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多措並舉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讓更多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有所居”

重庆 51℃ 0
摘要:

渝地辰寓室內實景

中山路建融家園攝/李顯彥

康田漫城整體外觀效果圖

黃龍花園三期項目效果圖

前不久,市民廖承軍把工作地點換到了東原D7商業辦公區。為了方便通勤,他在江北大石壩的CCB建融家園·大慶村青年公寓租了個單間配套,從公寓處走到上班地點不到20分鐘時間。

大慶村青年公寓是建設銀行會同江北區宏融公司打造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它將原有閒置的國有資產盤活,“梳妝”成286套精裝修公寓,面向無房新市民、青年人出租,主要為周邊白領辦公人群服務。市民僅需憑藉身份證到公寓前臺登記,錄入基本資訊,核對其在公寓所在區內沒有住房後,1個小時內就可以辦結入住手續,直接入住。

大慶村青年公寓的投用,是我市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一個剪影。來自市住房城鄉建委的消息稱,我市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為抓手,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已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房源4萬餘套(間)。預計“十四五”時期,全市新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間)。

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十四五”建設領域“重頭戲”

住房是基本的民生。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僅是一項重大改革、重大民生工程,是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租購並舉住房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落實“房住不炒”、緩解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的重要舉措。

為解决大城市的住房突出問題,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同月,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明確要求,把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作為“十四五”住房建設的重點任務。

為什麼保障性租賃住房會成為“十四五”時期住房建設領域的重點任務?一比特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出現了規模龐大的租房群體。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流動人口為3.76億人,10年間增長了將近70%。大量的人口流動帶來的住房衝突,集中體現在一些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中,針對新市民、青年人群體的租住房源缺少。與此同時,我國每年有規模龐大的新就業大學畢業生,畢業生中相當一部分進入大城市工作。這兩個群體匯合在一起,帶來了巨大的租房需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這位業內人士看來,我國提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切實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問題,既是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嚮往的舉措,推進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需要。

“把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作為‘十四五’住房建設的重點任務,就是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又租不好房的難題。通過大幅增加與新市民、青年人需求相適應的小戶型、低租金房源,有效緩解其階段性住房困難,讓他們在都市裏留得下,住得體面。”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重慶不僅起步早,還開展了許多探索。

比如,2019年底,重慶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列為全國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試點城市之一,率先探索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試點發展了金石廣場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等,為全面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積累了一定經驗。

又如,2019年,重慶經過競爭性評審,成功入選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獲得30億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主要用於支持住房租賃項目,包括新建、改建以及盤活存量房屋用作租賃住房的項目。在試點中建設的租賃住房,符合規定的均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為了幫助無房新市民、青年人解决階段性住房困難,我市加大了存量房屋改建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閒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允許依法依規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許多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問題得到緩解。

如今,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成為新發展階段重慶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發展,重慶在保障性住房領域已建立起一套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較為完善的建設路徑,為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政策引導凝聚合力,各方積極參與投資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

近年來,許多都市針對保障性租賃住房領域開展了積極探索。“重慶版”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有何特色?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激發各方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熱情,我市堅持政策引導、多方參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激發市場活力方面,我市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明確的支持政策,充分聽取企事業單位、園區企業、住房租賃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市場主體意見建議,結合實際細化完善政策措施;明確土地出讓價款分期收取、市級財政資金獎補、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將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認定標準放寬到經營租賃住房500套(間),擴大稅收優惠覆蓋面;動員金融機構對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提供長期低息貸款,減輕企業融資壓力。截至目前,建設銀行重慶分行已累計授信120億元、投放40.6億元。

調動國企參與方面,我市支持央企、市屬國企積極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發揮了國有企業“壓艙石”和主力軍作用。近年來,我市推動成立渝地辰寓住房租賃公司,形成住房租賃市場研究、投資、產品、建造和運營五大業務體系,已運營租賃住房1.1萬套(間),“十四五”期間計畫運營6萬套(間);支持建設銀行旗下建融住房(重慶)公司開展市場諮詢、金融貸款、居民存房等業務,成功簽約落實房源約1.2萬套。以上房源均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

在此基礎上,重慶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創新。以江北區南橋苑“建融家園”項目為例,南橋苑項目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系磚混結構安置房,項目改造前空置多年,配套設施不完善,外牆大面積脫落,內部滲水,管線混亂。建融住房(重慶)公司捕手後,投資400餘萬元實施電梯加裝、綜合改造,配備傢俱家電,打造國內首個老舊社區改造的集中式長租公寓“建融家園”,項目投入運營不到1個月,46套房源全部按市場價租出,受到當地居民和周邊市民歡迎。

在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過程中,相關企業還組建了產業聯盟,凝聚發展的合力。近年來,重慶積極支持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加大住房租賃業務投入力度,引導企業從單一的“開發銷售”向“租購並舉”模式轉變,累計培育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23家;推動租賃運營、設計施工、智慧設備、家用電器、金融機構等行業探索創新合作模式,組織20餘家住房租賃龍頭企業及產業上下游企業組建重慶市住房租賃產業聯盟,推動租賃行業實現健康發展和良性迴圈。

