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躍”開局之年——2021年四川經濟發展述評

四川 81℃ 0
摘要:開局之年,砥礪前行。這一年,寫滿闖關奪隘抓發展的定力。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四川科學研判“時”與“勢”,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2月20日,在宜賓市筠連縣航拍的宜彝高速四方碑溝特大橋建設場景。宜彝高速四川段將在本月底通車。 (蘭鋒 攝 視覺四川)

開局之年,砥礪前行。這一年,寫滿闖關奪隘抓發展的定力。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四川科學研判“時”與“勢”,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一年,寫滿主動尋比特扛使命的合力。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速加碼,項目共建、產業共興、民生共亯、生態共治……越來越多的“大合唱”響徹川渝;聚力“雙碳”,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提速提效;構建新格局,四川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的路徑更清晰。

這一年,寫滿銳意進取謀創新的動力。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幹勁抓創新,四川吹響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的進軍號角,新成果、新模式、新業態風起雲湧。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起步之年。這一年,全省上下堅定貫徹黨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順勢而為、借勢而進、乘勢而起,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穩與進

這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戰畧定力。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100家!12月6日,A股上市企業數量突破100家,成都成為全國第十、中西部第一個“沖百”的都市。今年以來,A股市場“成都軍團”跑步上市,平均每月都有企業“敲鐘”,向外界傳遞市場主體的信心與活力。

這種加速競跑的節拍,貫穿於“十四五”開局之年四川經濟發展的始終。

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四川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市場主體和創新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歷史的風帆駛入2021年,擺在四川面前的是一道道考題。

一季度,四川GDP同比增長15.8%,增速低於全國2.5個百分點。對於常年“跑贏”全國平均水準的四川來說,這樣的“慢”很少見。外界一度擔憂:四川經濟能穩住嗎?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戰畧定力,不為一時波動所困擾。省委省政府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以穩中求進為工作總基調,堅持“穩農業、强工業、促消費、擴內需、抓項目、重創新、暢迴圈、提質量”的工作思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從內在邏輯看,24字工作新思路既在三次產業集中發力,又在“三駕馬車”尋求突破;既緊扣中央要求,又緊貼四川實際;既有補齊短板的戰畧清醒,又有發揮優勢的發展自信。

穩中求進,時不我待。春節後一上班,省領導相繼率隊赴重點專案調研,足迹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到重點專案重點產業。全年之中,這樣的調研脚步不停,實地查看相關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情況,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到兩次省委全會决定;從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到財金互動新政20條,再到支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政策“組合拳”……這一年,四川統籌做好政策設計和銜接,及時出臺必要政策措施,夯實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

攻堅克難,穩中求進。縱觀這一年的四川經濟發展,有很多片段值得回味——

活豬價格大幅下跌,養殖成本持續走高,養殖戶坐上從高利潤到虧損的“過山車”。穩價格、保產能,作為活豬出欄第一大省,四川及時出臺穩定活豬生產“十條措施”,加快構建猪肉常態化收儲投放機制,業內專家評估“指向之明確、要求之嚴格、措施之嚴厲,堪稱罕見”。

製造業占比下降過快帶來過早去工業化的風險,產業層次偏低、結構單一、鏈條較短、配套不强的問題依然突出。緊盯“5+1”重點產業的產業鏈薄弱環節和缺失環節,四川吹響製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號角,截至11月20日,21個市(州)簽約項目1089個。

9月以來,國內“拉閘限電”現象波及20餘個省份。保民生、保運行、保重點,四川打響保供“大戰”,“內挖潜力、外擴增量、層級負責、聯合保供”,電煤庫存從歷史低點的59萬噸上漲到523萬噸,成為9月以來全國極少數沒有限電的省份,“把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看似不相干的片段,背後卻有著清晰的共同指向:勇於擔當,以釘釘子的精神克服艱難險阻;敢於負責,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意志和决心抓落實,全力以赴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從一季度GDP增速低於全國2.5個百分點,到“半年報”時低於全國0.6個百分點,再到前三季度低0.5個百分點……一路追趕,四川與全國的差距不斷縮小。“追趕力度大、速度快”是外界的一致評估。

臨近歲末,從各項宏觀經濟指標看,四川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尤其是可以更好地反映經濟發展延續性和可比較性的“兩年平均增速”,仍有望跑贏全國水准。

三次產業競相發力。今年,四川糧食總產量達716.4億斤,比上年增產10.9億斤;前10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製造業成為拉動增長的“主力軍”;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

“三駕馬車”加速突圍。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5%,兩年平均增長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381.7億元,同比增長18.9%。外貿表現尤其引人注目,1月至11月,四川外貿進出口規模達8538.6億元,位列全國第八,同比增長16.2%,已超過2020年全年。

