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防澇更高效汙水處理更優質——重慶完善排水汙水處理設施助力韌性城市建設

重庆 64℃ 0
摘要:

雞冠石汙水處理廠

排水防澇應急指揮中心

工作人員檢查排水管道情况

悅來汙水處理廠效果圖

順應都市發展新理念新趨勢,開展都市現代化試點示範,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都市。

“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首度提及“韌性都市”概念,為我市排水和汙水處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為可持續發展都市的重要內涵,韌性城市建設離不開源頭减排、蓄排結合、排澇除險、超標應急的都市防洪排澇體系。如何高品質打造城市排水和汙水處理這個“生命線”工程?2021年,我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因地制宜,全方位、多角度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不僅在都市內澇治理方面取得可喜成效,在完善汙水處理設施方面也亮點頻頻。

强基礎落細落實排水防澇設施建設

韌性都市,指能够憑自身能力抵禦灾害,減輕災害損失,並合理的調配資源從灾害中快速恢復過來的都市。在排水方面,韌性都市的表現可以概括為:小雨時不積水;大雨時能順利排出,不產生內澇;超大暴雨時,用空間換時間,優先保障生命安全。

治理都市內澇,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發展工程。為切實消除都市內澇現象,國務院辦公廳今年4月印發《關於加强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要求將都市作為有機生命體,根據建設韌性都市要求,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提升都市防洪排澇能力,用統籌的管道、系統的方法解决都市內澇問題,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全力守護都市的“生命線”,市住房城鄉建委落細、落實排水設施建設,推出一套强有力的“組合拳”——

持續推進中心城區易澇點整治專項行動,建立分類動態管理模式,實施分批分時序整治機制。完成兩江幸福廣場、望海花市等108處易澇點整治,聯合基層組織群防群控,實現194個點比特動態管理。

開展全方位、全領域、多層次的汛前、汛中檢查,以現有易澇點和都市敏感區為重點,對下凹式交流道、下穿道、地下構築物、地鐵站出入口、低窪地帶的棚戶區和老舊社區等重點區域開展隱患排查整改,進一步梳理出風險點309個,建立風險台賬,形成應急救援協同聯動機制。

構建城市排水防澇安全責任人及重要易澇點整治責任人體系,汛前組織召開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會,全面部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防汛抗旱工作;汛中牽頭召開城市排水防澇聯席會議,對排水防澇防範工作再安排再部署,確保職責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

建立住房城鄉建設、氣象、水利、城市管理、應急、交通、警察、消防等多部門資訊共用和協調聯動機制,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和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及時組織城市排水防澇應急搶險演練,利用排水防澇應急回應系統、手機短信、微信等平臺發佈資訊,確保預警及時、人員到位、設備靠前、處置有力、資訊高效。

一組數據有力證明了我市開展排水防澇工作的成效:今年以來,我市經歷了19次强降水天氣過程,累計出動搶險車輛600餘輛次、搶險人員6300餘人次及時排除積水點,恢復交通,未造成人員傷亡被困和形成都市內澇。

另外,市住房城鄉建委按照“源頭减排、管網排放、蓄排並舉、超標應急”的內澇治理理念,統籌編制“十四五”城市基礎設施、排水防澇和海綿都市專項規劃,科學劃分中心城區57個一級支流和濱江流域分區,系統構建“源-排-蓄-泄-管”五大排水途徑。印發《重慶市城市內澇治理實施方案》,建立全市排水防澇項目庫,儲備項目516項、總投資638.5億元。預計到2025年底,中心城區能有效應對不低於50年一遇的豪雨(重要地區不低於100年一遇),主城新區能有效應對不低於30年一遇的豪雨(重要地區不低於50年一遇),其他區縣能有效應對不低於20年一遇的豪雨(重要地區不低於30年一遇)。

提品質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助力重慶打造生態宜居城

打造健康、韌性的都市水系統,不僅包括運行良好的排水系統、安全有效的防澇系統,高效生態的汙水處理系統建設也是重中之重。

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下,全市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堅持問題導向,以系統提升都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為重點,定出硬目標,敢啃“硬骨頭”;優先解决人民群眾關注的生活污水直排、老舊城區排水設施空白區等熱點問題,重點解决污水廠進水濃度低、污染物削减效能不高等重點問題,集中解决污水管網設施底數不清、信息化手段匱乏等難點問題。

