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兩代,全國各地都產生了不少富商巨賈,其中要說名氣最大的還是“北曹南沈”,即山西太谷曹三喜和浙江南潯沈萬三。如果他們兩家要一决高下的話,還是曹三喜要略勝一籌,不僅在經商策略上比沈萬三高明,而且後代子孫的成就也要更高……究竟他們的後人都怎麼樣呢?下麵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删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曹三喜本身山西太谷縣的普通農民,前半生靠種地維持生計,但他一直都不甘現狀。後來,曹三喜聽說在北方有不少發財的機會,於是他便獨自一人闖關東,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來到了熱河三塔鎮,也就是現在河北承德一帶。雖然曹三喜在熱河三塔鎮人生地不熟,但很快他摸清了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他最開始種菜和賣菜,後來又開了加磨豆腐店,因為曹三喜年輕時學過磨豆腐,所以這對他來說也都輕車熟路。就這樣,曹三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期間也吃盡了苦頭。
從磨豆腐開始,曹三喜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緊接著他又開始養豬,因為磨豆腐的豆渣是極好的豬飼料,不養豬實在是可惜。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讓曹三喜措手不及,幾十頭猪全部遭殃,沒有賺到錢反而還賠了一大筆猪苗錢,囙此曹三喜還得努力磨豆腐還債。很快,曹三喜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此時他發現當地盛產高粱,於是就做起了釀酒生意,而這也成為了曹三喜創業路上的轉捩點,因為他通過釀酒和開酒莊賺到了一大筆錢,後來的其他事業打下了堅持的基礎。
曹三喜在三塔鎮創業20年,從磨豆腐起家,到後來的酒莊,然後又涉足雜貨店,酒樓和當鋪等等產業,一時間也成了當地巨富。與此同時,曹三喜的產業還帶動了當地的商業快速發展,並且他還在一步步的走出熱河,把生意做到了整個東北。曹三喜獨闖關東算是成功了,後來他榮歸故里,在太谷也開設大量商號和票號,並計畫將其商業版圖進一步擴大。
曹三喜的生意越做越大,此時他也開始不拘一格廣納賢才,吸收了數百位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有的精通賬務,有的精通市場,也有的善於溝通,還有的能說多國語言……人才越聚越多,最多的時候曹三喜聘用的員工超過3萬,其業務不僅有之前的老本行,還新增了絲綢,茶業和煤礦等等,囙此其生意不僅覆蓋了大半個中國,並且還延伸到了國外,如土耳其,俄羅斯以及歐洲等國家。隨著曹家商業帝國的不斷發展,它也成了當時清朝少有的大型跨國公司。
如果說曹三喜是北方巨富的代表,那南方的代表自然就是沈萬三。在史料中,關於沈萬三家的發家史記載不多,只提到“其先世躬稼起家……大富”(《周莊鎮志》),也就是憑藉種地致富,另外在描述沈萬三之富時,卻也不甚詳細,只說“(沈萬三)資產巨萬、田產逾吳下,富甲天下”(《吳江縣志》)。囙此,關於沈萬三財富的真實來源,在學界也一直是謎團,但不管怎麼說他是巨富。在明初,朱元璋因為修建南京城缺錢,於是沈萬三二話不說就捐了大筆錢,以至於現在有專家表示修南京城牆有一半的錢都是沈萬三的,並且還不包括後來修宮殿,以及前期他無底線資助農民起義軍。
朱元璋曾表示,沈萬三雖然沒有上戰場,但卻也是名副其實的開國英雄,由此也可見沈萬三財富大得令人無法想像。沈萬三抱上朱元璋的“大腿”,其商業財富也開始與日巨增,以至於最後沈萬三的聲譽都超過朱元璋。於是,朱元璋再也看不慣沈萬三的高調,便將其發配到雲南,而且全部家產也都充公,自此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倒在皇權下,從此銷聲匿跡。
沈萬三倒臺之後,其後人也世代生活在雲南和貴州一帶,這裡在當時還是蠻夷之地,囙此其後代子孫也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再看曹三喜的後人,曹三喜的商業帝國為後人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並且在後世幾代人的持續經營下,一直低調地從明朝延續到清朝。而低調,就是曹家的經營秘訣。新中國成立之後,曹家子孫還將一些產業贈予國家,為我國近代工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現如今,沈萬三後人都已經默默無名,而曹三喜的後人“用低調做事”這一招,讓很多曹家後人,都成為各行各業精英,有從政的,也有做科研的,還有做教育的,同樣也還有繼續經商的。囙此,對我我們來說要以沈萬三為告誡,要以曹三喜為榜樣。
參考資料:
《中華名人大傳》作者:高山,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