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聚天下英才逐夢創業天府

四川 70℃ 0
摘要: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的驅動。近年來,四川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人才工作實踐,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線,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深入實施人才强省戰畧,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讓天下英才彙聚四川、逐夢天府。

近日,主要研究綠色低碳領域關鍵技術的天府永興實驗室揭牌——這是繼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後,天府實驗室體系的又一新成員。

治蜀興川,創新驅動。天府實驗室加快建設是一個縮影。

今年6月,省委十一届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决定》,這是我省首次以省委全會的形式安排部署創新發展工作。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的驅動。近年來,四川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人才工作實踐,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線,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牽引,深入實施人才强省戰畧,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讓天下英才彙聚四川、逐夢天府。

截至2020年底,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970餘萬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科技人才48萬人,各類科技研發人員29萬人,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彙聚起磅礴動力。

黨管人才,構築人才事業“四梁八柱”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省委、省政府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用更高效的工作格局、更靈活的體制機制、更优渥的人才政策、更堅實的人才工程、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更貼心的服務保障,構築起人才事業的“四梁八柱”。

黨管人才工作格局進一步完善。省委系統謀劃人才發展戰略,為人才工作舉旗定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重大人才問題、多次出席重大人才活動、帶頭走訪慰問高層次人才;成立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大力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濃厚氛圍。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畧地位進一步凸顯。

——緊扣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科創10條”、支持兩院院士在川創新創業十條措施等高含金量人才新政,打造創新人才“强磁場”;以“天府英才工程”為統攬,通過“天府峨眉計畫”和“天府青城計畫”培養引進約2800名高層次人才和120餘個創新創業團隊。

——緊扣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簽署川渝人才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定,實施“天府英才卡”A卡和“重慶英才服務卡”A卡服務互認、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互認,聯合明確川渝職稱互認,聯合開展政策推介、項目洽談、人才招引、專家幫扶等活動。

——緊扣服務“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出臺推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人才一體化發展“10條措施”,推動五大經濟區內部全覆蓋簽署幹部人才協同發展協定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開展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遴選30個縣(市、區)打造區域人才高地,示範引領各地人才工作提檔陞級;推動建設“創新共同體”,構建“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其他市(州)”等人才資源共亯新模式。

——緊扣服務鄉村振興戰畧。推行崗編適度分離、定向評估定向使用、特設崗位等特殊支持政策,為基層事業單位補充優秀人才10萬餘人;實施鄉村人才振興五年行動,從人才招引、定向培養、在職培訓、人才援助、人才激勵等5個方面實施34個重點人才項目。

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人才總量持續增長,高層次人才質量不斷提升,基層一線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競相迸發,人才强省的宏偉藍圖徐徐展開。

改革創新,為人才發展“放權、鬆綁”

軌道交通新一代牽引供電系統理論與科技體系,是西南交通大學李群湛教授團隊的重要研究成果。借助學校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該團隊部分專利已實現工程化應用。

2016年,西南交通大學在全國率先開啟將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從“純國有”變為“國家和教授混合所有”的改革,被譽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小崗村實踐”。

此項改革有力推進了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以來,四川已完成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700餘項,作價入股創辦高科技企業100餘家,帶動社會投資近70億元。“過去我們把成果寫成文章,現在成果面向市場、面向企業,科研團隊創新活力更足了。”教授專家們感慨。

這是我省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縮影。近年來,我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放權、鬆綁”為重點,著力破除人才引進、培養、評估、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

向用人單位放權。先後出臺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构人事自主權“10條政策”;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權等政策措施;在全國率先將涉及高校職稱系列評審許可權全部下放給高校……今年,“天府峨眉計畫”和“天府青城計畫”新增前置改革項目,給予重大創新平臺和重點用人單位人才計畫配額,建立國家人才計劃入選者和國防科技重大工程型號總師直接認定機制。

為人才鬆綁。出臺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16條政策”,建立科技研發風險資金池,製定針對不同創新主體開展創新活動的盡職免責清單,實施“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讓更多人才“放手一搏”。

