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在克難奮進中實現高品質發展“十四五”邁出振奮人心第一步

江苏 64℃ 0
摘要:今年以來,江蘇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帶來的嚴峻挑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品質發展,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實現了綜合實力跨越、發展能級提升、經濟結構蛻變,“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出振奮人心的第一步,展現出勇毅前行的新氣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9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增幅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

無錫市和高棉施漢諾省共同啟動西港特區2.0升級版建設;寧德時代將在蘇州投資34億元成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新能源動力電池系統結構創新;南京小西湖片區首家自主更新居民回遷新居……時近歲末,江蘇大地捷報頻傳。

今年以來,江蘇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帶來的嚴峻挑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品質發展,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實現了綜合實力跨越、發展能級提升、經濟結構蛻變,“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出振奮人心的第一步,展現出勇毅前行的新氣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9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增幅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

跨越,綜合實力承壓增强

2021年,國際形勢詭譎多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承外部壓力、應內轉需求,江蘇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巨大挑戰中努力尋找新機遇,江蘇交出亮眼“答卷”——地區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兩位數增幅,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9.5%,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8.4%;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2萬元,同比增長10.9%。江蘇經濟的綜合實力正不斷增強。

實體經濟,是支撐江蘇砥礪前行的基石。

“能够進入海外工程機械高端市場,關鍵在於我們做到了個性化定制。”今年6月,徐工集團的300噸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成功打入海外市場。公司副總裁孫建忠介紹,新產品既符合當地施工特點和使用習慣,又滿足了客戶提出的40多項科技新要求。而能够做到這些,焊接工藝尤為重要。走進徐工的起重機智慧生產車間,只見焊接機械手實时感知焊接位置,不斷調整焊槍姿態,一次焊接,雙面成型。起重機產品結構件所有關鍵受力焊縫,全部由智能化機器人焊接完成後,徐工該項產品的檢驗合格率達100%。

徐工成功“殺入”海外高端市場,是江蘇聚力打造製造强省、厚植實體經濟優勢的一個縮影。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8%,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且累計增加值前十大行業中有9個行業前三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

綜合實力增强的密碼,百姓感受跟統計資料更加真實。“現在我們從村裡去城裡,說走就走,車票便宜,進城買東西、走親戚方便多了!”12月18日上午,溧陽市別橋鎮綢繆村村民王飛在村頭坐上公交車,鄉間道路平坦潔淨,半小時就到了市區。

“城鄉一體、一站多能、客貨同網、末端共配”,一幅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的畫卷正徐徐鋪展。資料顯示,截至12月,江蘇城鄉公車實現鄉鎮、行政村全通達,76.3%的鄉鎮和57.7%的行政村實現公車直通縣城,位列全國第一。同時,江蘇還在全國率先推進城鄉物流服務一體化,在全省基本實現鎮村公車全覆蓋的基礎上,一批客運站被打造為綜合運輸服務站。

交通便捷了,百姓更願在家邊“遛彎”。張家港市南豐鎮70歲的李安每月領終身俸,閑了去河邊健身,三不五時去村文化中心看戲。在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准超4萬元、城鄉收入差距全國最小之一的江蘇,像“老李”一樣心滿意足的人越來越多。

創新,發展能級持續提升

“3月份首塊組件下線以來,截至9月底,正泰新能源大豐基地實現開票21億元。”鹽城正泰新能源科技公司行政首長陶志剛告訴記者,正泰新能源整個生產線的生產工藝、裝備水准、技術力量在行業內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項目全部建成後,年開票銷售可達100億元。

當創新驅動成為一篇全國層面的大文章,積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成為江蘇在全國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的應有擔當。

在鹽城,“一輛車”正給全市經濟發展帶來強勁動能。圍繞汽車產業强鏈補鏈,鹽城全力招引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落戶,提升產業鏈水准。未來3年,僅鹽城工業區就將新引進汽車零部件企業160家以上,並建成華人運通、SK兩個鹽城基地。

“江蘇將充分發揮科教人才和產業厚實的雙重優勢,加强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加快成為全國重要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為此,製造業規模約占全國1/7的江蘇,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並以先進製造業集羣和產業鏈培育為引領,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能級。

作為具體抓手,2021年,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產業强鏈”3年行動計畫,明確用3年時間重點培育50條重點產業鏈,常州的動力電池產業位列其中。“掌握好動力電池的核心技術,就是擁有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常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佈局了“以溧陽、金壇為兩大覈心,其他區域多點支撐”的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彙聚中航鋰電、蜂巢能源等一批龍頭骨幹企業,並配建若干個技術研究中心。按照“建鏈强鏈補鏈”的思路,針對性地孵化了一批優質成熟的配套企業。

就在12月,蜂巢能源對外宣佈,近期已完成60億元B+輪融資。2020年開始,蜂巢能源在兩年時間完成了5輪融資,僅今年一年就完成了近200億元的融資,足見市場對於公司的看好。原因在於蜂巢能源在電池資料和製作工藝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優勢,截至2020年底,公司擁有境內專利2100件、境外50件。

“成色更新、韌性更强,是江蘇經濟强的重要支撐。”省科技廳廳長王秦介紹,去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800億元,占全國總量12%左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1%。國家技術創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5.1%的領跑科技分佈在江蘇,超兩成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製造”。

蛻變,經濟結構“向綠而動”

湖上有島,島上有湖。初冬時節的南京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處處聽得見鳥鳴。“這裡是候鳥的棲息地,每年有綠頭鴨、斑嘴鴨等成千上萬只候鳥來這裡過冬。”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打造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模範區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江中綠寶石”和“生態大寶庫”。來自南京大學的最新調查資料顯示,島上的鳥類已從原來的103種,新增到了180種。

“單從經濟效益考慮,新濟洲適合發展現代農業、現代物流等產業,數個幾十億元的項目想進來。但我們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南京江寧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江蘇變革性重塑生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將長江大保護視作經濟調結構的最佳實踐場。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污染退。壯士斷腕,針對化工污染,在累計關停4400多家化工企業的基礎上,今年全省又關停化工企業230家,並持續提升整治質量,年底前將基本實現沿江1公里園區外化工企業應關盡關。砸籠換綠、開籠引鳳,全省累計騰退沿江岸線超60公里。去冬今春以來,全省已完成造林綠化18.67萬畝,其中沿江地區淨增造林6300畝,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長江江蘇段幹流水質穩定在Ⅱ類,主要支流優Ⅲ比例96.5%,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1.1%,優良天數比率提高1.4個百分點,長江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當碳達峰、碳中和的“號角”響起,生態文明建設進入由量變到質變關鍵時期,江蘇再次率先探路,探索人口密集地區更高水准綠色發展路徑。今年5月,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正式揭牌,成為省內首個以零碳為主題的科技產業園。

“產業園將圍繞减碳、零碳和負碳核心技術,鼓勵先進綠色技術試點應用,形成行業應用示範地和綠色技術策源地。”園區主要負責人介紹,零碳科技產業園計畫在2025年底前引進零碳領域科技企業1000家以上。

圍繞“雙碳”目標,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今年以來,江蘇各地積極探索:南京作為國家級“公共建築能效提升重點都市”,持續對既有公共建築進行節能改造;蘇州充分利用電力大數據,重點開展企業碳排放監測;鹽城沿海新植千畝碳匯試驗林,為全省推廣碳匯林積累經驗……省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未來,我省將加大專項投入,在碳排放權交易、綠色金融等方面積極探索,同時在全社會宣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人人參與、共建共用,齊心協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