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冰友在天山公園室外冰場滑冰。(記者陳彥仿實習記者趙莉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陳彥仿實習記者趙莉
12月21日,哈德力·別克像以往一樣,不到7點就起床了,簡單吃完早餐,踏上了上班之路。
他是公園冰場的造冰師和修復師,工作的地方在天山公園。
“冰面要像嬰兒皮膚一樣光滑”
8點,哈德力·別克和同事庫克·賽汗同時到崗。幾乎每天,他倆都是公園裏來得最早的兩個人。冰場造好後,每天修復冰面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哈德力·別克負責找平冰面,庫克·賽汗負責開拖冰車。
庫克·賽汗排在第一道工序,他開著裝有1.5噸水的拖冰車繞著冰場灑水、拖冰。拖完一趟,中間休息的20分鐘加水,之後再來一趟,這樣反復3趟,灑水、拖冰的工作就完成了。
冰面速凍,溫度越低越好,基本上天亮前,庫克·賽汗能拖完兩遍,天亮後,再來一遍。
“旁邊的雪牆不能破壞,拖冰車一頭的管子離雪牆的距離保持在5毫米,穩穩地走過去,才能最大面積地把冰面拖好。”庫克·賽汗已經工作了12年,現時,在烏魯木齊市拖冰師傅中手藝數一數二。
除了拖冰,庫克·賽汗還會給冰鞋開刃、磨刀,冰場裏孩子玩的雪地機車和卡丁車的維修工作也是由他來完成。
當庫克·賽汗將冰面拖完後,哈德力·別克開始用刨冰機找平冰面。
哈德力·別克說,看到冰面像鏡子一樣亮,像嬰兒的皮膚一樣光滑,他才滿意。
“在造冰初期,冰面找平的程度直接影響到後期的修復程度。”哈德力·別克說,冰面的光滑程度對冰友們的訓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論我們用什麼方法拖冰,冰面都會有微小的波浪出現。”哈德力·別克說,為了讓冰面達到最佳訓練效果,他和修復師們在每天的養護中不停地試驗,發現將拖冰車的管子抬起,再在兩端加兩個小輪,形成坡度後拖冰,就能避免這個問題。果然,波浪冰面問題得以解决。
要想冰面好,造冰是基礎
哈德力·別克指著脚下的冰面說,這裡是公園的一個天然湖,每年11月中旬,湖面上凍以後,造冰師傅們就開始工作。前期,先用水管澆水一周,之後再開一整天的拖冰車進行拖冰,大約用三十多趟拖冰車的水完成冰場拖冰。這時,再用專業測試儀進行冰面厚度測試,厚度必須達到10釐米,就可以進行找平工作。
澆冰期間,師傅們基本上從下午5點開始幹活,4人一組,分兩組,通宵造冰,直到第二天11點,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這樣的工作需要持續一周時間。一周後,冰面成型,就可以正式向市民開放。
“造冰場時,我們希望天氣越冷越好,上凍就越快,雖然工作起來特別冷,但澆出來的冰質量非常好,看到冰友們點贊我們的冰場,心裡真高興。”哈德力·別克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