內蒙古特殊的行政區劃了。
內蒙古的旗其實就是縣級組織,和其他省的縣(縣級市)平級。內蒙古的三級行政區劃分別是:省級(自治區)、地級市(盟)、縣(縣級市、旗)。
清朝在征服了蒙古高原後,為控制蒙古各部,設立蒙古八旗。每旗旗長稱為紮薩克,漠南蒙古共有49個紮薩克(或稱劄薩克),為區別漠北蒙古(外蒙古),漠南蒙古也稱內紮薩克蒙古,就是內蒙古的前身。
“旗”好理解了,那盟又是怎麼回事呢。
內蒙古在中國位置圖
清朝要求漠南各紮薩克每隔3年要進行一次會盟,檢查各旗的民政軍事,清朝要派大員監督。內紮薩克蒙古面積太大,所有旗都在一起會盟不現實,那就分片。內紮薩克蒙古共分為6個會盟處,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內蒙古赤峰市,以前就叫昭烏達盟;伊克昭盟就是現在著名的鄂爾多斯,還有卓索圖盟、哲裡木盟、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後來又新增了幾個盟。
內蒙古赤峰市-通遼-興安盟-科爾沁4旗
到了新時代,盟旗制度早不復存在,但盟和旗的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科爾沁右翼前旗和科爾沁右翼中旗,隸屬於興安盟。興安盟以大興安嶺而得名。科爾沁右翼前旗在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北邊,因字實在太多,一般簡稱為科右前旗、科右中旗。
科右前旗的面積為6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和天津的總和,人口卻很少,只有34萬。
科右中旗的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人口更少,25萬。但科右中旗是整個興安盟最具畜牧業特色的旗,有一眼望不到頭的牧場,漫山遍野的大綿羊。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和科右中旗位置
科爾沁右旗有兩個旗,左翼也有兩個旗,就是科爾沁左翼中旗(科左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科左後旗)。這兩個旗都隸屬於通遼市,就是以前的哲裡木盟。科左中旗位於通遼市區的北邊,1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人口53萬。科左中旗有一項紀錄,就是旗內人口中,蒙古族所占比例是最高的,達到73%。科左後旗正好在通遼市區的南邊,和遼寧省接壤。科左後旗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40萬。
內蒙古通遼市人文地圖
如果是剛接觸這幾個旗名的朋友,可能要暈一會,不太容易記清。但只要記住規律就不會記錯了,從北到南,分別是科右前、科右中、科左中、科左後。
為啥這四個旗叫科爾沁呢?
科爾沁是內蒙古東北的大草原,北邊是呼倫貝爾草原,西邊是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在蒙古語中是弓箭手的意思,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立一支弓弩手隊伍,由弟弟哈布圖哈薩爾指揮,保衛大汗。哈布圖哈薩爾率領的這支“科爾沁”後來就成為蒙古部落的名字。
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天池航拍
蒙古科爾沁部有兩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一個就是自稱我孝莊的大玉兒,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她就是來自於科爾沁部。另一個就是咸豐、同治年間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有名的僧格林沁,他和大玉兒一樣,都是來自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僧格林沁因功被清廷封為科爾沁郡王,而他就來自哲裡木盟(通遼)的科左後旗,後來在與撚軍作戰中被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