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眾多,民族個數占到我國56個民族的一大半。在遠古時代,雲南的少數民族數量還要多,通過交流和戰爭,演變成了現在的各個民族,還有一些民族遷移到更南的地方,成為東南亞國家或民族的祖先。
雲南地區在秦漢之後,才被逐漸融入到中原王朝,這裡地形複雜,叢林密佈,居住著許多民族。隨著他們與漢族的交往越來越多,接受漢家文化較多的少數民族,一般被稱為白蠻,仍然保持原始習俗的則被稱為烏蠻。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融合,雲南形成了六個小國家。他們夾在大唐與吐蕃之間,經常在兩個大國之間搖擺。其中的南詔國,因為處在雲南最南的位置,沒有與吐蕃接壤,對大唐一直比較忠誠,因而得到大唐的大力扶植,國力逐漸强大起來。
南詔也叫蒙舍詔,屬於烏蠻。西元738年,蒙舍詔首領皮邏閣戰勝另外幾個小國,向唐朝報告稱這幾個國家勾結吐蕃,所以蒙舍詔要攻打他們。唐玄宗一高興便封皮邏閣為雲南王。這下子,皮邏閣有了正式的名義,把六詔統一了起來,南詔建國,建都太和城,並接受大唐的册封。
南詔的主要特產是茶和鹽,雲南茶葉直到現在仍是中國名茶之一,比當時唐朝的茶葉品質更好。雲南的井鹽在古代是一種戰略物資,家裡有鹽礦,就意味著巨大的財富。唐中期以後,藩鎮只要搶到一片鹽礦,軍費基本上就不用愁了。
南詔利用與唐朝的良好關係,從鹽茶貿易中獲取了大量財富,實力也得到了加强。南詔有錢有兵,稱霸一方,說話更有底氣了。不願意再忍受唐朝節度使的無禮對待。於是,南詔與唐朝翻了臉。
西元750年在姚州,雲南太守張虔陀意圖非禮南詔王閣羅鳳,即皮邏閣的兒子的王妃。閣羅鳳一怒之下,發兵殺了張虔陀,奪取了姚州。楊貴妃的兄弟楊國忠正好想給自己加點邊功,便發動了討伐南詔的戰爭。
唐軍主將鮮於仲通率軍8萬直撲太和城。閣羅鳳採用堅壁清野,用太和城吸引住唐軍,主力分散在週邊的戰術,不與唐軍正面對抗。太和城依洱海而建,無法完全包圍,也就無法切斷城外的補給,所以唐軍久攻不下。鮮於仲通想攻擊太和城西面,完成合圍,不得不分兵翻越點蒼山。
唐軍千辛萬苦剛剛爬過點蒼山,突然遭到了吐蕃軍隊的攻擊。唐軍大敗,只逃回了兩萬人。原來閣羅鳳一開始反唐,就知道唐軍實力強大,光靠南詔難以抵擋。便派人聯絡吐蕃,共同對付唐軍,吐蕃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可氣的是,唐玄宗以為鮮於仲通不可能失敗,另派了一路人馬去收復姚州。結果被南詔吐蕃聯軍夾擊,姚州失而復得,主帥也被俘虜。因為這兩次的勝利,吐蕃封閣羅鳳為贊普的弟弟,兩國成了哥兒們。
楊國忠不肯承認失敗,命令原姚州都督李宓,率軍十萬第三次出征南詔。西元754年,唐軍又一次來到太和城下,李宓還帶了工匠,準備在洱海邊造船,封鎖太和城的水路補給線。結果,在吐蕃和南詔軍聯合攻擊下,造船廠被燒,唐軍和前兩次一樣大敗。雲南的複雜地形,使唐軍的生還逃回國內的非常少,損失异常慘重。
唐軍從此再沒有出兵南詔,安史之亂讓唐軍已經難以顧及起其它政權,於是雙方進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期。南詔向南方大規模擴張,控制了現在的老撾、緬甸等地方,成為西南地區的強國,也囙此被後世的一些民族所崇拜,認其為祖宗。
西元779年,吐蕃覺得唐朝已經衰落,聯合南詔大舉攻打四川,南詔更是幾乎傾國而出,正規軍和民兵加起來有數十萬。唐中朝的名將李晟,只率4000禁軍和5000範陽兵,便大破敵軍,斬首九萬。南詔兵離開雲南的特殊地形後,戰鬥力完全不是大唐精銳的對手。
吐蕃遷怒於南詔,廢了兄弟之盟,將南詔降為屬國,拼命壓榨。南詔這下完全看清了吐蕃的嘴臉,開始後悔自己的反唐。南詔王向唐朝賠禮認錯,願意重新歸附大唐,以擺脫吐蕃的控制。
南詔雖然臣服了大唐,但戰爭並沒有完全平息,朝廷對邊疆的控制力大為削弱,邊軍為了立功或搶東西,經常發動小規模戰爭,再爆發大規模戰爭。
就這樣來來回回打了幾回,南詔國疲民乏,15歲的男子都被征去當兵,耕田的只剩下女人了,國力大衰。西元902年,漢人權臣鄭買嗣殺了南詔王及王族800餘人,建立了大長和國。立國160多年的南詔亡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