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落地重建開工!2110戶居民四年後回搬優質新房

上海 72℃ 0
摘要:四年後,2110戶居民將回搬這裡,住上帶著電梯的新房。昨天,彭一社區舊住房成套改造拆除重建項目正式開工。

21223_p3.jpg

  平順路場中路,一早,數臺打樁機一字排開,機聲隆隆中,不少居民面帶喜色遠遠圍觀。四年後,2110戶居民將回搬這裡,住上帶著電梯的新房。昨天,彭一社區舊住房成套改造拆除重建項目正式開工。作為全市戶數規模最大、改造難度最高、情况最複雜的舊住房拆除重建成套改造項目之一,這裡拆去了30多幢老舊住房,將新建17幢8-19層的電梯住宅房。同時將配建2層地下車庫,近1700個車位,嵌入新建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體育中心以及擁有164個床位的社區養老院等配套設施。

  一戶一策調整設計方案,配齊社區功能設施

  “就等四年,再搬回來就完全不一樣了!”65歲的彭一社區居民陳銀在彭浦新村住了大半輩子,聽聞開工,一早就踮著脚來看,喜不自勝,“心裡高興啊!等不及啦!”今年9月,陳老伯一家搬離社區,在外租房過渡,但租也租在附近,“最好看著房子一點點造起來”。

  老百姓有多期待,從某種程度就印證了有多麼不容易。特別是房型設計。彭一社區原始房型多達282種,最小的面積僅為7.2平方米,且多數不成套。改造不僅要為每戶配齊獨立廚衛,還要兼顧戶型、面積、朝向、採光等因素。靜安區房管局牽頭,會同區規劃資源局、彭浦新村街道、北方集團、設計單位等反復溝通,歷時近一年,修改20餘稿、討論40餘次,充分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全程徵詢居民意見,盡可能按居民意願修改微調,千方百計為居民新增實際居住面積,終於敲定方案。

  加上改造後,釋放出的公共空間全部用以配齊民生設施,一個社區就有了完整生活服務功能,極大提升了居住舒適度。特別是,此前租賃房的居民拿到新房卡後,可按公有房屋出售政策買下新房產權。

  多種改造模式,因地制宜做實民生獲得

  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彭浦新村,是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最初的一批入住者,是戴著大紅花、在敲鑼打鼓聲中入住的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歷經60多年風雨,當年令人羡慕的新公房如今則面臨著廚衛合用、年久失修、結構老化、屋頂漏水等問題,居民要求改造的呼聲十分强烈。

  自2005年起,在區委及相關部門支持下,彭浦新村街道把推動舊住房成套改造作為重點工作,已先後完成彭五、彭七及彭三社區一至四期的改造,共改造房屋62幢,改造面積94292平方米,受益居民2797戶,並在實踐中探索出“改擴建”“加層擴建”“拆除重建”等多種改造模式,由點到面,從整幢到成片、再到社區整體改造。

  特別是今年以來,街道和區相關部門始終堅持把推進彭一社區舊住房成套改造項目作為踐行人民都市理念落地見效的重要抓手,作為為民辦實事、改善民生的重要答卷,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走出了一條都市更新的新路徑。

  去年10月,租賃房和產權房簽約率均破99%,簽約首周項目即生效。這一舊改項目重繪了最大改造體量、最多改造戶數、最難改造項目、最高生效比例、最快生效速度等全市多項舊住房成套改造紀錄。今年9月1日起,居民集中搬遷,截至目前社區已全部平地。

  保留文脈,10多棵同齡大樹繼續見證新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舊住房拆落地重建,整個社區都將煥然一新,但彭一社區的歷史記憶將被很好地保留下來。譬如,社區內原有的外賓接待室和若干樹木都將復原。

  作為上海最早對外開放的工人新村,彭一社區內有一個外賓接待室,接待過40多個國家共630批次外賓參觀訪問,曾是世界瞭解中國、尤其是老百姓生活的一個視窗。此次改造,社區文化中心內將規劃建設彭浦新村村史館,除了復原外賓接待室外,還將展現彭浦工業區蛻變、彭浦新村發展歷程、非成套舊住房改造等,成為居民懷念過往生活、外界瞭解上海工人新村變遷的一個新窗口。彭浦新村街道開展老物件徵集,現時已徵集到超百件,將在村史館內展示。

  此外,為落實好“林長制”試點工作,彭浦新村街道對彭一社區內的綠植樹木進行了妥善處理,和社區同齡的銀杏、香樟等10多棵大樹現時移栽至他處,這些樹木陪伴著不少居民從出生到成家到老去,新房造好後它們也將回栽社區內,繼續見證新工人新村的幸福生活。

标签: 彭浦新村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