這一年來,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全市新改擴建11座汙水處理廠,累計建成82座城市汙水處理廠,總設計處理能力486.75萬噸/天,全部達到一級A標排放標準;建成820座鄉鎮汙水處理廠,727座達到一級B及以上排放標準,基本實現了處理設施全覆蓋,在全國處於領先水準。日人均汙水處理能力288.49昇,位居西部第一。

這一年來,污水管網治理工作顯成效。全市累計普查管網4萬公里,其中市政管網普查覆蓋比例超過95%,建立市級排水管網地理資訊系統(GIS);實行“網格化”雨污分流整治和低濃度城市汙水處理廠“一廠一策”系統化治理,完成1912餘公里城鎮排水管網建設改造。

這一年來,都市污泥無害化處理水准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部將我市“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污泥處理處置模式作為“無廢都市”建設實踐在全國推廣。珞璜污泥處置中心建成投用,被國家能源局和生態環境部列入燃煤耦合污泥發電技改試點項目。全市處理污泥約123萬噸,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7%。

這一年來,排水設施線上監測和再生水利用試點穩步推進。市住房城鄉建委不僅推動雞冠石汙水處理廠分區水量試點,通過摸索適合山地特點的線上監測方法,為建立全市排水線上監測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重民生推動解决羣衆最關心最直接問題

除了關注增强城市排水防澇能力的大安全外,重慶還從下水道水篦子堵塞、散發髒臭氣味等關乎群眾生活質量的小細節入手,推動都市品質提升。

2021年,我市重點開展水篦子清洗疏通、水篦子更新改造、全面加强排水源頭管控、强化城市環境衛生治理、開展化糞池排查整治等工作。中心城區開展的水篦子臭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被納入“我為羣衆辦實事”市級層面重點民生項目。

九龍坡區鋼球社區居民劉昌華喜歡晨練,每天清晨都會沿著社區周邊的道路跑上幾公里。可是以前,每當大雨之後,一些道路的水篦子經常堵塞,令人作嘔的臭氣讓他不得不繞道跑。“自從政府派人對這些水篦子清洗疏通後,路上再也聞不到臭氣了!”劉昌華高興地說。

為解决排水管網臭氣擾民問題,市住房城鄉建委會同市都市管理局編制了《重慶市中心城區水篦子及臭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中心城區“一區、兩線、三邊、四點”重點區域開展排查整治工作,將逐步擴大工作範圍至轄區全域。

所謂“一區”,即居民生活聚集區;“兩線”即濱江路沿線、都市主幹道沿線;“三邊”即市場、醫院、學校周邊;“四點”即覈心商圈、廣場公園、交通節點、歷史文化街區等視窗地帶。截至目前,中心城區共鎖定790餘處重點區域開展水篦子臭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渝中區改進原鴨嘴式防臭水篦,製作新型封閉式防臭水篦套,全區累計安裝封閉式防臭水篦套213套,轄區內臭氣點比特臭氣明顯减弱;渝北區對羣衆反映強烈的木魚石湖污水外溢問題,實施木魚石湖滲漏污水截污提排工程,在木魚石公園南側通過新建圍合式重力擋水壩、帷幕注漿、高壓旋噴樁等止水防滲構築物,使得滲漏污水引發的臭氣擾民問題得到較好解决……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疏浚水篦子32.8萬餘個,更新改造水篦子1.9萬餘個,清掏化糞池14129個,安裝化糞池線上監測預警系統2567個,排查臭氣點比特1271處,整治完成臭氣點比特1218處。

打造更具“免疫力”的韌性都市,重慶將在完善都市水治理的道路上開展更多探索。未來,市住房城鄉建委將以“補短板、强弱項,提能力、强監管”為抓手,在提升城市排水防澇抗灾能力、提升排水管網建設運維效能、加强汙水處理設施運維監管、確保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加强排水戶行為監督管理、深化排水建管領域改革、强化排水行業基礎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排水事業高品質發展,為推動重慶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方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