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宜昌:告別化工圍江,“餓狼精神”搶來新能源產業鏈

河北 69℃ 0
摘要:2021年12月4日,投資320億元的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在湖北宜昌正式開工。此時,距離這一項目簽約,僅僅過了52天,實現了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12月初必須開工”的要求。當時,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澤江率領高新區團隊頂著颱風,驅車1200多公里趕到福建,讓寧德時代高管對宜昌招商引資的“餓狼精神”有了深刻認知。

2021年12月4日,投資320億元的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簡稱“邦普宜昌項目”)在湖北宜昌正式開工。此時,距離這一項目簽約,僅僅過了52天,實現了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12月初必須開工”的要求。

這一天,距離宜昌官方和寧德時代首次商談該項目,也只有不到5個月。當時,宜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澤江率領高新區團隊頂著颱風,驅車1200多公里趕到福建,讓寧德時代高管對宜昌招商引資的“餓狼精神”有了深刻認知。

“這就是餓狼精神!宜昌的氣勢、幹勁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反思,我們有沒有這樣敏銳的嗅覺?有沒有這樣的意志和决心?”據《湖北日報》報導,兩個多月前的10月21日,在湖北省黃石市2021年第三次投資和重大專案建設推進會上,黃石市委副書記吳之淩連串發問。

引起吳之淩震動的,正是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迴圈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廣東邦普”)剛剛宣佈在宜昌投資建設一體化電池資料產業園項目,總投資額320億元。

公開資訊顯示,寧德時代的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全球領先,是國內率先進入國際頂尖車企供應鏈的電池製造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為了引入寧德時代的項目,宜昌政府誠意滿滿,把豐富的磷礦資源拿出來與對方合作,助力廣東邦普形成從磷礦到磷酸鐵鋰的新能源產業鏈閉環。

寧德時代邦普一體化新能源產業項目開工儀式。荊楚網楊宇寧攝

而就在幾年前,“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粗放型生產方式,一度讓宜昌陷入“化工圍江”的環保困局。為維護長江生態,宜昌在2017年痛定思痛,决定“壯士斷腕”:經過3年集中攻堅,134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治綠”。

2021年11月底,宜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汪元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邦普宜昌項目的落地,不僅讓宜昌幹部在認知、服務、作風、能力上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讓宜昌在新能源賽道上找到一條產業之路,把不動的磷礦變成“流動的汽車”,實現產業鏈整體蝶變躍升,提高了科創實力和都市能級,未來在湖北省甚至全國都形成一定影響力。

宜昌被國務院確定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都市後持續迅猛發展勢頭,2021年GDP有望衝刺5000億元,在中部六省的非省會地級市中穩居第三名。

站在百年征程的新起點上,宜昌正以更加昂揚的奮進姿態,引領推動“宜荊荊恩”城市群協同發展,壯大支撐湖北高品質發展的“南翼”。

歷史選擇宜昌,正是落實“長江流域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國家戰畧的積極嘗試。

12月6日,中國共產黨宜昌市第七次代表大會開幕,宣佈要把宜昌打造成一座現代化夢想之城。

為實現這一目標,宜昌人正從這個320億元的大項目起步,發揚無所畏懼、拼搏奮進的“餓狼精神”,進一步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戰略的宜昌模式,進一步打造“省域副中心”都市該如何發展的宜昌經驗。

一個項目引發產業蝶變陞級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300餘臺設備24小時不間斷工作,工人們忙碌穿梭……初冬的微風已增添不少寒意,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高新區白洋鎮的一處項目施工現場卻熱火朝天。

12月4日,邦普宜昌項目正式開工。此時,距離這一項目簽約,僅僅過了52天。

時間回到10月12日,宜昌市政府、宜昌高新區管委會、湖北宜化集團分別與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廣東邦普迴圈科技有限公司、寧波邦普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定。總投資約320億元、占地面積約5500畝的邦普宜昌項目落戶,成為宜昌投資規模最大的招商引資、社會投資和產業項目。

該項目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正極資料為覈心,覆蓋電池全生命週期,建設綜合“磷礦—原料—前驅體—正極資料—電池迴圈利用”等多環節業務的生產基地。它將讓宜昌充分發揮磷礦及磷化工優勢,以生產磷酸鐵鋰等電池正極資料為覈心,向動力電池領域拓展,使化工產業鏈得以陞級、延伸。

在三峽大學旅遊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闞如良看來,邦普宜昌項目的落地對宜昌產業發展起到了“破冰”的關鍵作用。

