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的太原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戰鬥最激烈、傷亡最大,用時最長的一次都市攻堅戰役,戰役歷時6個月,造成4.5萬解放軍戰士犧牲。而作為這次戰役的司令徐向前曾感歎過這場戰役是他打得最難的一次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他要感謝一個人的幫助,並且一輩子都難以忘記,這個人就彭德懷。
為什麼太原戰役會如此難打呢?而徐向前為什麼會感謝彭老總呢?
到了解放戰爭後期,中原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解放,唯有太原的的閻錫山帶著他的晉綏軍躲在太原城內負隅頑抗。
有“山西王”之稱的閻錫山是太原真正的土皇帝,晉綏軍就是他一手打造的軍隊,靠著這支軍隊閻錫山統治太原長達38年的時間,掌控著山西境內的一切,是山西真正的土皇帝。有史學家評論太原戰役說到:太原戰役勝利,北方從此無戰事。這句話可以看出太原對解放全國的重要性,太原也是解放戰爭中北方最難啃的硬骨頭。
那麼太原為何那麼難打?
第1,地理位置及其特殊,地勢險要,三面鄰山,易守難攻,而革命军作為進攻部隊那是更難打。閻錫山在太原的附近修築了大量的軍事防線,有碉堡、電網、地雷,太原的城外還有機動的防禦力,那就是環城鐵路,整個太原的防禦可以說是固若金湯,想打下太原,及其艱難。
第二,革命军沒有群眾基礎,太原作為閻錫山的大本營,將太原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在當地還是“皇帝”,所以當地的老百姓非常聽信閻錫山的話。當地很多的老百姓被閻錫山拉來充當炮灰,閻錫山還留有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軍替他賣命,此外蔣介石還時不時的通過空運給閻錫山提供軍用物資,晉綏軍在守城的日子裏時不時的就修建工事,攻打太原,難上加難。
第三,太原城內有閻錫山的命門——兵工廠。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閻錫山的兵工廠就恢復生產,在1949年的時候,閻錫山的兵工廠已經生產了20門大炮,上千門迫擊炮、數千把衝鋒槍,一天更是能生產數萬枚手榴彈,這種軍事實力簡直可怕,晉綏軍的裝備和火力那叫一個猛。可以說,拿下太原,難於上青天。不過當時蔣介石的政府大勢已去,全國解放已是大勢所趨。
1948年10月,由徐向前元帥掛集結了10萬革命军向太原城發起了總攻,而閻錫山的隊伍人數也不少,10萬守軍,城外還安排了侵華日軍守城,閻錫山試圖用侵華日軍來給革命军造成殺傷,兵力倒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令徐向前頭疼的是閻錫山的防禦工事,在太原城四周外,分佈著五千多個碉堡以及暗堡,大堡套著小堡,异常堅固。
就這樣徐向前率10萬革命军向閻錫山發起了第一次總攻,結果卻是,革命军未攻克閻錫山的防線,革命军損失慘重,解放山西全境的時間推遲了整整六個月。
截至1949年3月,徐向前已經多次發起攻城,但均未成功,而此時的徐向前司令身體狀態已經很不樂觀,在最後確定了解放太原的方案後,徐向前徹底一病不起,然而就是這麼巧,彭老總剛參加完七屆二中全會來看望徐向前,徐向前便請求彭老總留在太原代其指揮戰鬥,發起攻城。
作為徐向前的好友,彭德懷看著戰友一病不起的狀態也十分難受,他也明白,若不是真的到了挺不過去的時候,徐向前不會提出如此唐突的請求。於是彭老總馬上答應了徐向前的請求,在報毛主席準予之後,彭老總便留在太原代替徐向前指揮攻城。
彭老總臨危受命,為了不影響軍心,在部隊下軍令、發佈告都是簽署的徐向前的名字,然而這些事情實際都是彭老總做的。彭老總加入之後太原城外已經不是彭老總來之前的樣子,而是集結了40萬軍民,將太原重重包圍,毛主席還下令將四野的炮兵師前往太原增援,勢必要把閻錫山從太原城中打出來。在一千多門大炮的瘋狂轟炸下,閻錫山早已弃城乘坐飛機而逃,最終太原這個鐵桶被革命军的大炮轟開,太原全面解放。
戰役結束之後,徐向前每每提起此事都感慨不已,當年的太原之戰,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作戰計畫一拖再拖,正是有彭老總的鼎力相助,才讓太原提前得到解放。
歷時六個月的戰火硝煙已經散去,這場戰爭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戰士們堅定的信念,更看到了軍內互幫互助的團結精神,正是有這種團結一致的作風,才有了一段又一段難以忘記的戰爭記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