一干多支百舸爭流。“主幹”成都表現繼續亮眼,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7名“種子選手”表現不俗,宜賓、綿陽、德陽、瀘州前三季度GDP增速跑贏全省平均水準。

躍動的數位背後,是一幅幅生動畫面,共同串起這一年的壯麗圖景——

5月12日,德陽廣漢市連山鎮錦花村,連片的小麥遍地金黃。“511.2公斤!”當天,西南地區千畝以上規模小麥單產紀錄在這裡誕生。

宜賓三江新區東部產業園區,綿延數公里的工地上,上百臺吊車同時工作。這裡,是寧德時代在宜賓落子的全資動力電池項目現場,將建成全球最大的鋰電生產基地。

一聲鳴笛,中歐班列(成都-英國伊明漢姆)從成都始發,駛往英國伊明漢姆,至此,成都中歐班列境外網站新增至68個。

首個本土世界500强企業誕生、中國“存儲穀”落地四川、央地攜手打造瓦斯千億產能基地、“十四五”開局之年投用的最大民用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啟用、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

2021年4月22日,一個註定載入四川史册的日子——當天,四川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成都隆重舉行。歷經千難萬苦,作為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四川現行標準下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絕對貧困全面消除,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

一個多月後,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會議在曾經的脫貧攻堅主戰場和最堅硬的堡壘凉山州舉行。至此,四川邁向鄉村全面振興新征程!

時與勢

這一年,順應國家戰畧,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以“雙碳”目標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品質發展,厚植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優勢,為四川經濟高品質發展書寫新注腳

兩條城際線路和一條直達幹線,編織成密集的路網,44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投入運營——11月30日,川渝兩地同時開啟“成渝氫走廊”建設。

細心的觀察者很快捕捉到這條走廊的微妙之處:一方面,它連接成渝,輻射整個成渝地區關鍵節點都市;另一方面,它不僅是物流走廊,也串起成渝兩地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鏈條,成為四川實現“雙碳”目標、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的一個注腳。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域謀劃川渝一域作出的戰畧指引,是川渝兩省市肩負的戰畧使命。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成為今年巴蜀大地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5月27日,重慶永川,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三次會議召開。“進一步樹牢‘巴蜀一家親’理念和‘川渝一盤棋’思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見到新氣象”成為雙方共識。

40個重大專案、總投資超千億元!同一天,重慶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重大專案集中開工。兩地主要領導共同按下啟動鍵,現場掌聲雷動。

雙城經濟圈建設按下快進鍵,川渝攜手跑出“加速度”。這一年,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印發實施,數十項規劃或方案加快推進;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13條、在建6條;設立20個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成功突破多項國際領先科技;推動生態共建共保,加强污染跨界協同治理;截至今年11月底,川渝先後發佈兩批共210項“川渝通辦”事項,累計辦件量超過589萬件……

截至10月底,《深化重慶四川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重點任務》10個方面共85項重點任務完成68項、持續推進16項,兩地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一年行至歲末,新篇章已開啟。12月14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在宜賓舉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啟動,以經濟圈為載體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全國率先、前所未有,可操作性强。”省發展改革委如是評估。

選擇“雙碳”,並非偶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黨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正加快建設全國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和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的四川,再次主動出擊——不久前召開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會提出: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牢牢把握將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優勢的著力方向,聚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清潔能源支撐產業和清潔能源應用產業,加快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下好“先手棋”:427.9億立方米——這是1-10月四川的產氣量,約占全國產量1/4。起於四川的第五條特高壓工程成功跨越長江,四川新能源裝機規模第一大縣會東縣已建成7個風電場。

10GW——這是樂山的矽片生產能力。現時,樂山已打通晶矽光伏產業鏈全環節。全省的晶矽光伏、能源裝備、多元協調儲能體系、清潔能源輸電體系等支撐產業競相發展。

1000億元——這是四川時代動力電池項目投產後的年產值,今年6月,一期項目正式投運,全部投產後將建成全球最大的鋰電生產基地。這一年,動力電池、新能源車、大數據、釩鈦等應用產業在四川全面開花。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四川的發展格局之變,精彩不止於此。

這一年,圍繞厚植支撐國內大循環的經濟腹地優勢,提升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門戶樞紐功能,“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畧在新階段有了新內涵。

通道更加暢達——神鳥展翅!6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成都與世界的距離更加拉近;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工程破土動工,建成後將成為四川南下出海最便捷鐵路貨運幹線;從成都出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已覆蓋約60個國家、超過120個目的港……

平臺能級更高——西博會,已從西部地區開放視窗上升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全球疫情背景下,第十八届西博會如期舉行,為世界打開更多機會之門。4015家企業參展,66個國家和地區逾5萬名嘉賓客商線上線下融合參展參會,758個投資合作項目成功簽約。

