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搶抓戰畧機遇打造人才強國雁陣格局重要支點讓更多“千里馬”在江蘇大地縱橫馳奔

江苏 95℃ 0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擘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宏偉藍圖,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戰略部署,賦予江蘇新的重大機遇、重大使命。加快新時代人才强省建設,奮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省委書記吳政隆強調,要建設更具影響力的重大載體平臺,打造人才平臺、科創平臺、研發平臺,形成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的“强磁場”。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擘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宏偉藍圖,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戰略部署,賦予江蘇新的重大機遇、重大使命。

加快新時代人才强省建設,奮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省委書記吳政隆強調,要建設更具影響力的重大載體平臺,打造人才平臺、科創平臺、研發平臺,形成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全球影響力的“强磁場”。

搶抓機遇,建設國家級人才平臺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域。當前,世界科學和人才中心正向亞太地區轉移,江蘇能不能聚焦關鍵領域、瞄準一流水準,佈局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中心都市和平臺?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支持南京、蘇州、無錫等具備條件的城市建設國家級人才平臺。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再次強調這個要求。

借鑒國際三大著名灣區和世界主要城市群發展經驗,南京、蘇州、無錫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都市,建設高水准人才平臺有利於優化區域創新佈局和人才協同創新生態,既能率先形成區域戰畧支點,又能帶動長三角城市群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形成雁陣格局。

對於被賦予重要使命的三座都市而言,建設國家級人才平臺該怎麼發力?如何在雁陣格局中為全省全國多作貢獻?寒冬裏,火熱的思考已經蔓延開來。

以南京為例,南京人才工作起步早,成效好,但面臨周邊上海、合肥等都市的競爭和追趕,壓力不可謂不小。

依託53所高校、120個國家級研發平臺、19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網路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這一手科教創新獨家資源,更大的“棋局”如何佈陣?

顯然,支持在寧高校加快一流大學建設,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形成具有世界水准的一流學科集羣,强化跨學科人才培養,是南京必須做,也必須做好的事。

除了發揮好現有資源,這座城市的目光也正對准稀缺資源——戰畧人才力量和海外人才力量。記者瞭解到,南京將重點從打造戰畧人才力量培養平臺、打造海外人才首選發展平臺、打造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平臺、打造區域資源集聚輻射平臺等幾個方面入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能力,確保重點方向、重點領域戰畧人才供給自主可控。

開放的蘇州,呼喚更為開放的人才格局。全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蘇州如何穩穩握住手中一系列“王牌”?還需利用好開放大市優勢,進一步樹立全球視野,千方百計引進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創新要素為我所用。

比如,加快繪製全球高端人才圖譜,打好人才支撐“組合拳”,靶向招引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努力打造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這些都是蘇州已經明確定下的路徑目標。

目光再看向無錫。儘管已經擁有一批“國字型大小”重大創新平臺,但本地高校院所和自然資源的相對不足,是無錫實現“向上一躍”必須面臨的考驗。考驗陞級,唯新不變。創新驅動,是這座城市必須抓牢的人才“覈心密碼”。

無錫市有關領導表示,無錫將實施科創載體“攀高計畫”,聚力打造一批高能級載體,攻關一批高水準科技,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集聚更多“高精尖缺”戰畧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發展高地。

“全力爭取先行先試政策、探索引領性創新舉措,加快建設國際化宜居都市和一流創新載體,形成高端人才集聚地、國際人才首選地、科創成果主產地……省裡將從政策、機制、激勵等多方面入手,鼓勵支持這幾座都市加快探索建設國家級人才平臺。”省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說。

築巢引鳳,做强聚才高能級載體

當前,“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的“集團軍”創新,已成為人才與創新要素集聚的新特徵。

以剛剛成立一周年的深海科技科學太湖實驗室為例,超强“智囊團”的支撐下,太湖實驗室完整構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深海多金屬硫化物採礦科技體系;協助“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潜水器完成首次常規科考應用……在深海探索領域烙下多個“太湖印記”。

