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鄉村攜夢啟航

青海 84℃ 0
摘要: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認真謀劃,精准發力,調動各方面資源力量,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扎實推進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高原鄉村正攜夢啟航。

海東市開展拉麵技能培訓。青海日報記者羅珺攝

技能培訓讓致富擁有更多可能。青海日報記者洪玉傑攝

養雞產業紅紅火火。青海日報記者賈泓攝

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青海日報記者李興發攝

今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脫貧攻堅期間,青海各級黨委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1622個貧困村、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

脫貧,不易!鞏固,更難!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認真謀劃,精准發力,調動各方面資源力量,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各項工作,扎實推進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高原鄉村正攜夢啟航。

寫好有效銜接的青海文章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寫好有效銜接的青海文章,青海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不摘”重大要求,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推進領導體制銜接。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力親為、靠前指揮,並帶頭深入基層開展蹲點調研,現場解决存在問題。立足省情實際,在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政策供給,優化幫扶舉措,構建完善以1個實施意見為牽引、5項行動方案為抓手、7大工作體系為保障、N個配套政策為支撐的“1+5+7+N”政策制度頂層設計,推進政策機制銜接。

“既然到了鄉村,就要不忘初心,履行職責,實實在在為羣衆辦實事。”曾在西寧市湟中區安寧村當了六年第一書記的楊勇,在這次駐村幹部輪換時主動請纓,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他像一顆釘子釘住了一樣,堅守村莊,堅守著他的初心和使命。

推進機构隊伍銜接,青海省全面完成省、市州、縣三級鄉村振興部門掛牌,開展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部門幹部互派、業務互學,促進機构轉型和職能轉變。認真開展新一輪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選派,共向1716個脫貧村、易地搬遷村(點)、鄉村振興重點村,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5221人。

騰訊集團騰訊雲與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共建高原鄉村振興示範基地項目,開展全領域、全產業鏈合作;無錫市錫山區今年共有28個團組、228人次到化隆回族自治縣開展對接交流活動,幫扶資金增幅達19%;加强與14家中央定點幫扶組織和對口援青6省市的銜接溝通,持續加大資金、科技、智力幫扶,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全面振興……

推進規劃項目銜接,青海省製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14項重點任務,在全省39個鄉鎮、225個村開展試點。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將原15個深度貧困縣納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扶持範圍,同時確定10個省級重點幫扶縣。研究製定22項舉措,全力支持25個國家及省級重點幫扶縣建設。推進幫扶合作銜接,將蘇青合作由西寧海東2市拓展到全省8個市州,主動對接江蘇省,簽訂“十四五”框架協議,完成1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結對計畫。

鋪就鄉村高品質發展之路

持續加强“三專一平臺”建設,在北京、重慶、南京、廣州等地建設青海消費幫扶專館;在省內投放消費幫扶專櫃120臺,將1600餘款高原特色產品免費引入“青品匯”網絡展銷平臺;依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專案,建成38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357個鄉鎮服務站、2198個村級服務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年度銷售額度達到了44.08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25.9%……促進穩定增收,青海省深入開展消費幫扶,全省累計認定幫扶企業351家、幫扶產品4043款。

嚴守防止返貧底線,青海省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幫扶“2411”機制,常態化做好篩查預警和監測幫扶,截至12月中旬,風險消除率達80.7%。同時,將中央有效銜接資金的50%用於產業發展,持續做大做强特色種養、鄉村旅遊、民族手工藝特色優勢產業,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拓寬羣衆增收通路。截至目前,組建961家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涉藏州縣行政村實現全覆蓋,帶動6.5萬戶牧民羣衆增收。

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登上曾經不毛之地的塔拉灘,藍色的電池板有序排列,遠遠望去宛若美麗的藍色湖泊,一個生機勃勃的現代化光伏產業園盡顯眼前。

今年以來,省鄉村振興局持續加强光伏扶貧專案管理,開發村級光伏電站運營管理系統。全省73.36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累計收益5.7億元,其中,1622個脫貧村通過發展村級光伏,今年村均收益達到了34萬元,帶動7.7萬戶28.3萬名脫貧羣衆穩定增收,打造了全國質量最優、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光伏扶貧“青海典範”。據農業農村部通報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光伏幫扶電站各項名額均居全國首位或前列。

唱響逐夢新生活的奮進曲

走進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易地搬遷安置點來玉村,櫛比相連的院落、極具特色的民宿與河岸寬闊的沙灘,在黃河的臂彎裏渾然一體,猶如一幅水墨畫映入眼簾。

今年,在來玉村高端民宿和商業中心綜合體拔地而起的同時,尖紮縣投入資金,鋪就了一條800米長的沿黃景觀大道,連接了來玉和德吉兩村。“作為‘網紅打卡地’,德吉村吸引了很多遊客,但是由於高端民宿和餐飲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尖紮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楊吉加說,尖紮縣利用來玉村優勢,打造高端民宿產業,開闢了從德吉到來玉一條完整的旅遊鏈條。

提升脫貧質量,實施各類銜接項目1780個,青海省通過實施產業就業、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等項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製定印發《關於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若幹措施》,通過發展產業、勞務輸出、開發公益性崗位、低保兜底等管道,實現了所有搬遷戶有穩定增收通路。

從一碗面到一種經濟現象,“拉麵人”用充滿“青海味道”的“一碗面”走出一條致富路。“青海拉麵”有力促進了青海東部鄉村振興的行程,海東市“帶薪在崗實訓+創業”拉麵培訓模式,先後帶動20萬羣衆創業就業,被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作為首條先進經驗在全國推廣;被譽為“唐卡藝術之鄉”的同仁市,全市10多萬人口中,從事唐卡、堆繡、泥塑、石刻等熱貢文化的從業人員達到4.17萬人,月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

聚焦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和易地搬遷戶,青海省持續加大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積極開發務工就業崗位,深入開展“春風行動”等公共就業服務活動,打造“拉麵經濟”“枸杞採摘”等傳統勞務品牌,不斷拓展就業增收通路。

站在新起點,啟航新征程,這片雪域高原上的鄉村,正奮力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