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洛陽》明晚迎來大結局,聽聽幕後BOSS馬伯庸怎麼說

河南 60℃ 0
摘要:由黃軒、宋茜、王一博等主演的古裝劇《風起洛陽》將在12月29日迎來大結局,幕後的終極大BOSS是誰?趕在收官之前,藝綻君採訪到了該劇的原著作者馬伯庸,在不劇透的前提下,聽聽這位真正的“幕後BOSS”怎麼說——。我們聊了聊馬伯庸最愛的洛陽打卡地和古都美食,還有他對女性角色的刻畫、私人的閱讀軌跡、寫作時的小癖好。諸位“神都居民”,一起來看看吧!為了符合這種印象,《風起洛陽》加入了很多富有戲劇性的想像成分。

由黃軒、宋茜、王一博等主演的古裝劇《風起洛陽》將在12月29日迎來大結局,幕後的終極大BOSS是誰?你猜到了麼?

趕在收官之前,藝綻君採訪到了該劇的原著作者馬伯庸,在不劇透的前提下,聽聽這位真正的“幕後BOSS”怎麼說——

劃重點!

我們聊了聊馬伯庸最愛的洛陽打卡地和古都美食,還有他對女性角色的刻畫、私人的閱讀軌跡寫作時的小癖好

諸位“神都居民”,一起來看看吧!

洛陽是一座浪漫大城

藝綻君:這一次把故事背景放在洛陽,它最吸引您的是哪一點?您對洛陽哪些地方印象較深?

馬伯庸:洛陽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有一條洛水橫貫其中,構成了建築、人與水的三位一體,這對城市生活和蘊藏其中的人文元素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柔其棱角,潤其氣韻,這是最值得去探討和渲染的獨到之處。

洛陽我去過很多次,最喜歡去的是龍門石窟、洛陽古墓博物館和白馬寺,也曾去邙山晚眺訪陵。印象最深刻的,始終還是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每次去都會坐在盧舍那大佛下麵,仰望許久,還曾把這個觀看體驗寫進《古董局中局》裏。無關宗教,無關歷史,單純覺得她太美了,是一種美學上的由衷感動,非常純粹。

藝綻君:您心目中的神都洛陽是怎樣一番面貌?不良井、聯昉……這些有歷史來源麼?馬伯庸:大概是毗鄰洛水的緣故,洛陽城天然帶有一種浪漫的屬於水的氣質。從《洛神賦》到天津橋,從牡丹花到龍門石窟,無不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讓我每次看到都浮想聯翩。甚至最著名的美食,都叫水席。再加上歷史上諸多名人和歷史掌故,都發生於此,縱橫構建起一座內涵豐富的浪漫大城。

為了符合這種印象,《風起洛陽》加入了很多富有戲劇性的想像成分。有些稱呼,是源於歷史的真實稱謂,比如對皇帝稱“聖人”、比如“不良人”;有些則是基於歷史的想像,比如“內衛”、“聯昉”、“靖安司”。所以準確地說它應該被定義為“歷史傳奇”或“歷史演義”。

女性角色設定要有獨立追求

藝綻君:唐朝是歷史上最開放繁榮的時期,武周時期又格外特殊,這對您在女性人物的刻畫上有哪些影響?

馬伯庸:大唐是一個壯麗華美、大氣恢宏的朝代,而且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它的文化海納百川,又充滿自信,值得我們後人反復去揣摩和鑒賞。

男女感情戲確實是我的短板。雖然感情不會寫,但是我一定會把女性角色設定成一個有著自己獨立立場、有獨立追求、不依附於男性存在的人。藝綻君:《長安十二時辰》裏對美食的描寫讓大家印象深刻,《風起洛陽》乾脆把主角設定成了一比特“美食博主”。您自己最喜歡哪裡的美食?馬伯庸:我去探訪這些古都,每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好吃的。吃飽喝足了,才會開始談論文化。美食的享受不在於量,而在於廣度,你接觸的各地食物越多,越會理解羅素那句“參差多型乃是幸福的本源”。

藝綻君:很多歷史題材小說都是寫王侯將相,但您的作品更多關注小人物,充滿烟火氣。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條創作道路?馬伯庸:跟年齡和經歷會有一些關係吧。以前我會更關注一些技巧類的東西,好玩的段子,或出人意料的表達方式。最近幾年,開始轉到一些歷史上的思考。現在的視角也會慢慢地下沉,以前可能關注的都是皇上、歷史大洪流,現在開始關注一些小人物小事情,而且從小人物裡面才能真正看到歷史規律背後的動因。一個小人物可能是特例,但一群人他們會有一些自己的需求,這種需求會慢慢改變歷史,我會從一個最小的地方開始談起。