“宜昌過去搞大化工,資源衍生開發不够,科技賦能相對孱弱。如今,邦普宜昌項目把化工和創新科技結合起來,對傳統產業進行轉型提升,打造全產業鏈條,助力宜昌實現環保型發展、集約型發展。”闞如良解釋說。

邦普宜昌項目施工現場。澎湃新聞記者酈曉君圖

宜昌常務副市長汪元程告訴澎湃新聞,邦普宜昌項目讓宜昌在新能源賽道上找到一條產業之路,提高了科創實力和都市能級,增强宜昌在“宜荊荊恩”城市群(宜昌、荊州、荊門、恩施)中的輻射引領帶動能力,未來在湖北省,甚至是全國都形成一定影響力。在12月4日的開工儀式上,宜昌市發改委副主任徐海濤也特別提到,宜昌的資源優勢已逐漸轉化為產業優勢。宜昌將加快磷化工產業向新能源、新材料領域蝶變躍升,邁入產業發展新賽道。

下一步,宜昌還將圍繞產業鏈佈局開展工作,汪元程表示,宜昌要把不動的磷礦變成“流動的汽車”。“從磷礦到磷酸鐵鋰,再到正負極資料、電解液,再做成電池,最後做成汽車,宜昌要緊緊圍繞產業鏈條走,發揮自身優勢强鏈補鏈延鏈,實現產業鏈整體蝶變躍升,這是今後的重點。”

保護長江“壯士斷腕”關停化工廠

很難相信,幾年前的宜昌,還深陷“化工圍江”的環保困局。

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這裡的人文厚重,擁有2400多年歷史,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中華民族團結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里。

宜昌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境內長江徑流232公里,擁有岸線536公里,自古以來就是“上空巴楚、下引荊襄”的戰畧要地,也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所在地。

除此之外,宜昌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磷礦儲量列全國八大磷礦區第二比特,占湖北省保有儲量的46.5%。

早年間,依託得天獨厚的磷礦資源和航運、水源等優勢,化工產業在宜昌長江之畔迅速崛起,2016年產值分別占全市工業和全省化工的近三分之一。

然而,“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帶來了收稅就業,也讓宜昌陷入了“化工圍江”的環保困局,林立的煙囪廠房、密佈的砂石碼頭威脅著母親河長江的生態安全。

為維護生態“顏值”,宜昌痛定思痛,以壯士斷腕的决心主動破解“化工圍江”難題。

2017年,宜昌出臺《關於化工產業專項整治及轉型昇級的意見》等檔案,對化工企業逐一篩查,製定三年行動方案,計畫關停34家整改不達標企業,轉產改造陞級100家安全環保風險較低的企業。”由於化工佔據宜昌工業三分之一比重,以致當年宜昌經濟增速出現大幅下滑。

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首站直飛宜昌。他強調,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首先立個規矩,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不搞破壞性開發。

“化工產業不代表一定會破壞環境,這兩者不能劃等號。”2021年12月初,闞如良告訴澎湃新聞,一個產業要發展,常常會有不環保的因素存在,重要的是如何把這個“危險分子”趕走。他提出,一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倒逼、推動企業陞級轉型,二是通過制度來約束企業,以此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的辯證統一。

經過三年的集中攻堅,134家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治綠”,宜昌化工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轉變,精細化工占化工產業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到36%以上。

“綠水青山和經濟發展並不衝突,反而相輔相成。”宜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汪元程告訴澎湃新聞,宜昌要把項目、產業做好,同時也要堅決把環境保護好,絕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我們把生態環保作為重中之重,對企業嚴格把關,不要污染環境的GDP。

“綠色,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汪元程說。

“餓狼精神”感動電池大王

寧德時代為什麼選擇宜昌?這並非偶然,一則有關“餓狼精神”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事實上,在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新能源電池資料產業發展在全國方興未艾,宜昌雖擁有豐富的磷礦資源,但在電池資料產業發展上長期以來呈現“人有我無”的尷尬。

2021年7月,宜昌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得知上市公司寧德時代打算在全國佈局三到四個磷酸鐵鋰生產基地,經多方打聽後聯系到了該公司投資總監,並約定去公司總部福建寧德拜訪。

就在出發前一天,颱風“蓮花”登入福建,一時間,高鐵、飛機全部停運。令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興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帶隊的宜昌市長馬澤江立即拍板“開車前往”。

行程1200多公里,用時近20個小時,當宜昌幹部出現站在寧德時代高管面前時,對方驚訝又感動,當即決定儘快回訪宜昌。在往後的洽談和推進過程中,靠著一股誠意和拼勁,雙方達成了快速推進項目簽約落地的合作共識。

