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村莊祭祖時發現族譜,考古專家:你們祖上是皇帝,族譜捐了吧

湖北 80℃ 0
摘要:史上,出現了數百位皇帝。如果按照族譜上的記載算起來的話,可能每個人祖上都曾經是皇親國戚。畢竟,如果往族譜上推個幾十代,誰家祖上還沒出過個把皇帝、王爺?尋根朔源也正是族譜的主要功能之一。不過,在鑒定出族譜的真實性之後,專家們提了一個建議,他們認為既然村民已經知道祖上是皇帝了,那麼這本族譜的意義也就完成了。為了進一步保護族譜,並且研究唐朝歷史,專家建議村民把族譜捐了吧。

史上,出現了數百位皇帝。如果按照族譜上的記載算起來的話,可能每個人祖上都曾經是皇親國戚。所以說,皇室血統在我們這裡是一點也不稀奇,不像外國那樣稀罕。畢竟,如果往族譜上推個幾十代,誰家祖上還沒出過個把皇帝、王爺?尋根朔源也正是族譜的主要功能之一。

族譜主要用來記載一個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的事蹟,是一個家族最寶貴的東西。哪怕到了今天,人們對族譜依然非常的重視。現在很多大姓堂號,也都有在重修族譜。族譜不但對於家族來說非常重要,對於歷史研究也很重要。通過族譜,可以對古代的歷史、民俗、人口等進行研究,能够更加詳細地瞭解中國古代的人文歷史。

族譜雖然很重要,但是因為古代戰亂頻繁,到了明清時代以後,許多傳承上千年的族譜都毀壞遺失了。所以明清時期的族譜,大多都是重修的,在歷史研究方面作用不能和唐宋之前的族譜相比。而且,明清時期重修族譜的時候,也會有冒認名人做親戚的行為。甚至還產生了專門幫別人杜撰族譜的“譜匠”,可以把族譜修得毫無破綻。

在歷史上,很多家族在重修族譜的時候,為了抬高家族的聲望和血統,往往會出現攀附名人的做法。也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找一個同姓的皇帝、王爺或者名人之類的當祖先。雖然說這個話不太好聽,但是特別是在明清時期,這種做法是普遍存在的。相對來說,唐宋之前的族譜就比較真實可信。特別是在唐朝時期,官府也參與修譜工作,所以唐朝時期的官修族譜,還是非常嚴謹的,具有非常深厚的歷史研究價值。

前些年在湖北的十堰市鄖西縣的一個小村子,就曾經發現過一本唐朝官修族譜,而且這個族譜的來歷可不一般,是唐朝朝廷修訂的。

這個村子裏的人都姓李,因為戰亂的緣故,是在數代之前從外地遷徙過來的。和許多其他的家族一樣,這個李姓家族也因為戰亂原因,遺失了自己的族譜。族譜對於一個家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族譜在傳承的過程中遺失了,而且村民都是外地遷入的,就算想要重修族譜,那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尋不到根源出處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重修族譜的。

不過,雖然村裡的族譜遺失了,但是數代之前建造的家族祠堂還在。有一天,村裡一位老人在祠堂祭祖的時候,打掃祖先牌位的時候就發現了一本破爛的小册子。當村民們聞訊趕來的之後,發現這本看起來頗有些年頭的册子就是他們遺失已久的族譜。而且,在觀看了族譜的內容之後,才知道他們的祖先大有來頭,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

根據族譜推算,村裡輩分最年幼的孩子應該是李淵的第32世孫,而且族譜上還記錄了這一支李氏家族的遷徙過程。通過族譜可以看出,該村是李世民第五子李恪。在唐朝滅亡之後,李氏家族也不復往日榮光,這一支李姓後人先是從長安遷徙到江西,後來又遷徙到武昌,最終在十堰市鄖西縣的土門保麥峪河黑溝口安定下來。

原本籍籍無名的小村子,因為發現了祖先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不光是周圍的村民過來看熱鬧,甚至連當地的考古學家都被驚動了。專門來到村裡把族譜借去研究,想要鑒定一下這本族譜究竟是不是真的。在經過考古專家的鑒定後,這本族譜確實是唐朝朝廷所修的族譜,該村的村民也都是李淵之後。

不過,在鑒定出族譜的真實性之後,專家們提了一個建議,他們認為既然村民已經知道祖上是皇帝了,那麼這本族譜的意義也就完成了。而且這本族譜因為年代久遠,已經快要毀掉了。為了進一步保護族譜,並且研究唐朝歷史,專家建議村民把族譜捐了吧。村民們在聽了專家的建議後,也覺得非常有道理,就同意了專家的建議。畢竟交給專家才能更好地保護族譜。而且既然已經知道家族的來歷,就算沒了這本族譜,也大可以重新修一本。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