“朋友圈”加速擴容——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再度相約,700餘家境內外知名企業、商協會和機构如期而至;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在成都市召開;智利駐成都總領事館開館,截至7月,外國獲批在蓉設立領事機构達21家,數量居中國內地第三位、中西部第一位。

新與變

這一年,四川瞄準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痛點、難點,打造更優生態、更完善的機制,為創新者“歡呼”,為創新力“鬆綁”,經濟發展動力澎湃

成功簽約!12月10日,我國首臺自主G50燃機示範專案在京簽約,意味著這一“大國重器”很快將走出實驗室,在車間發出強勁的轟鳴。

12日,興隆湖畔。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項目正式開工。川藏鐵路這一被譽為“世紀性戰畧工程”,將獲得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支撐。

潮湧四川,動力澎湃。黨的十九届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把科技創新擺在“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之首。

國家有期待,四川有作為。這一年,四川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創新,既是國之大者,也是省之大計”“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成為四川共識。

6月15日,端午節後上班第一天。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會在成都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决定》。省委决定,以召開省委全會並出臺相關《决定》的形式,安排部署創新發展工作。這在四川歷史上是第一次。

“一頭抓國家戰畧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提升區域綜合創新能力,保持全社會研發投入强度增幅、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十三五’末實現倍增”“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天府實驗室”……一時間,全會公報裏的提法熱度不斷攀升。

一周之後,省政府出臺“科創十條”。這一重磅檔案直面四川科技創新面臨的基礎研究薄弱、企業研發投入不高、高端人才緊缺等問題開出“藥方”,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沒有突破性的不寫!”參與起草的人員透露。

驅動源之變、主戰場之變,帶來四川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定位之變、能級之變。

今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的通知中,重慶市、四川省緊隨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深圳市、安徽省合肥市,被列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所在地,跨入中國科技最高定位的“天團”。

開局見到新氣象。一年之中,四川創新發展的舞臺上精彩紛呈,成果不斷湧現。

1月13日,設計時速超600千米、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在川啟用,將為軌道交通帶來前瞻性、顛覆性的變革——未來,時速1000公里的中國版“超級高鐵”將不只是夢想。

7月13日,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堆“玲龍一號”開工建設。“玲龍一號”由在川央企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自主研發,是全球唯一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審查的三代核能小堆,標誌著我國在模組化小型堆科技上走在世界前列。

盛夏8月,在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中文簡稱“拉索”)接受專家組驗收,人類離解密高能宇宙粒子加速機制更近一步。

每一秒,成都超算中心主機運行10億億次;每一天,位於地下2400米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在不斷探尋暗物質;每一年,搭載東方鍋爐研製核心部件的新疆首個光熱電站,可提供清潔電量近2億千瓦時……

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四川突破來自於四川突圍——瞄準創新驅動高品質發展的痛點、難點,打造更優生態、更完善的機制,為創新者“歡呼”,為創新力“鬆綁”。

新年伊始,四川即在自由探索類項目中啟動科研專案經費包乾制試點,擴大科研單位對科研經費的使用自主權;在科技領域的“小崗村”試驗進行多年之後,今年,四川將改革向縱深推進——建立職務科技成果退出國有無形資產管理機制,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後形成國有資產新的管理辦法,由此破解“不敢轉”的桎梏,打消國有資產流失顧慮。

創新驅動引領高品質發展,激蕩一池春水,激發企業活力。

省內鋼鐵行業龍頭攀鋼集團,1—9月共投入直接研發費用12億元,新增專利授權244項;與之相對應,1—9月,攀鋼實現營業收入811.42億元,同比增幅41.92%;經營盈利68.10億元,同比增幅336.29%。

數據凸顯實力:1—9月,我省規模以上工業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2833.3億元,同比增長21.1%,比規上工業高出3.8個百分點;兩年年均增速15.4%,比上半年提升0.3個百分點。

創新的種子在沃土中生根發芽,也催生了新模式、新業態。

今年春節,一場燈光秀在成都金融城雙塔上演。流光溢彩的畫面背後,是政府和企業開拓顯示產業應用場景的範例。今年1月,成都面向全球發佈都市場景機會清單,1000餘個場景中蘊藏著都市新經濟的生命力。

大凉山深處的鹽源縣黃沙溝村,家家戶戶種的蘋果如今通過村裡的快遞量販店就可發往全國各地。今年,全省2.6萬餘個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100%通路通達。把握農村電商發展的風口,村民正從“快遞+”中尋找發展新空間。

科技之光,創見未來。

這,就是2021的四川。更有韌性、更具活力的四川! (記者 張彧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