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圖上
它貫穿東西
東起丹霞路,西至新華東路
全長不過320米
如今,它的街道名已正式批復
竹禪街
原來
民國時期閩南知名愛國人士
民族實業家
曾任漳州市副市長的蔡竹禪
舊居就在這條街巷中
(資料圖片江煥明攝)
蔡竹禪生平
蔡竹禪(1898-1966)龍海市步文鎮人(今龍文區),是上世紀聞名閩西南的漳龍汽車公司董事長,愛國的民族實業家,著名鄉紳。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參與抗戰。
在弟弟、中共漳州地下黨負責人蔡大變說服下,他對革命事業做了一些好事。新中國成立後,他以愛國民主人士身份,擔任過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委、漳州市政協副主席、漳州市工商聯主委、漳州市副市長、龍溪專署副專員(相當於現在漳州市副市長)等職。
對於從民國走過來的漳州人來說,蔡竹禪似乎是個如雷貫耳的姓名,“竹禪街”街名即取自這位民國漳州實業家。
民國23年(1934年),漳龍汽車公司由於經營不善等原因,瀕於破產,被省建設廳收買整頓;後集股添資,蔡竹禪也入股並受聘為經理。他整頓人事,修理公路,添購車輛,實行貨客兼營,載客之外,又運煤入漳、厦,運礦石供給石粉加工。與此同時,修訂規章,薦拔員工,提高效率。經營一年多,漳龍汽車公司業務日見興隆,閩西南土特產出口量大增,日用品也隨之源源輸入。
君臨天下社區大門斜對面即是官園巷大學甲37號,是蔡竹禪的舊居。閩南民居三落大厝,一座深宅大院,古厝藏身鬧市裏,儼然自持的鄉紳,也像洞察世情的老叟,聲色不動、冷淡如僧。
大厝具備明清時代閩南民居的典型特色,屋宇寬敞,由三座大厝次第形成三進深宅院,前設石埕,兩側有厢房,呈圍拱之勢,是閩南民居裡典型的前埕後院“三落大厝”。
蔡竹禪的人生頗多傳奇,在新中國的政權曾任副市長、專署副專員,抗美援朝時,漳州人民為志願軍捐贈飛機大炮,蔡竹禪一人認捐了近一半。
大厝內遺存一石碑,碑石雖小,卻完好無損,碑文是這樣的:
“七月七日日寇犯我盧溝橋,八月十三日又侵上海。經我軍痛擊屢敗,惱羞成憤,竭其海軍之力封鎖華南,卅一日以飛機轟炸漳州。因辟斯室以避無謂犧牲,藉留綿力抵抗。願子孫毋忘雪此仇,以爭取我民族之平等自由。
廿六年雙十日落成,計縻國幣千三百緡。蔡竹禪識弟大燮書”。
2017年11月14日,蔡竹禪女兒蔡玉衡回憶:“那石碑記述的是蓋菜市街老宅防空洞前因後果。因那防空洞要拆毀蓋房子,我們把此碑拿回古厝保存。”
蔡大燮是蔡竹禪弟弟,與彭沖同為薌潮劇社成員。抗戰期間曾於菲律賓收集日軍情報(事見泓瑩著作《張聖才口述實錄》),1949年後曾任福建省文化局副局長(即副廳長)。
1963年,蔡竹禪他實地考察九龍江二溪水道,研究九龍江歷年水患形成原因,査詢地方文獻的水文地質資料,寫下《九龍江治水方案》。
“欲求根治,尚須探源”。他考察九龍江二溪後,以系統思維和整體思維提出:九龍江水患,究其原因,是“攔江壘石”,堵塞河道,抬高河床,致使洪水氾濫,溪變沙灘。
他建議“束流沖沙,清除壘石,由江出海,淤塞無憂”。他建議“築小水庫”,分洪消水,大力提高農田灌溉能力。
蔡竹禪與家人合影
用名字命名道路在漳州並不多
這種作法是對歷史的追憶
更是對先輩的懷念
漳州人才輩出
黃道周
陳淳
張燮
李林
高捷成
蘇精誠
許地山
林語堂
楊騷
……
是否能有更多的道路
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以此紀念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