開“腦洞”靠的不是想像力

藝綻君:您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歷史的縫隙中搭建新的故事,這種“腦洞”是靈光一現,還是靠大量的資料研究?馬伯庸:對我來說,在寫作中,想像力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充分掌握獲得足够的歷史資料。讀的時候也沒有特意留意,只是說可能你讀的多了,就會產生想法。閱讀量足够深厚的話,那麼產生靈感的概率就會無限新增。如果平時書基本不讀的話,天天就坐著想,我怎麼開腦洞?實際上開不出來的。像我去年出的《兩京十五日》,裡面雖然有很虛構的成分,但歷史邏輯都是真實的。當時的人,騎著怎樣的馬,走過怎樣的路,京杭大運河上他們走的路線是什麼樣子,這些細節其實都是我在史料裏發現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演繹和發揮。所以,寫作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知識的儲備,而不是只靠靈光一現的東西。藝綻君:哪些作家或作品對您影響較大?

馬伯庸:老舍的語言、馬克·吐溫的幽默管道,都對我的創作有影響。王小波的《青銅時代》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他破天荒地把現代元素和荒誕元素融入了古代背景,創造出一個非常神奇但細節又讓人覺得真實的幻想世界。他在趣味、價值觀上對我的影響太大了,他說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影響最巨大的,應該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吧,他對歷史的視角華麗而大氣。我在中學時代讀他的《人類群星閃耀時》,直接看跪了。

特別嘈雜才能寫得出東西

藝綻君:在大家想像中,作家的工作狀態往往是閉關不出、日夜顛倒的,聽說您每天是朝九晚五地去咖啡館寫作,為什麼喜歡這樣的工作節奏?

馬伯庸:我必須在特別嘈雜的地方才能寫得出東西,每天像上班一樣,要麼去咖啡館,要麼去朋友公司找個工位,因為我原來就是在工位上寫東西。長期形成下來的這種習慣,要求周圍不能太安靜,也不能太喧鬧,入世不太深,避世不太遠,要恰到好處地與世隔絕。我曾經試過在家裡寫東西,沐浴更衣,把電腦桌擦拭得一塵不染,點起熏香,放起音樂,窗外萬籟俱寂,雙手擱在鍵盤上,結果沒過兩分鐘,手就被惡魔所控制,握住滑鼠移向“電影”、“遊戲”等資料夾,或者開刷微博用戶端,邪惡的聲音在心裡反復呢喃:刷到一個整點時間就停,就停,哎呀,過了,那就刷到下一個整點好了……就算我發起狠,在電腦前心無旁騖,但滿腦子全是空白,啥也寫不出來。家是家,寫作是寫作,我的潛意識和馬小煩(馬伯庸兒子)把它們分得很清楚。

藝綻君:您的作品改編熱度很高,這會讓您在寫作中受到一些影響麼?比如自覺或不自覺地用影視思維去寫作?馬伯庸:這個方面我會把它排除掉,有了衝動才去寫。因為實際上是這麼一個原則,就是你寫東西你永遠不可能去迎合。因為讀者的要求有很多,你作為一個人能力是有限的。正常的邏輯應該是寫出心目中最好的東西,然後把市場上跟你志趣相投的讀者吸引過來。所以理性的判斷也有,只不過不是去迎合市場,我覺得是去篩選細分。每一次創作,其實都有壓力。不過創作不一定要超越前作,但一定要做出差异化來。

藝綻君:最近在寫什麼題材?您還對哪些時代背景感興趣,想去挖掘?馬伯庸:這兩年都在閉關趕稿,是之前從沒挑戰過的題材,難度很大,前期的準備工作就做了好幾年,希望明年能順利出版。我原來喜歡三國,後來對唐產生興趣,最近一頭紮在明朝裡頭,未來大概會在秦末多停留一段時間吧。每個朝代都有它迷人的一面,也有它醜陋的一面,這種多元化的複雜,才是最令人入迷的。

馬伯庸還有近十部待播作品在路上

你最期待哪一部呢?

電視劇《兩京十五日》:2020年10月發佈概念海報;

電視劇《風起隴西》:由路陽執導,陳坤、白宇領銜主演,2021年7月殺青;

電影《敦煌:歸義英雄》:由《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執導,已備案;

電視劇《顯微鏡下的大明》:潘安子執導,張若昀、王陽、戚薇、吳剛、費啟鳴、高亞麟主演,2021年11月殺青

電視劇《長安的荔枝》《大明書商》《幽陵道》:已官宣

動畫連續劇《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已官宣

來源北京日報用戶端·藝綻

編輯:李俐

監製:周南焱

流程編輯吳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