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羣衆彙報”站上新起點

天津 83℃ 0
摘要:“我向羣衆彙報三件事。”可彙報不只“匯”成績。

年終歲尾,“終考答卷”交與誰?

來自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通運輸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警察局、市教委、市人社局、市商務局的主要負責人,近日接連到津雲中央廚房直播間“應考”——向羣衆彙報,曬曬“我”做的事兒,接接“您”挑的刺兒。

“曬”與“接”,讓直播這一形式在雲世界裏“火”起來——訪談現場,“委辦局長”及各相關處室“管事的”,與記者、聽眾、網友你來我往、話題交鋒。火藥味足的“考問”與照單全收的“答題”,折射出津城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大背景下,人民公僕牢記“國之大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沒有終點站,只有新起點。

這是由市政府辦公廳、市網信辦、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聯合推出的《公僕走進直播間》“深學篤用 天津行動”特別策劃“向羣衆彙報——2021委辦局長年終訪談”。自12月6日“上線”,至12月29日“閉卷”,羣衆“考官”單場直播平均觀看量超200萬次。

“我向羣衆彙報三件事。”訪談前一天,“考生”先揀今年“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具體事兒彙報,天津日報、今晚報、新聞廣播、津雲用戶端等曬實效、做預告,助“平”心而論,展“頻屏互動”。

挑起擔子,放下架子,先看“我”彙報——

連續6年提前供暖,喝彩聲不斷,可市城市管理委仍遺憾:有的社區,供熱設施“高齡”,溫度“扯後腿”。“熱”不够,更需“熱”回應,市城管委“冬病夏治”,把上一採暖期羣衆反映的問題提前“施治”。年終看“療效”:全市入戶解决12483戶供熱問題,老舊管網改造115公里,“訪民問暖”滿意率99.8%。

津城濱城,每天近5萬人次乘客借鐵路、捷運雙城往返,如何使通勤更便利?市交通運輸委走訪企業,問需職工。加開直達車、調整列車時刻等一套“組合拳”打出去,捷運、高鐵上座率“再向上”。

民政“民”打頭,“民”所指,“政”所向。以社會救助為例,市民政局堅持“應救盡救、不落一人”。今年以來,繼“築基”工程困難群眾走訪排查專項工作後,民政部門再入社區“過篩”:走訪慰問特殊困難群眾9萬多人,解决個案問題2167個,支出資金2701萬元;將15202名困難群眾納入常規保障範圍,發放臨時救助金15684.42萬元……

守護“綠碼”,毫不放鬆,讓市衛生健康委成為百姓最信賴部門之一,部門彙報第一項依然是疫情防控。天津依託哨點醫院全年累計檢測約5.47萬例發熱呼吸道病例;接收外省協查函860多份,嚴格判定調查管理4000多人;新冠疫苗接種水准始終保持全國前列……

保障民生不開空頭支票。去年,市醫保局承諾“2021年在全市範圍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一諾千金,今年兌現。自6月啟動“長護險”試點以來,天津累計開通706家定點護理機构提供服務,惠及2.7萬多名重度失能人。

彙報,市水務局用上“加減法”:一做減法,簡流程、壓時限、開發網上辦理系統等,解羣衆用水報裝難。一做加法,不僅全市河湖水域掛“長”,還聘請555名社會義務監督員和381名“民間河湖長”,形成河湖保護長效機制。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市農業農村委力寫“糧文”:今年建成高標準農田27萬畝,農田灌溉排澇、田間道路硬化等重點工程亦引發連鎖反應,農業生產“免疫力”高了,糧食旱澇保收底氣足了。

一句話話來團圓。市警察局彙報,警察紅橋分局警察今年在工作中結識福建籍男子林某,談話得知林某是被抱養的。一句話引來血樣採集、數據比對,最終促成湖南邵陽陳姓夫婦與失散32年的兒子林某骨肉團圓。不只幫助林某,天津警方先後助64個失踪被拐兒童家庭圓團圓夢。

適齡兒童逐年增加,“祖國花朵”能否“有學上”、上“好學校”?市教委用超額完成目標作答。今年,相關民心工程目標為“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2萬個”。實增數位近翻倍——5.9萬個。同時多措並舉,推動區域基礎教育高品質發展,“好學校”次第花開。

養老保險待遇領取刷臉認證,有些老人玩不轉。為解刷臉煩惱,市人社局與多部門協商,推動資料共用,通過抓取分析退休人員動態資料,“免打擾”老人認證。今年,在全市316萬認證市民中,“免打擾”認證的占96%。

蘿蔔白菜,哪兒挑哪兒買?市商務局彙報,今年全市新建改造提升菜市場達到16個,累計建成標準化菜市場322個,智慧菜市場17個,更多羣衆享放心買、舒心挑。

聽彙報,提士氣。可彙報不只“匯”成績。

訪談“考場”拒擺“花架子”。前一天單向彙報,轉天走進直播間,“考生”發現,不僅多路記者調查令人出汗,就連新聞廣播主持人也話裡帶刺兒,“您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有羣衆確實沒享受到政策!”

事物發展總有過程,問題可能層出不窮。面對不解不滿,“考生”怎麼看?且看“帶刺兒考”——

河西區珠江裏居民張先生遇“頭疼事”:家門口建捷運,一側的丁字路口封圍,每天早晚開車進出社區都是問題,“馬路變窄,左拐右拐好多死角,出行起碼影響5到10分鐘”。

建捷運是大好事,可眼前出行也非小事。難題難答,更要答。同為“上班族”的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考生們”感同身受回應:中心城區在建7條捷運,車站104座,都需圍擋,但盡最大可能讓路於民,現時圍擋瘦身等舉措效果已顯。近期,包括張先生反映的10號線瑪鋼廠站在內的10多個點比特將拆圍,還路於民。

交通是道“通用題”。另一場“應考”,市警察局為答好這道題,亮出“十八般武藝”:打造“綠波帶”;擴展在建地鐵站周邊道路,儘量保障原來車道不减、少减,“甚至施工現場周邊的河溝,我們都把它蓋上蓋兒,變成道路……”

“路考”是縮影。瀏覽“答卷”不難發現,當拋弃“被追問”的患得患失,多一點直面問題的擔當,辦法就比困難多。涉及養老,有遠年建築區域,搬磚頭、壘牆頭再建一個日照中心不現實,那就“15分鐘圈”內找幫手、供服務;涉教育,“響應快一些,更主動一些”……“考題”長牙帶刺兒,激勵“考生”真格“應考”,問答間,公僕意識、為民情懷一一呈現。

标签: 交通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