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曾亞
根據《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評選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醫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組織開展了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醫申報推薦工作。
日前,經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資格審核,並報第四届四川省十大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確定了34名資格審核合格人選,並進行了公示。
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28日起,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將陸續推出34比特候選人的系列報導,瞭解他們的從醫故事,聽聽他們的行醫感悟。第三期,讓我們來認識這7比特名中醫吧。
何天祺:我心如初,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勞
何天祺(右)與同事討論患者病情
何天祺,男,75歲,主任中醫師,四川何氏骨科醫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中醫骨科專家,四川省首届名中醫,曾獲評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四川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為傳承中醫藥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事臨床工作56年,何天祺傳承弘揚祖傳400年的四川著名何氏骨科流派醫技,以精湛醫技治療了國內外病人上百萬人次。他堅持開拓創新,對祖傳秘方進行總結創新,並提出將中醫骨科分為骨傷和骨病進行研究和歸類,他研發的用於治療風濕骨病、痛風骨病的藥物組合物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他首創“何天祺傳統中醫藥療骨法”,為四川省、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1993年春節,何天祺應邀赴北京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為羅高夀大使治療股骨頭壞死病。何天祺對其病症施以何氏骨科傳統手法,輔以何氏祖傳藥酒塗擦按摩以及患處外敷何氏祖傳中藥,加上口服所配製的中成藥,數月後羅高夀便可以獨立正常行走,且患處已無痛感。
何浚治:傳承中醫特色,發揚醫學國粹
何浚治(左二)教學演示
何浚治,共產黨員,男,62歲,四川天祥骨科醫院院長、主任中醫師,蒙古族特呼爾氏(何氏)何氏骨科第六代嫡傳傳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繼承發展創新了何氏骨科理法方藥,作為主研人員及之一的1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部、省級及軍隊科技進步獎,《何天祥傳統療傷手法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從事中醫藥工作44年,何浚治以川派蒙醫何氏骨科特色科技為主導,擅長各種急、危、重症及疑難骨傷骨病的診療,對骨與關節損傷後遺症、藝術形體損傷及老年骨關節病的診治療效顯著。
1995年6月,何浚治到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特拉學米爾醫院進行義診,一比特身患嚴重雙股長骨刺,長期無法站立的老者前來求醫,何浚治用祖傳自製藥酒,採取推、拿、揉、捏等多種手法為患者治療,療效顯著。
張廷模:大醫精誠,必須銘記;醫者之師,尤應自重
張廷模(右二)正在看診
張廷模,男,77歲,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導。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精品課程《中藥學》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國家新藥評審專家,執業中醫師、執業藥師考試工作專家。
張廷模出生醫學世家,幼承父母庭訓,少獲醫名,即聞名鄉里。從業59年,張廷模醫藥兼修,古今並重,臨床、教學、科研成績突出。他善於辨識疑難重症精准,治癒多例“病危”剝奪性皮炎、不明原因高熱患者,療效顯著。他強調知常達變,創新學術,提升技藝,完善了藥性理論,構建了中藥學理論框架,並積極投身中醫學傳承事業,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其全國示範性教學視頻,被譽為授課經典,廣為流傳。
曾經,成都中醫藥大學一名職工因持續高熱“病危”,通過各種檢查,無法確定診斷,張廷模應邀診視,認為患者乃濕熱遏阻少陽而兼氣虛,以蒿芩清膽湯加减,囑服3劑。當晚7時左右服藥,11時開始退燒,又留院觀察3天,體溫正常出院。
