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稅區的新天鋼德材科技集團
“海流千派合,舟楫萬方通。”因漕運而興,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而命名的天津,今天617歲了。
九河下梢,眾多河流彙集在三岔河口,最終形成一段長73公里的幹流,就是天津的母親河——海河。海河穿越城池,連接了運河與海洋,也連接了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過去,這裡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是早期開埠的通商口岸,是百年前資本與先進科技優先選擇的棲息地。這座城市血脈裏流淌著工業蓬勃發展的因數,都市大腦的記憶裏印滿近代工業的榮耀與輝煌……
現在,這裡正大力引育新動能,加快製造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全力構建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在三岔河口的永樂橋上,矗立著巨型摩天輪“天津之眼”,其轉動13度角用時的一分鐘內,發生著眾多的工業新奇迹——中環電晶體建設出行業內首個基於工業4.0理念設計的智慧工廠,每分鐘可以生產全球最先進的“G12大尺寸太陽能矽片”5000片以上;長城汽車天津工廠內可以下線一輛汽車;智慧導購可幫助消費者完成20次換裝;無人駕駛車可進行2000餘次自主決策;千架無人機集羣可實現240餘次單獨定位;海翼滑翔機可收集600條水文數據;國產飛騰CPU可提供588GFlops峰值計算效能;麒麟作業系統可助力“天和”探訪太空;天津港可以完成35個集裝箱工作……
未來,這裡將是“天津智港”,是全國先進製造業研發基地,是人工智慧先鋒都市……
毋庸置疑,製造業是天津的根基,也是成就天津未來的戰畧支撐。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牢記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指出的“要扭住實體經濟不放,繼續不懈奮鬥,扎扎實實攀登世界高峰”的殷殷囑託,堅持“製造業立市”戰略部署,切實夯牢製造業根基,加快建設製造强市,天津前進的脚步鏗鏘有力。
俯瞰從容東流的海河之水,“天津之眼”見證著這座工業名城的堅守與創新、光榮與夢想。
深厚的底色 文化的傳承
中午時分,雨滴伴著海風落下,工地上剛剛還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戛然而止。雨停時,大風刮得更為凜冽了,整個廠區被夜幕包圍,工地上的燈卻亮如白晝,工人們又開始忙碌。
這是位於臨港工業區的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廠院內加氫母站建設項目現場。11月26日,永利化工剛剛過完自己107歲的生日,這個新能源項目現場的火熱景象,向外界傳遞著這家開創我國化學工業先河、中國化工史上第一家制堿老企業湧動著的新生力量。
“年底前我們的加氫母站就要建成,年產1600噸加壓氫氣,可以滿足10座氫氣加氣站的需要,為即將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提供清潔能源支持。新項目建成,每年可以為我們永利化工新增5000多萬元收入。”專案負責人、永利化工旗下天津新氫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聶家波對記者說。
雨落前的廠院雖被陰天籠罩,但“責任所在,拼命為之,確保成功”這12個被書寫在廠院主幹道旁的鮮紅大字,卻穿透陰霾,尤其醒目。這一句由企業創辦者之一、“侯氏制堿法”工藝創始人侯德榜老先生於上世紀30年代書寫的錚錚誓言,直至今日仍導引著這家百年老企業前進的方向——
“今年全公司營業收入可以沖上200億元,職工工資水准較去年同期可以實現兩位數增長,創出百年以來的新高。”永利化工宣傳部部長呂健自豪地說。
而在40公里開外的南港工業區,天津渤化“兩化”搬遷改造項目年產60萬噸燒鹼裝置12月中旬投料試車成功,工藝流程全部打通,產出合格產品,標誌著“兩化”搬遷改造項目第一個生產裝置順利進入試生產環節。現時,該裝置運行平穩,其下游的80萬噸/年聚氯乙烯裝置緊隨其後試車成功,80萬噸/年氯乙烯裝置試車在即,距離項目全線開車投產又近了一步。
與永利化工107歲的年紀相比,“兩化”搬遷項目中的兩家化工企業天津渤天化工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輕”一些,但距離創建初始也分別有83年與82年歷史,隨著搬遷至南港工業區,294億元投入的加持,這兩位“老夥計”將變身全維度數位化、全過程視覺化、全資訊集成化的智慧工廠,為天津這座全國重要的化學工業基地添加亮麗色彩。
“‘兩化’搬遷項目一期投產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繳納稅金9億元,實現利潤15億元。由於項目執行了最嚴的環保排放標準,可實現污水减排65%,氮氧化物减排98%,二氧化硫减排99%,實現萬元產值能耗較搬遷前下降27%。”天津渤化集團總經理田雲生介紹。