“這就是餓狼精神!宜昌的氣勢、幹勁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我們反思,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敏銳的嗅覺?有沒有這樣的意志和决心?”據《湖北日報》報導,10月21日,在湖北省黃石市2021年第三次投資和重大專案建設推進會上,黃石市委副書記吳之淩針對宜昌拿下這個項目連串發問,引發湖北各界强烈反響。

宜昌市點軍區委書記萬紅則把“餓狼精神”理解為一種無所畏懼、拼搏奮進的强者思維。

據《湖北日報》報導,萬紅在11月8日公開表示,“餓狼精神”就是始終保持饑餓狀態,有超强的、持久的戰鬥力和敏銳嗅覺,“聞到味道敢上敢搶”,說到底,就是黨員幹部要有“狼性”、“血性”,要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等幹事創業過程中,蹚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萬紅說,身處互聯網前沿潮頭,科技發展倒逼每個人要不斷地自我更新、反覆運算陞級,“如果沒有餓狼精神,事業做不好更做不大。”

時下,越來越多的新能源龍頭企業紛紛佈局宜昌。據《湖北日報》報導,11月7日,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計畫建設年產50萬噸磷酸鐵、50萬噸磷酸鐵鋰及相關配套項目。10月18日,山東海科集團與枝江簽約,擬在姚家港化工園投資100億元建設新能源電解液溶劑項目……

未來,千億級的新能源產業將在宜昌這片熱土上平地而起,成為其“萬億”藍圖中最重要的版塊之一。

溫情高效:“拆房不拆心”

招大商、大招商的格局已經形成,如何把產業立市、項目興城落到實處?狠抓落地亦是重中之重。

邦普宜昌項目的簽約儀式上,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要求加快項目開工投產進度,12月必須開工,2023年必須投產。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宜昌按照“做一個項目、立一個標杆、建一個豐碑、帶一支隊伍、成一個產業”的要求,創新運行、推進、報告、激勵等工作服務機制。

宜昌常務副市長汪元程對澎湃新聞表示,這個項目讓宜昌的營商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一方面我們以這個項目為標杆,做好服務。反過來,可以將經驗複製推廣到所有項目,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從而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邦普宜昌項目簽約後,所有審批手續一周內全部辦結,為實現“12月初開工、2023年投產”目標奠定了基礎。

此外,土地徵收、羣衆搬遷也是重中之重。征遷工作拉開帷幕後,進度逐日重繪。在11月22日前,已完成簽訂土地徵收協定5672.683畝,房屋拆遷協定407棟,任務完成率分別為84.11%、92.71%,這組數據創下了令人驚歎的“宜昌速度”。在這背後,是所有領導幹部以及普通工作人員的韌勁和拼勁,50多天裏,他們將辦公室搬到工地上,“白加黑”、“5+2”更成了工作常態。

除了快速高效,還有宜昌細緻入微的都市溫度。

位於宜昌高新區白洋鎮的李家灣村是此次被征遷的重點村之一,談及此事,村民姚華豔心裡五味雜陳。

李家灣村黨員羣衆服務中心。澎湃新聞記者酈曉君圖

她告訴澎湃新聞,“在聽到項目落戶之後,我心裡非常高興,但也有一些說不出的感受,畢竟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多年,都習慣了,現在要離開很不舍。”

為了宜昌的經濟發展,姚華豔還是毅然在同意書上簽了字。令她格外暖心的是,駐村幹部在瞭解到她家裡還有70多歲老人時,提前幫忙協調住房,就連搬家這種瑣碎的事情,也請了工作人員前來幫忙。“很謝謝他們”,說到這裡,姚華豔不禁落下了眼淚。

今年54歲的張家兵,在李家灣村以養豬和加工豬飼料為生。“去年行情好,養豬賺了30多萬,今年我又養了200頭猪。”張家兵告訴澎湃新聞。

然而,由於項目征地,不僅房屋被征遷,200頭猪也要儘快賣出。“村幹部主動幫我找銷售管道,加工廠的設備也是他們幫我處理了,搬家的時候幹部都來幫忙,最後在規定時間內就把家搬完了。”張家兵說。

事實上,這僅僅是白洋鎮在征遷工作中堅持落實“拆房不拆心”的一個縮影。

澎湃新聞瞭解到,全鎮上下圍繞征遷“百日攻堅”,創造性地推出了“簽一天、審兩天、付一天、清一天”的“五日工作法”,確保簽約動遷農戶5日內完成拆遷、無中轉接收直達補償款項。

