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標不明,路面坑窪,兒童穿行,42公里綠道讓騎友越騎心越慌

北京 97℃ 0
摘要:昌平區42公里綠道項目於2020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21年7月正式向市民開放。很多騎行愛好者趕去“嘗鮮”,並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記錄下騎行體驗,其中出現不少差評。12月20日,記者實地走訪,證實了騎行者集中反映的三類不足:路標不明確易迷路、部分路段路况糟糕、公園路段人車分流不到位,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騎行體驗,甚至引發事故。沙河水庫河堤路上,路面坑窪不平情况較為嚴重。

昌平區42公里綠道項目於2020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21年7月正式向市民開放。很多騎行愛好者趕去“嘗鮮”,並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記錄下騎行體驗,其中出現不少差評。12月20日,記者實地走訪,證實了騎行者集中反映的三類不足:路標不明確易迷路、部分路段路况糟糕、公園路段人車分流不到位,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騎行體驗,甚至引發事故。

“越騎心裡越沒底兒”

路標箭頭指向不明

北清路南北兩側,兩塊訓示標識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本應引導騎友前往馬路對面的標識牌,看起來卻像引導騎友沿著道路前行。

12月20日,記者從東小口都市休閒公園出發,一路向北,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騎行之旅。可騎著騎著,愜意的心情逐漸被一種忐忑所籠罩:路上含混不清的綠道指路標識不僅不能指點迷津,反而讓人誤入歧途。

出了東小口都市休閒公園,記者騎車直插進賀新公園,目標太平郊野公園。這一段的綠道路標還算好找,指向也相對明確。可進入單家村東側的林地,問題便出現了:眼前是一個丁字路口,路口的綠道路標顯示由此左轉通向霍營公園,右轉則是太平郊野公園。根據官方資訊顯示,兩者都位於綠道沿線,到底該往哪邊走呢?

記者選擇右轉並繼續騎行了大約1.5公里後,一塊綠道地圖立在路邊。在地圖上記者發現,圖中代表“我的位置”的紅點早已遠離了綠道線路所在的路徑,令人一時摸不著頭腦。猶豫中順著這條線路繼續向前騎行,很快來到了太平莊中街。眼前機動車來來往往的景象讓人懷疑:這還是綠道嗎?四下尋找卻不見綠道路標。記者只好向公園出入口的安保打聽,這才知道,再往前已無綠道。“你往回騎到丁字路口向左轉,或者直接順著太平莊中街往西一直騎,就能回到綠道上了。”

找到正確的方向繼續騎行來到霍營公園,才發現剛剛的遭遇只是個開始。在霍營公園北門,綠道路標指向明確,但順著其所指的回南路,越騎心裡越沒底兒,這條回南路車流量很大,且沒有非機動車道,更別提專用的騎行綠道了。沿著回南路向東騎了大約一公里後,記者發現自己已經鑽進了魏窑村,和村民們打聽騎行綠道的“下落”,卻鮮有人知。

“這指路的箭頭不會拐彎嗎?或者加個說明也好啊?”査詢騎行者在網上的評論,原來“入坑”的騎行者不在少數,“這一段最容易迷路”。記者後來才明白,出離霍營公園北門正確的騎行路線應該是穿過回南路向北騎行。然而由於標識不够明確,加之北側綠道入口停滿了機動車,一眼望去很難讓人把眼前的路况和騎行綠道聯想到一起。

在接下來的騎行體驗當中,由於缺少綠道路標以及標識箭頭指向不明確的原因,迷路的問題一再發生。當記者沿著綠道向東在北清路上騎行時,一塊箭頭向西的標識卻突然出現在眼前:這難道是要讓騎行人沿著非機動車道逆行回去嗎?仔細觀察後記者發現,馬路對側同樣樹立著一塊箭頭向西的標識。結合此前拍照的綠道地圖,並將兩個標識聯系在一起看,這才推測出,兩塊標識想表達的真正含義是“騎行人應在此掉頭。”

“真是奇葩!”綠道標識不清是被眾多騎行者集中吐槽的問題。有騎行者表示,如果騎行前沒有對綠道有個大致的瞭解,確實容易迷路。“綠道的建成給大家提供了心儀的騎行健身場地,希望有關部門能够進一步對綠道的配套設施進行細化。”

“一路就忙著避坑了”

巡河路10餘米路段7處坑窪

沙河水庫河堤路上,路面坑窪不平情况較為嚴重。

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方資訊顯示,昌平區42公里綠道整體分為新建道路和借用市政道路、巡河路等現狀道路,其中借用市政道路14590米,借用巡河路12268米。