呂健在永利化工的檔案室,指給記者看新中國成立初期積極參與首批公私合營的企業家名錄,有永利化工的李濁塵,還有同仁堂的樂松生,而由這位樂姓大企業家同宗同源的長輩樂達仁、樂佑申創辦的達仁堂、樂仁堂分別在1914年、1921年誕生於天津,近百年過去,這兩家“樂家老鋪”歸屬在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名下。
“脫胎於傳統中醫藥企業的中新藥業分別於1997年在新加坡、2001年在上海兩地上市,在不斷探索轉型陞級中强筋勁骨,涵蓋中成藥、中藥材、化學藥、營養保健品研發製造及醫藥商業等眾多領域。”中新藥業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顏介紹說。
今年,恰逢控股中新藥業的天津醫藥集團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新的體制機制為中新藥業注入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力。記者看到,中新藥業三季報中,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5億元,同比增長7.9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6億元,同比增長38.74%。
離開永利化工的檔案室,查找到天津市檔案館的資料:“海運與內河航運的發展,讓天津早在元、明時期就有了煮鹽、車船零件製造等工業萌芽。”“到上世紀30年代,天津擁有的工廠已達1200多家,集聚了產業工人20萬,形成紡織、化工、冶金、機械、印刷、食品等工業門類,成為北方最大的工商業都市、華北經濟中心、北方重要貿易口岸。”
就說海河邊的棉3創意街區吧,它的前身之一是寶成紗廠,在90多年前成為中國最早實行8小時工作制的地方。當時,人們見識到機器的生產效率遠遠高於人工,便讓機器晝夜不停,工人三班倒,這樣,一個班就是8小時。從此,人們有了更多的時間享受下班之後的放鬆與悠閒。
天津紡織業不僅貢獻了新的勞作管道,在上世紀30年代,東亞公司的“抵羊”毛線問世,結束了國內毛線基本靠進口的歷史,這個包含“抵制洋貨”寓意的民族品牌成為第一個國產毛線商標,問世3年後的1935年,產量佔據當時全國毛線產量的89%,銷量佔據全國的36.1%。“天津紡織企業是近代中國紡織行業的領軍者,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紡織工藝水準。”市檔案館資料如此記載。
百年工業看天津,天津工業看紡織。歷經百年沉浮過往,如今的天津紡織業正加速由“傳統紡織”向“產業多元化”發展轉型,由“低端製造”向“高端智造”陞級,今年前10個月,紡織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92.6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36.1%;進出口額實現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04.5%,其中天紡進出口有限公司完成15.9億美元,同比增長51.1%,實現歷史最好水準。
“天津紡織集團正朝著‘內外貿物流為覈心、高端製造為支撐、資產經營為抓手、現代服務為引領、園區調整轉型為驅動’的‘五大板塊’戰略目標奮進,一個‘價值高端化、體量輕型化、生產清潔化’的都市紡織科創集團正在加速形成。”天津紡織集團總經理葛傳兵說。
創新的基因 開拓的勇氣
“大家起床,先用上我們的‘藍天’牙膏,然後,我們上班可以擦‘鬱美淨’,休閒的時候可以喝‘山海關’,大家戴上‘海鷗’手錶,騎上‘飛鴿’自行車,開始一天綠色低碳生活。”這是日前渤輕集團董事長張世新的一段即興演講。
張世新演講中提到的那幾個老品牌,“藍天”牙膏出生於1911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口腔護理品牌,曾創造中國牙膏史上諸多第一;“山海關”出生於1902年,1953年成功研製出亞洲第一個果汁含氣飲料,2014年重整回歸,沿用獨特的老配方,保留了鮮果的口味和較高的營養成分;“海鷗”手錶出生於1955年,至今已有60多年發展歷史;“飛鴿”自行車出生於1936年,是中國自行車史上第一個民族品牌……
這樣的中國第一,天津還有許多。有人整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津創立的百項全國“第一”,包羅了無軌電車、中馬力柴油機、國產電梯、照相機、電視機……
天津工業的創新基因,在天津津航科技物理研究所光譜成像微系統中心實驗室裏,表現出來的是烤箱烤餅幹與牛排的香味。
記者日前隨市工信局航空航太處相關負責人聞著食物的香味邁入該實驗室時,見到兩位穿白大褂的年輕女員工在工作時間侍弄烤箱很是疑惑。天津津航科技物理研究所副所長王才喜連忙解釋說,她們在從事事關研究所“十四五”發展的民用產業化項目研究。
“我們通過上百次的實驗與記錄,量測烤制過程中牛肉中心的溫度,並把對應溫度下牛排的生熟程度與光譜建立聯系,我們準備攻關研製的晶片可以通過綜合算灋,自己判斷當前的牛排是幾分熟的,從而方便消費者使用烤箱。”穿白大褂的一比特員工名叫趙安娜,她試圖讓記者理解廚藝與高精尖光學研究同時呈現並不違和。
