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天津衛:天津的老電影院2

天津 64℃ 0
摘要:老天津衛流傳的一種說法:“看電影到平安,電影公司數權仙”。平安指的是平安電影公司,小白樓音樂廳的前身,能與權仙電影院相提並論,可見其在天津電影界也曾風光無限。平安電影公司是天津第一家外國人開辦的電影院。與此同時,電影商也看好了天津市場,到上世紀30年代,天津的電影院發展到30多座,為華北地區大城市影院數量之冠。

老天津衛流傳的一種說法:“看電影到平安,電影公司數權仙”。平安指的是平安電影公司,小白樓音樂廳的前身,能與權仙電影院相提並論,可見其在天津電影界也曾風光無限。昨天我們說了權仙電影院,今天我們就說說平安電影公司。

平安電影公司是天津第一家外國人開辦的電影院。1910年,英籍印度人巴厘在萬國橋(今解放橋)以南舊新華銀行大樓對面修建了平安電影院,除放映影片外還兼營影片進口。1916年,他又在法租界興建了一座新的影院(國民飯店現址),遺憾的是1919年新影院失火。

1920年期,小營門前西側原花園地塊改為私人住宅用地,建起了一座氣派的洋房,其原門牌號南京路111號,後改建設路108號,1990年被拆除。這座原花園地塊上的南京路111號樓的後身就是的“平安電影院”,也成為小營門的地標建築。同時工程處拆除舊有木橋,新建鋼筋混凝土橋,即“平安橋”。小營門西側舊有的“義路金花園”,即通稱的“平安公園”,在原有花圃基礎上,新造了鐵藝圍牆,增建蘭藤蘿架、兒童遊戲場等設施。

1922年,新平安影院在小營門建成,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場內設有大廳,內設包厢,有1000多個座席,這是當時天津最豪華的電影院,常放映世界一流的好萊塢大片,上座率極高。1929年年末,這裡放映了有聲電影,美國福克斯公司影片《歌舞昇平》,這是天津第一次播放有聲電影,使觀眾耳目一新,也為影院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除此之外,在文宣方面,當時的管理者也是別出心裁。為了使電影更賣座,在放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紀錄片時,工作人員從美國軍營(位於今馬場道與廣東路交口的天津醫大河西院址)借來了鐵甲車擺放在影院門口做影片的活廣告,這也是天津電影界以實物當電影廣告的第一次。這些已經被塵封的往事,都已經成為記錄平安電影院歷史的點滴。1924年,列寧逝世後的3月23日,中共天津地委領導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各界愛國青年五百餘人在這裡舉行追悼大會,會後放映了紀錄影片《列寧的葬儀》,當時所用的片名是《列寧出殯記》,共六本,這是蘇聯影片最早在天津放映的記錄。

與此同時,電影商也看好了天津市場,到上世紀30年代,天津的電影院發展到30多座,為華北地區大城市影院數量之冠。這些影院中,大多數為華人經營,只有平安、蛺蝶、光陸、光明、天昇等少數幾座由外商經營。電影不僅豐富了天津人的娛樂生活,也把西方一些時尚的生活方式與觀念傳遞給這座城市。1939年1940年,小營門東口位置,利用原山西渠氏宅邸私人花園的一部分土地建成四層現代風格的“維格多利餐廳”大樓(今起士林址),成為小白樓地區最高的建築物。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美、俄軍艦溯海河而上,侵入天津,盤踞在三岔河口一帶,並揚言進攻北京,威脅清廷。咸豐皇帝大學士桂良在海光寺與列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針對天津城無崇山險隘可據守的弱點,1860年,僧格林沁親王為增强天津防禦外寇入侵的能力,下令圍繞天津城垣挖築護城濠牆。全長36裏的壕牆,只用18天就竣工告成。壕牆四周建大小炮臺12座,安放銅炮20餘門,駐兵5000人,鋪勇3000人,形成天津城厢之外的一道防禦工事。人們把這道起防禦作用的環城之“牆”稱為“牆子”,把牆外挖的水溝稱為“牆子河”。

濠牆的十一個門,沒有名字,門都是按照大道、河流開闢的。直隸總督李鴻章重修各門,新增了三個營門,總計14個營門。門以磚石砌成,兩旁有高大的磚垛,門上有石額,刻有營門名。從海河中學旁的牆子河入海河口起,沿南京路,過大營門、小營門、南營門,到西營門,到三元村越過南運河後,沿公莊的鐵路路基,到北營門。在歷史上,小營門的正名厚德門,也稱小南門,俗稱小營門。大營門最初叫做梁園營門,後被正式命名為凝暉門,但老百姓嫌它文縐縐的不好記,因與大沽南路的“小營門”相對,故稱作“大營門”。

1932年,英工部局及特一區聯合疏浚了從海河至海光寺間的牆子河,而填土工程也在1937年全部告竣。市政改造讓一段破舊土牆展現出恬美、寧靜的意境:小橋流水、野草閑花配以西方先進電氣化基礎設施,諸多精美絕倫的洋樓別墅建築在牆子河兩岸,牆子河區域因為有了這一座“城牆花園”而對新遷入租界的住戶極具吸引力。不論中國的滿清權貴、北洋軍閥、富商巨賈,還是列國外交使節、各大洋行經理紛紛在牆子河兩岸購置房產或租賃居住。清末民初天津權勢最高的居住者非河南項城袁世凱家族莫屬了,袁家大院位置就在英租界內舊濠牆的“大營門”附近。

1930、40年代,以“義路金花園”和“平安電影院”為中心,商店、飯店、餐廳、咖啡廳、酒吧、總會、電影院在此聚集,“小白樓”成為英租界內獨一無二的商業娛樂中心,傳播著西式的時尚與娛樂生活。

1952年,平安電影院由天津市文化局接管,1960年更名為音樂廳。“平安”改名音樂廳之後,仍然放映電影,而且是天津少有的幾家甲級影院之一。放映的都是一線片子,票價也較其他乙級電影院貴很多。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在乙級以下電影院看電影,只需要一毛五或兩毛錢就夠了,但在音樂廳至少要花三毛以上。

2005年9月音樂廳進行了拆除重建。2008年8月建起了今天這幢天津新音樂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