建立多管道保障體系,大力開展“住房租賃+”嘗試

實現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有效供應,必須聚焦不同群體的租賃需求。如何多方面滿足都市裏的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合理住房需求?我市積極探索,建立多管道保障的供應體系。

陳女士是兩江新區辰寓冠寓照母山青年公寓的租戶,說起自己的居住環境,她讚不絕口:“這裡的房屋性價比很高。公寓不僅離軌道交通5號線和光環購物中心近,社區的智慧門禁、線上智慧客服服務也到位,生活、工作都很方便。”

辰寓冠寓照母山青年公寓是國企重慶市地產集團成立的重慶市渝地辰寓住房租賃有限公司與民營房企龍湖集團共同打造的市級國有租賃住房的首個標杆項目。該公寓總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住宅房源119套,為周邊產業科技人員及企業管理人員提供了高品質的居住體驗。

積極投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的不僅是地產集團和龍湖集團。為多方籌集房源,我市根據商品房、公租房等供應實際,按照“盤活存量為主、適當新建為輔”的思路,盤活存量房源,科學規劃合理配建項目,與都市更新、老舊社區改造提升相結合,開展了一系列“住房租賃+”嘗試。

一方面,我市廣泛動員機關、教育衛生與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產業園區,全面清理公租房、人才房、安置房等具有保障性質的房源,明確將建築面積70平方米以下為主、閒置2年以上且主體結構安全的房源,依法依規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計畫,初步梳理符合條件的房源14.1萬套(間),將通過改建、改造等管道逐步投入使用。比如,巴南區收儲閒置安置房打造“南彭勞動者青年公寓”540套,入住率達90%以上,有效解決了附近物流園區藍領職工租住問題。

另一方面,我市根據土地資源、人口分布情况,在盤活存量的基礎上,結合新市民、青年人的現實需求,適當利用新供應土地建設;重點在“一點四區”,即軌道網站、產業園區、商業辦公區、校區和院區(醫院)及周邊,利用新供應國有用地配建保障性租賃住房,推動儘早落地一批新建項目。

位於九龍坡石橋鋪商圈的金石廣場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就是我市首批利用企事業單位自有存量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原政策性租賃住房)的一個嘗試。該項目1號、2號、3號塔樓2020年納入了重慶市政策性租賃住房試點範圍,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房源746套,主要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才出租,深受羣衆歡迎。

不僅如此,我市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與都市更新、老舊社區改造提升、棚戶區改造結合,探索“住房租賃+老舊社區改造”“住房租賃+產業發展”“住房租賃+人才安居”等模式。截至目前,我市通過老舊社區改造實施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12個、房源2400餘套;在產業園區建設藍領公寓項目14個、房源5500餘套;支持科研院所建設人才公寓項目10個、房源5000餘套,上述房源均全部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

設定快速審批綠色通道,完善全過程監管體系

保障性租賃住房要實現高品質發展,既要做好建設,更要做好服務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提升新市民和青年人的獲得感、體驗感、幸福感。

為提高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保障效率,我市堅持促進發展與嚴格監管並舉的原則,强化部門聯動,完善政策監管體系。

重慶出臺“硬核”措施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僅製定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改造裝修標準、項目認定辦法、分配管理細則等;還發佈《既有非住宅建築租賃居住化改造技術標准》。這是全國首部既有非住宅建築租賃居住化改造地方標準,按照不同的租賃住房類型,從改造設計、施工、驗收到運營維護,提供科技標準指引,規範配套公共區域、服務設施及商業服務網點。現時,我市“非改租”項目已有1萬餘套(間)房屋投入使用。

强化部門聯動方面,重慶成立市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領導小組,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納入市級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構建市、區縣快速審批綠色通道,由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規劃自然資源、財政等部門聯合會審,稽核通過後出具項目認定書;通過聯合會審、部門合作,協調解決大慶村青年公寓(改建)等項目建設中的實際困難,仙桃數據穀1800餘套青年人才公寓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後,水電氣價格按居民標準執行。

為確保租賃住房的有效監管,我市還建立全市統一的住房租賃管理服務信息化系統,對建設運營管理進行全過程監督,實現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市場租賃住房“三房打通、一網監管”,為企業和租戶提供房源核驗、資訊發佈(査詢)和信用評價等優質服務。現時,17家社會企業平臺完成系統對接,住房租賃企業、仲介機構可通過系統進行開業報告或機构備案,已核驗房源13萬套、完成租賃合同備案11萬份。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慶將重點圍繞“房子怎麼建,政策怎麼給,人員准入怎麼核,租金怎麼定,後期運營怎麼管”等方面繼續展開深入探索,進一步發揮廣泛宣傳的作用,讓區縣從“要我幹”轉為“我要幹”,讓各類市場主體明白國家有政策支持;進一步發揮監測評估的作用,以監測評估為抓手,落實各區縣和有關組織主體責任;進一步發揮項目認定書的作用,讓各類市場主體憑項目認定書享受稅收優惠、民用水電氣價格和金融支持政策,推動“十四五”期間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高品質發展,促進住有所居目標實現。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