優化評估機制。“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評價體系被打破,越來越多優秀青年科學家擔起重任——2016年進入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後,青年教師章津銘僅用3年就被授予教授職稱;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研究員夏娟,25歲成為該校最年輕的博導……

不僅是科技人才,今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明確,高技能人才也可參加職稱評審,實現高技能人才和專業科技人才融合發展。

科學靈活的體制機制之下,“人才紅利”不斷釋放。“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發明專利申請量25.49萬件、授權量5.9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8.41件。

築巢引鳳,建設創新人才聚集高地

天府新區興隆湖畔,各類科研機構如雨後春筍,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是其中之一。

清華大學是四川省校戰略合作的第一位“好友”,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從最初3個人到如今擁有各類人才300餘名,初步建成能源互聯網領域的人才彙聚平臺。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來,四川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開放合作引才聚才,多措並舉育才儲才,著力建設創新人才聚集高地。

築巢引鳳,不斷拓展引才聚智平臺。我省先後與27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簽署省校戰略合作協定,建成一大批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加快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聚八方英才施展才華、成就事業。

引進培養“高精尖缺”人才,離不開“硬核”人才政策。

今年2月,教育廳聯合財政廳出臺檔案,重點支持高校引進培養頂尖、領軍、拔尖、儲備4類人才,原則上按每人5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20萬元標準對相應學校給予一次性獎勵。近日,我省再出獎勵辦法,明確在川組織每培養或新增全職引進一名兩院院士、國家級科技領軍人才將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獎勵。

“硬核”政策釋放引才育才強勁動能。今年,在川組織新增兩院院士6名,兩院院士總數達65名;1月至8月,全省高校共引進培養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67人,遠超去年同期。

構建梯次人才招引體系。近年來,我省分別聚焦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青年人才和名校畢業生,打造“兩院院士四川行”“海科會”“全球青年學者論壇”“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動周”等招才引智平臺。“十三五”期間,先後引進4100多名高端人才、2.3萬餘名外國人才來川工作,促成一批海內外青年學者和名校畢業生選擇四川、紮根四川。去年以來,來川參加項目交流合作的兩院院士達300多人。

賦能發展,讓人才更好服務治蜀興川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緊急關頭,成都醫學城內,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團隊研製的能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試劑盒通過審批,隨後投產。

“應急突破”源自深厚的科技積澱,也源於我省首批院士(專家)產業園之一——成都醫學城的科研成果落地轉化能力和實力。在四川,類似的院士(專家)產業園有20個,為人才幹事創業提供了更全的產業鏈支撐、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人才工作的最終目標是要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近年來,我省出臺系列支持政策和舉措,以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更好地服務治蜀興川事業發展。

支持幹事創業。我省正加快建設跨高校院所的省級中試研發平臺;明確省級財政安排8億元對在川實施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支持;推出“天府科創貸”,院士科技創新股權投資等創新創業引導基金,為人才提供金融支持;創新“天府科技雲服務”,對接人才智力和科技服務需求,已累計完成交易訂單6萬單;通過“四川省人才之家”常態化舉辦沙龍論壇、項目路演、創新創業支持政策培訓等,直接服務專家人才3萬人次。

強化服務保障。堅持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舉辦愛國奮鬥研修、國情省情研修和專家基層行等活動,加强人才團結引領服務。推行“天府英才卡”,將全省高層次人才納入服務範圍,建立高端人才公共服務跟隨機制。其中,省級A卡協調114家組織集成提供政務、安居、醫療、交通等7類16項具體服務。創新推出“天府英才卡·院士卡”,提供10個方面20項具體服務。現時,已為持卡專家按需提供各類服務15萬次以上。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有了人才支撐,治蜀興川碩果累累。以科技創新成果為例,“十三五”期間,全省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45項,在重型燃機、核電裝備、高端無人機等領域躋身世界一流,攻克了世界首座公鐵平層合建大跨度斜拉橋等“超級工程”關鍵科技。

四川的發展呼喚人才,發展的四川吸引人才。邁步新征程,四川將乘勢而上,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創新中心。(記者 任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