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化身“拆彈專家”龍山縣人民醫院成功拆除患者體內2處“不定時炸彈”

湖南 102℃ 0
摘要:57歲的白女士20餘天前身體不適,於12月13日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就診。當天上午9點,在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後,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喻孟强教授登臺指導,該院神經外科年輕醫生朱麟“操刀”,在介入手術室為白女士拆除頸動脈內的兩處“不定時炸彈”。其中,介入栓塞微創治療已成為顱內動脈瘤治療的最佳選擇。

新湖南用戶端通訊員李釗

57歲的白女士20餘天前身體不適,於12月13日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就診。經過一系列詳細檢查,發現白女士左側頸內動脈岩段有一個6.0x3.0mm大小的夾層動脈瘤,左側頸內眼動脈段還有一個10.1x6.7mm大小的動脈瘤,兩個動脈瘤猶如兩個埋在白女士身上的不定時炸彈,情况非常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破裂!

該院神經外科主任賈淩暉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科室進行討論,並借助不久前剛剛加入“湖南省互聯網+神經外科專家聯盟”的平臺資源,立即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團聯系會診,並製定出手術方案。

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並征得同意後,醫院决定於12月18日對白女士實施全腦血管造影+支架輔助下腦動脈瘤栓塞術。當天上午9點,在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後,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喻孟强教授登臺指導,該院神經外科年輕醫生朱麟“操刀”,在介入手術室為白女士拆除頸動脈內的兩處“不定時炸彈”。手術時,患者採取平臥比特,在透視下將導引導管置於患者左側頸內動脈C2段起始部,通過3D旋轉造影顯示出患者右側眼動脈段動脈瘤,在路途指引下利用微導絲引導微導管到達動脈瘤瘤腔,然後再退出導絲,通過支架導管置入支架至動脈瘤處,整個手術過程中,因患者血管蜿蜒曲折,支架置入難度極大,每個步驟都需要十分細心;從導管置入到手術完成共歷時1小時左右,術中出血量僅10餘毫升。

“顱內動脈瘤,並非真正的腫瘤,是由於血管异常改變造成動脈壁局部的异常膨出,就好比是汽車輪胎長時間磨損後局部形成的鼓包。汽車輪胎的鼓包在高速行駛時可能會發生爆胎導致車禍發生;同樣,動脈瘤在血流的衝擊和血壓的變化下也可能會發生破裂出血。”喻孟强教授介紹說,由於動脈瘤所在的位置是血管壁最薄弱的環節,在患者血管中放置支架時,稍有不慎便會導致血管破裂出血從而危及患者生命,囙此該手術的風險非常高,需要手術醫生擁有非常嫺熟的科技和冷靜沉著的心理素質。

此外,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還瞭解到,顱內動脈瘤之所以被稱為人腦內的“不定時炸彈”,就是因為顱內動脈瘤何時生長、何時破裂、破裂後危害有多大,在現有醫學認知條件下無法準確預測。腦動脈瘤最大的危害是破裂出血,死亡率極高!第一次破裂後死亡率大約為30%-40%,大約有40-60%的病人會在動脈瘤出血後的一個月內再次發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後死亡率約為60-80%。所以,一旦發生動脈瘤破裂應立即撥打120送往就近醫院診治!

該院神經外科專家還提醒廣大市民羣衆:顱內動脈瘤這顆“不定時炸彈”很危險,大家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營養,合理運動,戒烟限酒、保證睡眠、情緒穩定。對年齡大於50歲的顱內動脈瘤高危人群,應該堅持每年腦部體檢,建議儘早通過頭顱CTA、MRA,甚至DSA做腦部血管的評估。如果發現有顱內動脈瘤應儘早治療,臨床上,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包括血管內介入栓塞微創手術、開顱夾閉手術。其中,介入栓塞微創治療已成為顱內動脈瘤治療的最佳選擇。與傳統開顱手術相比,介入栓塞治療無須開顱,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的優點。此次開展的支架輔助下腦動脈瘤栓塞術,是龍山縣內首次開展。該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為湘鄂渝三省市邊區腦動脈瘤患者帶來了福音,也填補了龍山縣神經外科介入微創手術的一項歷史空白,標誌著該縣神經外科專科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