記者從賀新公園沿著綠道一路向北一直騎行到沙河水庫北岸河堤路,全程接近17公里,沿途綠道的路况千差萬別。各公園內新修建的道路平坦舒適,而現狀道路則參差不齊。有騎行者表示溫榆河段巡河路最為典型,道路顛簸坑窪,而且存在機非混行情况,騎行的體驗大打折扣。還有網友留言稱,由於石子路上溝坎較多,他以30公里的時速騎行而過,自行車的輪轂甚至出現了變形。

由定泗路向北,記者來到了騎友留言提及較多的溫榆河右堤路路段,脚下的道路由瀝青路面變成了混凝土路面。在近3公里的路段中,路面上有大面積的裂痕,其中路面接縫處的破損情况尤為嚴重,僅10餘米長的路段上就分佈著多達7處坑窪及凹陷。因為老化損壞嚴重,由混凝土和石子澆築而成路面已經被軋成了石子路,每當車輛駛過便會發出“哢啦哢啦”的響聲。記者在現場看到,溫榆河右堤路上車輛絡繹不絕。儘管只有兩條車道,但往來於此的機動車車速普遍較快。伴隨著車輛呼嘯而過,不少騎行人只得緊貼道路兩側小心翼翼地前行。

根據官方對綠道的定義,綠道是一種串聯各類自然和文化景觀資源,適用於步行、騎行等慢行休閒管道的線性綠色空間。然而記者在實地體驗過程中發現,部分現狀道路普遍路况不佳,無專用自行車道,機非混行,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騎行者的體驗及安全帶來了影響。

“剛要加速,孩子竄出來了”

公園騎行區人車分流難落實

綠道上玩耍的兒童隨處可見。

霍營公園北側的綠道上甚至還停放著不少機動車。

“明明公園的面積很大,而且一旁就是專供兒童活動的空間,但還是有家長會帶著孩子來綠道上活動。騎行時遇到下坡,卻只能小心翼翼减速。”談及公園裏的騎行體驗,有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歎。

在現場記者看到,在綠道途經的多個公園入口都將騎行綠道與行人散步的路段進行了明確的區分。當騎行人誤入步行入口時,門口的安保都會制止並加以引導。沿著公園內的綠道一路前行,記者沿途的綠道與公園區域也被綠植、回形柵欄以及警戒線組成的屏障嚴格區分開來。

嚴格限制自行車在綠道範圍內騎行,無疑保障了園內步行活動遊客的安全,同時也將發生碰撞事故的概率大大降低。然而通過綠植間的空隙以及沿途的回形柵欄,不少步行遊客卻可以往來穿梭於公園區域與騎行綠道之間。

記者在霍營公園遇到,不少老人推著嬰兒車帶孩子在綠道區域活動,而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則在回形柵欄與綠道之間來回奔跑嬉戲。由於公園內的綠道會存在高低起伏的情况,騎行人的車速度也就並非自始至終都是勻速行駛。根據記者觀察,每當騎行人下坡時車速都相對較快,一旦此時有兒童在綠道上玩耍嬉戲,很容易發生碰撞。

在一些市民拍攝的騎行視頻中記者看到,每到週末,隨著遊園人數的大量新增,綠道內會不可避免出現人員聚集的情况,整個騎行的連續性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一些網友也在相關視頻留言,對人車混行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記者手記

慢行系統建完了服務別忘跟上

2021年9月,《北京市慢行系統規劃(2020年-2035年)》編制完成,正式向社會公示,聽取公眾意見。《規劃》提出,到2035年,慢行系統將與都市發展深度融合,形成“公車+慢行”綠色出行模式,北京也將建成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

近年來,北京不斷陞級都市慢行系統,拓寬非機動車道、設定反光道釘、新增非機動車一次性轉彎車道……一系列舉措亮點不斷。昌平42公里綠道項目的出現就為天通苑、回龍觀地區綠色出行提供了一個更加健康和便利的出行選擇。

提升慢行系統的品質離不開細節的完善,在北京愈發重視綠色出行的情况下,如果說作為硬體的改造工程愈發需要精細化、人性化,那麼作為軟件的綠道管理服務應同步跟進,清晰合理地設定引導標識,讓市民理解並正確使用綠道,提倡慢行系統交通文明……只有做到“軟硬兼施”,以綠道為代表的都市慢行系統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