讓更多的“千里馬”在江蘇奔騰,不能沒有能策馬奔騰的千里沃野。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儘管江蘇省內已經聚集了一批高能級科研載體,但在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等更具有影響力的重大載體平臺建設上,仍存在數量和層次上的明顯“短板”。

“人才到不到江蘇來,關鍵取決於江蘇有沒有適合人才發展的事業平臺和產業基礎,缺乏聚才的重大平臺,必將帶來高端人才流失的風險。”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劉加平吐露了自己看法。

如何破除“短板”,延伸“長板”?劉加平認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既需要依託重大科技創新平臺,也需要發展壯大高水准研發機構,江蘇有高校168所,各類研發機構750家,研發人員91萬人,亟需優化整合高水准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和科技領軍企業力量,加快建設一批重大人才創新載體的步伐。

記者從省科技廳瞭解到,該廳即將開展的重點任務清單中,明確提出要建設人才創新事業高能級平臺,依託省實驗室、重點科研院所、“雙一流”高校、戰畧型新型研發機構等戰畧科技力量,實施院地共建,指定支持省實驗室建設人才科研特區的政策措施。

大平臺多多益善,但也不能光建不管。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說,深化重大科技平臺用才機制,省科技廳還將加快推進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和太湖實驗室建設,研究出臺“人才科研特區”政策,在賦予更大的用人自主權、人才雙向自由流動等方面加大突破力度,推動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寘。

聚合優勢,打造區域人才聚集地

從空中俯瞰,江蘇的版圖狀似一個“獨角獸”,開拓、進取、創新是這片富饒省域最為鮮明的標籤。市域强、縣域强,各有各的產業基礎和優勢,建好新時代人才强省,需要下好全省一盤棋,凝聚起强大的創新合力。

“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人才集聚地,需要處理好重點突破和協同發展的關係。”省社科聯科研中心徐軍海研究員說,既要結合各都市現實基礎和比較優勢,鼓勵特色發展、錯位發展,形成“一城一特色”,又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意識,推動組團化、一體化發展,促進人才資源跨區域融合互動,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

在人才高地這塊“拼圖”上,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都市和長三角龍頭上海的北翼,徐州和南通都要發揮各自優勢,努力建成有影響的高水准人才平臺。

靠江靠海靠上海,作為江蘇第四座萬億之城,南通在人才的“招兵買馬”上聚焦對接上海,融入蘇南,打出一套“特色拳”。一方面加强與上海高校院所、產業部門、科創園區、行業協會、獵頭機构對接,引進優質人才;另一方面吸引上海等地人才的技術成果來南通轉化,打造“孵化在上海、轉化在南通”的創新創業新模式。

資料顯示,南通引進的江蘇省“雙創”人才超40%來自上海,超70%來自長三角區域。這張南通英才的精准畫像,也是做好下一步引才工作的精准導航。

“上個月,我們對外發佈了南通‘人才新政3.0’,特別提出為南通企業在上海、蘇南等地的離岸創新研發人員提供同城待遇和津補貼。”南通市委書記王暉說。“現時,南通正在高標準建設以南通創新區為覈心的沿江科創帶,前不久成立了南通科創投資集團,還將成立人才發展集團,全力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廣闊舞臺。”

今年以來,徐州市著力構建賦能型人才服務體系,在全省率先成立區域性人才集團,設立總規模3.7億元的“彭城英才”創業基金,建設人才賦能大數據平臺,人才創新創業的綜合生態不斷優化。

“以高水准建設淮海人才創新賦能先行區為契機,徐州將在制定政策、創建環境和搞好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中心都市集聚作用,打造差异化競爭優勢。”徐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劍鋒說。

賦能要精准,更要“賦”出真效果。王劍鋒表示,圍繞“建設產業强市、打造區域中心”,徐州將持續抓好“555”引才工程和“賦能型”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急需緊缺人才支持計畫、產業鏈人才攻堅計畫,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大力建設高能級平臺載體,集全市之力支持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