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日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我市淨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的工作進展和成效。
“十三五”以來,為守護好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我市明確了土壤詳查、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准入、污染源監管4大方面48項具體任務。製定頒佈《天津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發佈暫不開發利用污染地塊、土壤重點監管企業自行監測、周邊監測、隱患排查及修復方案備案等一系列技術規範,填補了土壤環境管理制度空白。
發佈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陸文龍介紹說,我市用時近4年,全面完成了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形成了“一圖一錶一報告”技術成果,建立了天津市土壤樣品庫,在農用地方面初步查明了我市農用地土壤污染面積、分佈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為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和分類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企業用地方面形成了高中低風險地塊清單和優先管控名錄,基本摸清了我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健康狀況”,為防範人居環境風險夯實了基礎。
土壤污染主要由工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以及不當的人為因素造成的,强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降低重點行業污染排放是防範土壤污染風險的重要措施。“對此,嚴格環境准入,對新建的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實施‘等量替代’或‘减量替代’,從源頭上减少重金屬排放總量;組織全市102家重點組織完成首輪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和整改,落實風險管控措施,减少企業在生產活動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滲漏和流失;嚴防企業拆除過程中二次污染,督促重點企業拆除前充分識別污染風險點,規範企業拆除流程,編制並報備土壤污染防治方案,落實土壤和地下污染風險管控措施,防止拆遷活動中廢水、固廢及遺留物料和殘留污染物污染土壤。”陸文龍說。
根據土壤污染程度,我市按照“科學治理、分類施策、安全利用、風險管控”的原則,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超標風險。現時,我市已圓滿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建立了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檔案和分類清單,並組織相關區採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綜合措施全面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風險管控,逐年製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計畫和工作方案,確保受污染耕地全部實現安全利用,保障產出農產品品質安全,讓百姓吃得放心。
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關係著羣衆的居住、工作和生活健康安全,為確保羣衆住得放心、住得安心,近年來,我市著力加强污染地塊環境監管。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列入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强化地塊全生命週期管理,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調查、風險評估、修復效果評估等報告的專家評審和土地徵收、出讓等環節風險管控,農業農村嚴控污染土地流轉,確保不安全不利用;建立信用體系,對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七類從業組織强化監管,一旦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依法給予處理,並納入信用系統向社會公佈。
同時,嚴厲打擊土壤環境違法行為,組織開展重點監管企業現場檢查和非法排污專項環境執法行動,2020至2021年全市立案查處土壤環境違法行為11起,下達整改決定書1起,有效遏制了土壤環境違法行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