張虹:精誠至善寫仁心,妙手傳承施仁術
工作中的張虹(右)
張虹,女,61歲,教授/主任中醫師,四川省名中醫,推崇並傳承中醫針灸理法方穴術一線貫穿,診治長於辨證,手法精於操作。創立“通督盤龍夾脊針法”和“通督調神針法”,治療腦病、痛證等疑難雜症,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省科技進步獎等7項。
從醫38載,張虹既是大醫精誠的踐行者,也是堅定執著的傳承者。她被贊“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主持“四川省楊介賓針灸經典傳承中心”,創立省中醫藥適宜科技研究會,致力中醫藥傳承創新、公益服務,並深入社區助老扶殘,躬身鄉鎮扶持醫療,曾親臨地震災區救治傷者,赴甘阿凉精准扶貧,真正踐行醫者仁心的大愛精神。
2021年9月,張虹隨省中醫藥專家組前往瀘州,在火車上,一比特乘客突然暈厥,急需醫生救治,張虹運用針灸手法為患者施救,幫助患者轉危為安,事件經多家媒體報導,讓人感動於中醫師們妙手仁心,一片赤誠。
張雄:中醫辨證,西醫辨病;中西結合,守正創新
張雄(右一)教學中
張雄,男,58歲,共產黨員,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四川省第二届名中醫(2003年),國家中醫管理局針灸十二五重點學科建設負責人,三級主任中醫師,系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疼痛康復分會常委;四川省中醫管理局學術科技帶頭人。
張雄堅持以人為本,以平為期。行醫理論緊守亢害承制,制則生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從醫38年,張雄在頸肩腰腿痛方面形成了獨特的診療體系,善用中醫針灸、針刀、火針等微創科技,善治各種原因引起的神經痛,慢性頑固性頸肩腰腿痛,並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市級老年病防治中心,率先提出醫養結合,同時積極打造川北匯通針灸流派,大力傳播中醫藥特色治療科技,助推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
此前,一名攀枝花患者因脊髓型頸椎病致下半身緊束感走路不穩,因病人不願進行手術治療,於是前往張雄所在科室進行針刀針灸治療,效果顯著,至今生活完全自理。
陳學忠:中西匯通開拓創新,勤學善思博採眾長
陳學忠(右二)為患者號脈
陳學忠,男,68歲,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藥工作40餘年,提出了“腎虛血瘀導致衰老”的觀點,善於用“補腎化瘀”為主要治則去防治老年病,擅長對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及內科疑難雜證的診治。獲國家專利3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項。現時擔任全國及省內多個社團的常務理事及主任委員。
多年來,陳學忠潜心研究衰老理論,在我國首次提出了“腎虛血瘀導致衰老”的觀點,發展了祖國醫學衰老理論,並提出了“生理性血瘀、生理性腎虛血瘀、隱潜性腎虛血瘀、老年腎虛血瘀綜合征”等新概念,並創立了以“補腎化瘀”為主要治則去防治老年病,其自擬方健腦通脈片、健腦軟脈顆粒、軟脈化斑顆粒在臨床應用多年,取得突出效果,參與多項省局級多項課題臨床驗證,療效確切。同時,積極培養人才,傳授經驗,退休後仍堅持門診,教學查房。
陳學忠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永遠把患者放在第一位。2014年2月,陳學忠不慎摔倒致右足蹠骨骨折,需手術治療,為避免耽誤患者就診,陳學忠堅持保守治療並忍著疼痛,堅持為患者看病,在門診及住院部到處奔波,同時不忘定期去基層醫院查房,指導地方醫院老年病科建設,大醫仁心風範讓患者動容。
邵章祥:銘記大醫精誠,以仁心仁術造福人民
工作中的邵章祥
邵章祥,男,76歲,主任中醫師,成都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首届四川省名中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先後獲得省市科技成果獎5項。
從醫53年,邵章祥理論功底深厚,臨床經驗豐富,善治疑難病症。在國內率先提出“從痰濁瘀毒損絡論治疑難病症”。1990年創建遂寧市中醫院中醫特色專科(頸椎病、腦病、脾胃病、腫瘤和針灸推拿),2000年獲“四川省重點中醫專科”。他堅持教學工作,傳承中醫精粹,從1986年聘為成都中醫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兼職教師,一直從事中醫成人教育工作21年,先後帶教傳承中高級中醫師12人,積極為省級繼續醫學教育培訓作專題學術講座,為四川中醫藥發展貢獻力量。
2020年4月17日,一名剛生下的嬰兒“急性重症黃疸”須轉院換血,父母於心不忍換血治療,求助中醫。邵章祥結合肝功報告及嬰兒症狀體征分析,為患兒開出方劑,由母親服藥後哺乳,半月後複查,嬰兒黃疸消退,肝功正常。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