王才喜說,光譜影像資訊有“物質指紋”之說,傳統的高光譜成像系統是基於單個分立器件的,包括物鏡、光闌、各類透鏡等光學器件,結構複雜、成本高、體積大,我們的研究任務就是要將傳統的分光系統直接加工在光電感測器晶片之上,使光譜成像科技在工業及消費級應用成為可能。
“2018年,這個實驗室研製成功國內首款光譜成像晶片,可以用在食品安全、智慧農業、環保監測、國土安全等諸多領域。”王才喜說,“現在你們看到的烤箱項目,就是與電器企業共同投入資金研發的。”
成立於1956年的天津津航科技物理研究所,屬於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具備國內領先的光電制導科技、雷射引信與量測科技,雖然攬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以及百餘項國家與省部級成果獎等眾多榮譽,並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
11月初,中新藥業“基於‘物質—藥代—功效’的中藥創新研發理論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而作為“物質—藥代—功效”中藥創新研發理論的主要成果之一,1982年問世的“速效救心丸”如今年銷已達10多億元,現已成為物質基礎明確、作用機制清楚、臨床效果顯著的國內外知名中成藥,屬於國家機密品種。
中新藥業總經理李顏介紹,中國阿爾茨海默病(AD)癡呆診療指南(2020年版)今年上半年發佈,在這個指南中,中新藥業達仁堂製藥廠的“清宮壽桃丸”赫然在列,成為AD前驅期推薦中成藥。“這是我們中新藥業2015年聘請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中國工程院田金洲院士作為牽頭人進行‘清宮壽桃丸治療遺忘性輕度認知損害(腎虛型)’研究專案而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們加快中醫藥循證醫學建設,從經典走向精准、從辨證轉戰循證之路的成功案例。”她說。
如此高水准的科研專案近3年在中新藥業立項實施的有50餘項。2018年以來,中新藥業共有4項科研專案成功入選國家、天津市級重點專項項目,獲得政府資助300餘萬元,獲得國家、天津市級科學技術獎2項。
市工信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現時,天津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8家,位居全國重點都市第3名,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700家。市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達到9家,現代中藥創新中心成為工信部準予的國家地方共建創新中心。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和車聯網先導區成功獲批,天津成為國內唯一雙國家先導區都市。
在天津,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以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為重點的“一主兩翼”產業創新格局正在形成。以“一主”的信創產業為例,現時,天津彙聚了飛騰、海光、南大通用、神州通用、麒麟軟件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全國6大CPU廠商、4大資料庫企業、2家作業系統企業中,天津分別佔據4家、2家和1家。以麒麟作業系統、飛騰CPU為代表的國家PK體系成為主流技術路線,在全國信創市場擁有80%以上的佔有率。
踏實的耕耘 遼闊的未來
“我們2010年搬到空港經濟區辦公時,辦公樓裏空得很,現在7.8萬平方米的辦公樓全部滿了,所以我們購置了馬路對面116畝空地,要建設一座先進製造及高端裝備園區。”說這話的是天津津航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斌昌。
同屬於中國航太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津航計算技術研究所與津航科技物理研究所比鄰而居。作為目前國內能同時研製開發機載、艦載、車載火控設備的唯一組織,津航計算技術研究所在深耕本領域50多年,取得國內領先地位的同時,把目光投向軌道交通訊號系統領域。那塊116畝的空地,就是全所實現“打通軌道交通智慧裝備產業鏈,到2025年實現16億元產業規模,到2030年實現年產值30億元、市場佔有率達到15%”目標的承載地。
“我們成立軌道交通事業部是在2014年,集合百人科技隊伍開展國產化CBTC訊號系統研發,現時擁有專業科技人員200名,今年軌道交通板塊可實現產值5億元。”李斌昌說。
像李斌昌這樣腳踏實地做好當下、認認真真謀劃未來的優秀人才,在天津還有萬萬千。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的天津,當國家提出“建設製造強國”時理應奮勇爭先。
2020年11月,市委、市政府把天津製造業置於黨中央戰畧全域中思考把握,作出了“製造業立市”的戰略部署,旗幟鮮明建設製造强市,為全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指明了方向。