為做好拆遷農戶的安置,白洋鎮一方面對鎮福利院進行改造,作為特殊農戶的過渡期安置房。另一方面,積極動員農戶以投親靠友、租房等管道先行過渡,政府給予租金補貼。

同時,對於土地被徵收後的“失地農民”,白洋鎮也做了全面考量。白洋鎮黨委書記譚本相告訴澎湃新聞,我們會將失去土地的農民組織起來,跟企業對接,讓他們做一些勞動強度不大、專業性不高的工作,保障收入來源,也讓村民們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項目落地之前,我們聞風而動、逆風而行;項目成立之後,我們乘風破浪、雷厲風行。”邦普宜昌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長楊衛華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這段時間的工作狀態,“從省到市,從領導到一般的辦事員,真正體會到大家為了服務好這個大項目擰成了一股繩、形成了一股力。”

汪元程則對澎湃新聞表示,宜昌的幹部在認知、服務、作風、能力建設上,有很大的進步。“他們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同樣也是發自內心地去工作,哪怕苦一點累一點也沒有關係,也覺得值得。”

楊衛華還提到一個細節,在項目簽約落地之後,他深深感受到了宜昌市民的支持和期盼,“當天我的朋友圈刷爆了,很多普通市民都覺得這個項目是宜昌未來的希望,也是化工企業轉型的標誌性方向,大家都紛紛轉發這個消息。”

宜昌改變的不只是產業

在化工產業實現整體蝶變躍升的同時,宜昌的文旅產業也迎來“量”和“質”的雙向提升。11月下旬,在武漢舉辦的2021中國文化和旅遊高峰論壇主論壇上,宜昌躋身“中國康養旅遊城市百强榜單”。

坐擁雄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以及秀美的三峽風光,旅遊無疑是宜昌最靚麗的名片之一。

每年,三峽大壩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近年來,景區在發展建設上也取得了巨大變化,讓遊客在擁有良好的旅遊體驗的同時,深度瞭解三峽工程。

三峽大壩一角。澎湃新聞記者酈曉君圖

“三峽大壩旅遊景區的一個使命,是把三峽工程對國家、民生和科技事業的貢獻傳遞給遊客,這是景區本身存在的價值。遊客來這裡的最重要目的也是為了三峽大壩,我們應當通過景區讓遊客深入瞭解三峽工程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長江三峽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李貞勇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曾提到。

如今,一個個景點被串連成線,整個行程下來,遊客不僅是在體驗一條旅遊線路,更像是徜徉在中華民族治水歷史的長河中。

闞如良告訴澎湃新聞,“三峽工程作為宜昌獨有的IP,是不可複製的,它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標誌性工程,內涵多元豐富。宜昌要建設世界旅遊名城,最重要的是把中國特有的三峽文化對外展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級的。”

闞如良還提到,作為大國重器,尤其是在“雙碳”的背景下,三峽工程更注重提倡綠色發展,清潔能源發電。

據央視新聞報導,2020年,三峽水電站全年累計生產1118億度綠色電能,創世界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新紀錄,且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旅遊帶動的不僅是經濟,還包括招商引資、城市形象提升、人民群眾精神的凝聚等等,宜昌要進一步拓寬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闞如良坦言。

澎湃新聞注意到,宜昌市委六届十五次全會明確提出了“宜昌2021年GDP突破5000億元;2025年GDP超過7000億、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城市50强”的定量目標。

現下,宜昌正朝著這個目標闊步向前。一組亮眼的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宜昌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主要經濟指標均回歸全省第一方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居全省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全省第二比特。在激烈的都市競爭中,宜昌奔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初冬時節,山川與碧水相依,構成一幅令人心醉的美麗畫卷,宜昌正成為許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落日餘暉下,三峽大壩猶如一排琴鍵,將波光粼粼的長江水化作一串美妙的音符。另一邊,怪手鐵臂揮舞、渣土運輸車來回穿梭……邦普宜昌項目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曾經,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給宜昌帶來了“兩次騰飛”,如今,宜昌再次拼來高品質發展的新機遇。

12月6日,中國共產黨宜昌市第七次代表大會在宜昌劇院開幕,市委書記王立在報告中提出,當前,宜昌正處於新一輪區域趕超跨越的歷史關口,置身在一個大發展大提質的火紅創業年代,要加快建設成為世界旅遊名城、清潔能源之都、長江咽喉樞紐、精細磷化中心、三峽生態屏障、文明典範都市,為邁進萬億級都市奠定堅實基礎,把宜昌打造成“產業興旺、功能强大、文化厚重、人氣鼎盛”的現代化夢想之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