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無恥的將領,背信棄義專殺救命恩人,如今反倒被讚頌供奉

江苏 64℃ 0
摘要: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但在三國時期有一比特將領恩將仇報,無恥至極卻成為當時群眾心目中的“宗教領袖”,如今更是受香火祭祀供奉,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要知道,三國時期名將謀士頻出,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位卑鄙將領“脫穎而出”並受到世人供奉呢?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後,笮融聚眾投靠徐州刺史陶謙。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從古至今,知恩圖報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忘恩負義之人會為世人所唾弃。但在三國時期有一比特將領恩將仇報,無恥至極卻成為當時群眾心目中的“宗教領袖”,如今更是受香火祭祀供奉,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要知道,三國時期名將謀士頻出,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位卑鄙將領“脫穎而出”並受到世人供奉呢?

▲三國時期戰爭場景繪畫

說來還是與他“宗教領袖”的身份有關。此人名為笮(zé)融,東漢末年丹楊(今安徽宣城)人,以樂善好施聞名鄉里。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後,笮融聚眾投靠徐州刺史陶謙。因其在鄉里頗有名望,陶謙對他十分信任倚重,任命他為下邳國國相(相當於郡太守),還讓他監督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糧運至徐州州治郯縣。誰知笮融卻是個表裡不一的人,不僅不像傳聞中那樣大公無私、好善樂施,反而貪婪成性,利用職權中飽私囊,將三郡糧食及封國進貢物品據為己有。

笮融篤信佛教,用貪污來的錢財在下邳城大肆修建廟宇,讓當地百姓日夜誦讀佛經。初平四年(西元193年),笮融在下邳城南修建浮屠寺,寺中有塔,上有金盤,下有重樓,塔為九層八角,每層皆有飛簷,每面鑲有銅境,塔頂亦有一面銅鏡朝天,稱為“九鏡塔”。據考證,如今江蘇睢寧古邳鎮的宗善禪寺(原名九鏡禪寺)前身便是笮融修建的浮屠寺。除大興土木之外,笮融還通過免除信佛者徭役的管道來鼓勵群眾皈依。每次舉行浴佛盛典,笮融所設宴席達數十裏,耗資累萬。

▲浴佛儀式

同年,曹操率軍大舉進攻徐州,笮融不做抵抗就弃城而逃,帶領家眷和部下前往廣陵郡。廣陵太守趙昱將其奉為貴賓,禮遇有加,還設宴款待笮融及其部屬。眼見廣陵郡物產豐饒,當地百姓也十分富裕,笮融不顧趙昱對自己的禮遇之恩,假借敬酒於席間殺害趙昱,率部在廣陵郡搶奪一空之後,又南下秣陵(現江蘇江寧)投靠彭城相薛禮。可憐趙昱至死也不曾想到,施恩於人為何反遭毒手。薛禮與笮融曾在陶謙麾下一同為官,得知老友前來投奔,自然喜不自勝,也設宴大加款待,結果薛禮也重蹈趙昱的覆轍。笮融絲毫沒有顧念同僚之誼,將薛禮暗中殺害,吞併薛禮的部屬。

惡貫滿盈的笮融並沒有就此收手,又率領阿兵哥前往揚州投奔揚州刺史劉繇。眼見笮融前來投靠,劉繇非常欣喜,讓笮融去豫章郡協助郡守朱皓抵禦袁術。劉繇謀士許劭對於笮融的卑鄙奸詐之名早有耳聞,便勸劉繇小心提防笮融,劉繇卻不以為意。果然,笮融到豫章郡守朱皓處後不久,朱皓就被其出賣,死於敵軍之手。劉繇得知後大為震怒,親自帶兵追剿笮融,笮融兵敗後部屬四處潰逃,他倉皇之下逃入深山裏,結果被當地山民抓獲,並將其首級獻給劉繇。笮融最終自食惡果,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世人選擇性忽視他的斑斑劣迹,只是強調他是漢末佛教領袖,為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在下邳城所建造的“上有金盤,下有重樓”的佛塔廟宇為我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提供了借鑒意義,在佛教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這樣,笮融生前忘恩負義,是人人唾弃的卑劣小人。死後卻因為他對佛教發展的貢獻,污名逐漸被洗白,惡行也被淡忘。多少無名英雄埋骨他鄉不知歸處,無恥小人卻享受萬千供奉,實在令人可憐可歎可恨!

參考資料:

《後漢書》《三國志》《浮屠寺九鏡塔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