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的一天,76歲的王美子老人神神秘秘地帶著兒子和鄰居一起來到草原上一個沙窩子。
“這裡有寶貝!”老人指著跟前那個大土堆說道!果然,幾人竟然從這裡挖出2500克的金器!
老人是怎麼知道這裡有金子的?
原來,一開始王美子只是獨自一人在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阿魯柴登大隊以南4裏左右的地方挖龍骨!這些其實是古生物化石,那個年代大家沒啥科學知識,就認定這是可以賣錢的神藥“龍骨”。
王美子老人那天運氣不錯,挖出來不少龍骨。不過隨即他也發現,刨出來的東西裡面還有三棱形銅箭頭和一根鐵棍。
老人覺得稀奇,便使勁又挖了一陣,這一回,更大的驚喜出現了,沙窩子裏竟然出現了不少金銀器!
那陣子天寒地凍,土都被凍得很硬,王美子老人一個人挖起來實在是吃力,於是他便决定回家喊幫手!一來二去的,他便叫上了自己的兒子和老鄰居張哈老、張喜明父子以及張家一個親戚。
要說,這草原上的人呐,還是比較淳樸,絲毫沒有想過獨佔財寶!
5個人見刨出了這麼多金子,眼睛都直了!七十年代,全國正處在困難時期,這裡又是窮鄉僻壤的地方,哪裡見過這麼多金光閃閃的好東西啊!五個人幹得特別賣力,激動得手都直哆嗦……
最後,這2500多克金銀器就這麼給他們分掉了。因為王美子是最早發現的人,所以分得的金子最多!
想著趕緊換點錢,幾個人在分到金銀器物4天后,便到伊盟杭錦旗人民銀行給賣了!
那個年代,人們沒有什麼文化保護意識,就連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沒有這方面的警覺,也就照單全收,甚至還鼓勵老鄉們多挖多還錢!
為了保證黃金的純度,銀行工作人員還幫忙把這些金銀器上鑲嵌的瑪瑙、玉石、松石等鑲嵌物砸下來,從而使一些珍貴的文物被破壞。
這個操作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不過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四人幫當道,國家也處於動盪中,確實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嚴重事件”!
不過,還是有工作人員越來越覺得不妥,最後還是向銀行上級彙報了這個情况。銀行又趕緊聯系了內蒙古考古組織。
內蒙古文化局立即派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前去調查處理。在盟、旗、公社領導的協助下,經過半年的工作,除把銀行收購的所有文物追回外,還收回了幾個老鄉手裡的部分金銀器。
根據王美子等人的方位指認,考古工作人員也找到了那處挖到金銀器的沙窩子,並確認這裡確實有古墓,由於該墓地埋藏較淺,經風沙移動,逐漸風蝕暴露地表,才被老鄉挖到並破壞。
這一批出土金銀器共計200多件,從器型和紋飾等判斷,器物以鳥、獸紋為主體,有虎咬牛、虎吃羊的場面,應該是兩千多年前匈奴王的遺物!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西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國大將蒙恬驅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然而,到了西漢前期,匈奴又逐漸强大,屢次進犯邊境。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沒有文字。
文物之中有一件王冠尤為引人注目!後來被命名為“鷹頂金冠飾”!
金冠是這批匈奴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它由鷹形金冠頂和金冠帶兩部分組成。冠頂高7.3釐米,冠帶長30釐米,周長60釐米,共重1394克。
鷹頂金冠飾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的匈奴王金冠飾也稱“胡冠”,代表了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民族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准,如今收藏於內蒙古博物館。
在金冠的最頂端,站立著一隻俯瞰一切的雄鷹!當主人策馬飛馳,雄鷹也隨之震動,仿佛展翅欲飛,王者氣勢顯露無疑……
關於匈奴人,一直以來帶給中原人的印象都是彪悍的、莽撞的、野蠻的!他們沒有文字,囙此許多關於匈奴人的記載,都來自中原文明的記錄。
然而,今天見到這些精美無比的金冠和金飾,這群神秘的匈奴人的形象似乎更加鮮明立體了,其實他們也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特別是金器的製作水准相當高超!
如今的鄂爾多斯青銅器文化廣場,還樹立起了以“鷹頂金冠飾”為原型的標誌!
今天,當我們再一次看著鷹頂金冠飾,是否能想起當年那些風一般來去馳騁於草原影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