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雙减”政策的第一學期,老師們都有哪些切身感受?近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銀川市第十四届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銀川召開,在參加教育、醫藥衛生、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體育、新聞出版、文藝界分組討論時,來自一線的教師委員們帶來了寶貴的建議。
銀川政協委員沙彬出席分組討論。人民網穆國虎攝
沙彬委員:强化教師培訓,提高教學效率
“只有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提高教學能力,提升教學品質,才能有效達到‘雙减’的目的。”銀川市政協委員沙彬來自銀川市第六中學,是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她認為在“雙减”工作中,學校教師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教師如何在短短45分鐘的課堂上,用什麼樣的教學法才能讓學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沙彬對這一問題作出回答,她認為應當有針對性的對教師進行培訓。“多組織教師教學方式交流培訓,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取長補短,形成更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同時,沙彬認為,還應進行本土教育智庫的建設。在全市教育系統遴選一批基礎教育專家,組建基礎教育專家庫。為學校培養一流教育教學科研骨幹,為各校提出指導意見,搭建平臺,組織教研交流活動,為促進學校發展增强驅動力。
銀川政協委員王曉莉出席分組討論。人民網穆國虎攝
王曉莉委員:減輕教師額外負擔
“學生不斷減負的同時,教師的負擔卻越來越重。”銀川市政協委員王曉莉,來自靈武市,是一名小學教師,她認為這些沉重的負擔,相當一部分不是教學任務。“各式各樣的非教學任務,造成了教師加班嚴重、教研時間被擠佔、職業倦怠加劇等一系列問題。”
王曉莉委員所說的“負擔”,即各級組織對學校的各種考核。“有時候,一天要來兩撥檢查,剛送走這個,那個又來了。”王曉莉說,過多的檢查,影響了鄉村教師的正常教學工作。對此,王曉莉委員建議,應切實減輕教師應對各級各類檢查的負擔。
據瞭解,“雙减”新規要求,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王曉莉認為,“出發點非常好,但是無形中新增了老師的負擔。”
“鄉村的年輕老師們也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顧。有時候回去也很晚,家人們有怨言。”她建議,應該製定更科學、合理的相關政策,切忌“一刀切’,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家長的需求來製定規定。
銀川政協委員李順琴出席分組討論。人民網穆國虎攝
李順琴委員:加强家長教育服務,形成教育合力
“因為家長家庭教育經驗不足,缺乏科學的管理措施,造成親子關係千瘡百孔,嚴重影響家庭和諧與孩子健康成長。”銀川政協委員李順琴,是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從教三十年餘年。
她認為,在“雙减”政策下,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焦慮、迷茫的心理狀態,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諸多誤區。“缺乏心理學常識,不能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進行親子交流;對孩子提出過高期望和不切實際的要求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李順琴認為,“如果我們能够通過培訓家長,提升家長的整體素質,提高科學育兒水准,有效開展家庭教育,並且建立長效機制,形成社會、學校、家庭教育合力,對孩子的教育水准一定大有補益。現時,盡管也有家長學校,但受培訓場地和管理條件以及課程不完備與培訓不系統等因素限制,每學年只能舉辦兩三次,收效甚微。
李順琴委員建議,應利用社區的網格化管理優勢,將未成年子女父母登記在册,建立社區家長學校花名冊,成立社區家長學校,聘請退休的優秀教育工作者擔任校長,聘請優秀教育工作者作專兼職培訓。
“分類管理,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年齡,李順琴建議將家庭教育分為6—9歲,10—12歲,13—16歲三個段,家長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參加相關教育內容。有效利用社會資源,聘請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或有經驗的家長有針對性的開展定期家長教育培訓,文宣科學育人家庭教育理念,分享成功案例。
“社區家長教育內容以心理學,教育學為主。”李順琴委員認為,此舉將打通學校、家庭、社區教育脈絡,建立聯繫卡,有效溝通,互相輔助,形成合力,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同時,要形成定期訪問機制,由專家與家長面對面交流,指導家長正確實施家庭教育,實現科學育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