强化頂層設計,高位謀劃,市、區聯動,細化舉措,攻堅產業鏈……天津迅速行動起來。
“我們一方面高水准編制天津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加快培育‘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擴總量、引增量、優存量,構建‘兩帶集聚、雙城優化、智穀陞級、組團聯動’的市域產業空間結構,錨定2025年基本建成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另一方面,高品質編制天津市製造强市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提出到2023年,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23.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4%,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25%。”市工信局研究室主任楊冬梅說。
圍繞攻堅產業鏈,《天津市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迅即出臺,由市領導擔任鏈長,協調解決產業鏈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市級部門和重點區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副鏈長,成立工作專班,定期召開會議,强化惠企服務。截至目前,各鏈共召開推動會140次,實地調研企業387家,梳理問題379項,其中,已解决151項。”楊冬梅介紹。
以津航計算技術研究所與津航科技物理研究所兩家組織所在的航空航太產業鏈為例,實施“鏈長制”以來,相關部門每週開展不少於2次的產業鏈調研活動,深入到近40家產業鏈重點組織瞭解情况,做好服務保障。在鏈長們的推動下,空客項目有了新進展,空客天津A320總裝線拓展至A321項目合作的框架協議簽約,空客A320第二條生產線落戶天津的事宜也正在商議,明年7月份,相關廠房和設施的升級改造將著手啟動。
“今年前三季度,航空航太產業鏈共完成投資12.2億元,全產業實現總產值94.9億元,同比增長17.1%,全年預計可實現同比增長15%。”市工信局航空航太處相關負責人說。
為推進產業數位化、數位產業化,《天津市促進智能制造發展條例》11月1日正式實施,成為全國首部促進智慧製造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在“製造業立市”戰畧能動效應影響下,全市招商引資目標向製造業傾斜、投資重點向製造業傾斜、政策支持向製造業傾斜。2021年,第一批智慧製造專項資金幫扶項目達到440個,支持資金達到9.47億元。
分析2020年我市總計15.68億元智慧製造專項資金的投向,發現用於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金額最高,達到5.6億元,占比35.7%,超過三分之一;另有4.5億元投向傳統優勢產業改造陞級,占比達29%。
專項資金支持下,在天津石化智慧工廠,實現了從原油進廠、裝置加工、產品調合和自動裝車出廠的一體化生產運行和智慧優化管控體系,企業現場工作勞動效率提高20%,產品優良品率達到100%;在一汽大眾,數位化運營管理平臺與製造過程自動化控制系統進行了集成,實現了生產效率同比提高15%,運營成本降低12%,產品升級週期縮短3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15%,組織產值能耗預計可降低30%。
堅持“製造業立市”,圍繞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推動製造業加快轉型陞級,有力增强了天津工業的發展韌勁。前三季度,我市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快於全市工業1.1個百分點,占比達到69.9%,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8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7%,市場緊缺的集成電路、金屬集裝箱產量分別增長70%和1.7倍,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1倍和96.8%,製造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2.6%,利潤總額增長63.5%。
市統計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前11個月,規模以上製造業中,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1.8%。
海河蜿蜒,攜帶著這座城市600年來蘊含的精氣神,奔流不息;
天津工業,一如掠過河面的海鷗,果敢而堅定,向著未來展翅飛翔。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