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半球首個世界級天文臺址,值得期待!

青海 69℃ 0
摘要:由於世界級的天文觀測臺址都處於西半球,一個重大天文事件如果發生在西半球的白天,我們將錯過重大科學發現的機遇。對此,天文學家一直很擔心。經過3年的監測,我國天文學家在東半球找到了一個世界級的天文觀測臺址——青海冷湖賽什騰山。12月22日,推進青海冷湖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建設發佈會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簽署共建青海冷湖天文基地合作協定。

由於世界級的天文觀測臺址都處於西半球,一個重大天文事件如果發生在西半球的白天,我們將錯過重大科學發現的機遇。對此,天文學家一直很擔心。

現在,他們可以放心了。經過3年的監測,我國天文學家在東半球找到了一個世界級的天文觀測臺址——青海冷湖賽什騰山。這裡的光學觀測條件可以比肩國際一流大型天文臺。

發佈會現場。科技日報記者陸成寬攝

12月22日,推進青海冷湖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建設發佈會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簽署共建青海冷湖天文基地合作協定。

3年的監測,確認冷湖賽什騰山為“世界級臺址”

事實上,由於日照豐沛,晴夜數高,冷湖很早就進入了研究人員進行天文選址的視線。之所以沒有付諸選址行動,是因為冷湖地區與塔克拉瑪幹沙漠相鄰,風沙比較大,加上當地的地貌特徵,在沒有實地考察的時候,冷湖就被判斷為不適合建設天文臺。

“風沙是隨著海拔高度呈指數下降的,只要區域內存在高山,就可以重新考察的。在開始選址工作前,我們就瞭解到冷湖有賽什騰山。這座山的山峰高達4500米,在20公里的距離內,相對柴達木盆地有1500米高差,完全可以避免沙塵的影響。”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鄧李才說,這是我們啟動選址的原因。

冷湖天文臺建設現場實景

經過3年的監測,冷湖賽什騰山被證明是“世界級臺址”,具有優良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

“與其他世界級天文基地相比,冷湖臺址所具備的優勢是綜合的,一是其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運輸等保障條件;二是這個臺址填補了東半球沒有國際優質天文臺的空白。”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台長常進說道。

在常進看來,這些優勢對於開展天體物理前沿領域的原創性探索極其重要。在我國,光學天文設備發展相對滯後,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可以支撐大型設施的臺址。“我相信冷湖臺址將助力我國天文學家在相關領域科技發展和原創性科學研究上取得突破。”常進說。

冷湖將躋身國際一流天文觀測基地行列

現時,冷湖天文基地已經開始建設,簽署落地協定的望遠鏡項目包括了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正在研製和規劃的絕大多數項目。

清華大學建設的寬視場巡天望遠鏡(MUST)就是其中之一。“MUST在暗能量和暗物質本質、引力波宇宙學、系外行星和星系形成等前沿方向上,有望取得重大基礎性、原創性突破。”清華大學教授蔡崢介紹。同時,MUST也將配合我國擬於2024年發射的2米空間站望遠鏡,為我國這一旗艦級的深空探測項目提供最為關鍵的光譜支撐。

星軌劃過正在建設的望遠鏡

圍繞將冷湖打造成一流天文臺址,青海省政府副省長張黎在講話中表示,青海省將充分依託獨特資源稟賦,積極融入國家戰畧,爭取更多國家天文科學裝置和國際領先觀測設施落戶青海,把青海冷湖打造成為國際一流光學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科院副院長張濤表示,中科院將繼續與青海省開展全方位、高水准、深層次的科技合作,加强對臺址資源的保護利用,推動更多重大科技成果在青海省落地轉化。

“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冷湖將躋身國際最大的地基天文觀測基地行列,成為青海省乃至我國的一張靚麗的名片。”鄧李才充滿信心地說道。

郭守敬望遠鏡將搬遷到冷湖

未來,位於河北興隆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也將搬遷到冷湖。

對於LAMOST的“搬家”原因,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趙永恒回應道,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現有臺址的光污染日趨嚴重,加之氣候變化等原因,LAMOST的科學能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中國天文界一直提議將LAMOST搬遷到更好的天文臺址,如中國西部地區,以發揮其應有的科學能力。

LAMOST是我國科學家自主創新研製的一架特殊的主動反射施密特望遠鏡。十年的巡天觀測,LAMOST獲得的光譜數量近2000萬,使中國在大規模光譜巡天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LAMOST已在天文學的重要前沿領域走到了國際前沿,並起到了引領作用。

賽什騰銀河拱門

“在冷湖這樣的世界級天文臺址上,LAMOST的光譜巡天觀測星等將提高2等,這將使LAMOST對銀河系的探測距離大為提高。”趙永恒說。

同時,基於良好的大氣視寧度,LAMOST的光纖數目可以從現有的4000根擴大為12000根,將使LAMOST光譜巡天所獲得的天體光譜的總數從現在的千萬量級提高到上億量級。

趙永恒表示,未來對冷湖臺址進行環境保護十分重要,這樣可以使大型天文設備持續有效地發揮效益,產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世界級水准的科學研究成果,同時也避免大自然給予的良好天文觀測條件惡化。(科技日報記者陸成寬)

來源:科技日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