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緊缺!數字經濟浪潮下,成都大數據行業最缺什麼人?

四川 55℃ 0
摘要:以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為基本面的數字經濟正處於風口之上。其中凸顯的大數據產業人才缺口,備受關注。近日,由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主辦的2021成都大數據產業生態服務大會上,主辦方向190餘名參會嘉賓發放了《大數據企業供需清單》。12月17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論壇上發佈的《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中,與大數據產業相關的崗位也被列入“重度緊缺人才”類別。

以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為基本面的數字經濟正處於風口之上。其中凸顯的大數據產業人才缺口,備受關注。

近日,由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主辦的2021成都大數據產業生態服務大會上,主辦方向190餘名參會嘉賓發放了《大數據企業供需清單》(簡稱“需求清單”)。其中,技術需求、產品需求、服務需求,人才需求、解決方案需求等資訊被一一羅列。但相較於科技、產品等需求,擁有人才需求的企業數量占比最大,除了中小企業外,不乏本地上市企業“身影”。

12月17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論壇上發佈的《四川省人力資源服務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中,與大數據產業相關的崗位也被列入“重度緊缺人才”類別。

企業需求背後,成都大數據行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2021成都大數據產業生態服務大會圓桌論壇環節

20餘個細分工種

產業加速破局,如何招攬外地優秀人才?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大數據企業需求清單》共27頁、6個大類,涵蓋了大數據企業在科技、產品、服務、人才、解決方案等方面需求,其中,“人才需求類”的企業達到19家,是企業數占比最大的需求類別。在招聘時限上,大多數企業的資訊欄中明確標注“長期有效”,部分企業則將招聘時限延至2023年;部分企業在資訊欄中直接注明了“急需”“若干”“招人難”等字眼,對人才渴求明顯。

“大數據產業”是一個產業門類,而從職場劃分看,大數據產業崗位細分明顯,這從需求清單中能够窺見一二。技術研發工程師、實施工程師、算灋工程師……這是需求清單上本地企業的崗位需求,每家企業的崗位需求都不相同,這也反映了成都大數據企業多元化的業務拓展路徑。

從更廣維度看,來自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對外公佈的一組資料顯示,僅在2021年前三季度,成都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374億元,在蓉大數據企業超過700家,產業從業人員約11.2萬人,大數據發展指數位列全國重點都市第三,中西部第一。

在成都市大數據產業的存量人才中,哪種崗位占比較大?“對比發現,納入統計的11.2萬從業人員中,科技人員約占五分之一。”成都市大數據協會秘書長但强介紹,大數據產業的崗位劃分現時仍舊缺乏一個全國性的統一口徑,根據協會此前研究梳理,大數據的相關崗位主要有諮詢服務、系統設計、系統開發、大資料分析、系統集成、管理與運維等崗位類別,累計包含20餘個工種。

“大數據產業人才的崗位劃分到底應該執行什麼樣的標準?這有待進一步細究,需要強調的是,相較於一般的信息化人才,大數據產業人才須對業務更加熟悉,對行業應該更加深入專研。”當天活動的現場嘉賓、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顏陽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數據企業供需清單》中,部分業務偏向“跟隨型”。而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大數據產業領域更需要“拓展型”業務,如何打破“跟隨模式”的局面?人才至關重要。

由於長期關注全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囙此對行業痛點深有體會,顏陽認為,當前全國大數據行業有四大“天花板”亟待突破,而這或給成都大數據產業人力資源陞級帶來新機遇。顏陽的看法是,首先,需要加强大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探索更優的交易模式;要打造資料安全生態,把基於零信任的隱私計算和基於彈性化的微可信安全技術結合起來;在“數位稅”和“數位費”領域進行創新探索,解决中西部數據資源不足問題;另外,要進行數據行業的結構化調整,明確科技業務在大數據產業中的權重問題,“總之,在全新業務探索中需要更多優秀人士碰撞智慧,在此過程中可大力引進省外優秀人才加盟,一起破題行業瓶頸。”

企業“招兵買馬”,產業“跨界”明顯

哪類人才最受職場青睞?

數字經濟是成都大力發展的產業,它以“數位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為主要方面,大數據企業在數字經濟浪潮中發揮重要作用。需求清單上透露的崗位資訊,在一定程度透露了一個“訊號”,一方面,在人才市場“招兵買馬”正成為成都大數據企業逐浪數字經濟的“出牌”手腕;另一方面,隨著業務發展,大數據企業迫切需要找到更合適的人才。

在清單上發佈人才需求的企業多來自本地大數據行業的典型企業,除了中小企業釋放了人才需求外,不乏久遠銀海、依米康、創意資訊等本地大數據行業上市企業。需求清單資訊顯示,久遠銀海崗位需求包含大數據科技工程師、AI工程師、大數據技術研發工程師。

“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醫療醫保、數位政務和智慧都市,大資料業務就是深耕於這些行業,現時承建項目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方面是基於大數據科技,建設各領域的資料中心,另一方面是依託行業數據,助力行業大數據應用落地。”久遠銀海相關負責人介紹,現時久遠銀海員工中大數據領域科技人員占比超過30%,在人才需求方面,大數據基礎技術研發人才,數據治理與資料挖掘分析的人才都存在相應的缺口。

大數據行業在向其他領域滲透,對崗位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跨界”複合型人才受到企業青睞。該負責人介紹,公司大資料業務涉及醫療、醫保、人社、民政、住房金融、智慧都市、市場監管等行業,具有行業背景知識的大數據人才更受歡迎。

另一家上市企業——依米康,也同樣渴求“跨界”複合型人才。“公司現時客戶所屬行業多元,比如,泛電力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搭建,科技人員除了需要掌握資料中心知識外,還應掌握儲能、變電等知識儲備。整體看,大數據產業正在向其他產業延伸,公司需要在其他領域具有豐富行業資源和經驗的大數據基礎設施領軍人才,同時,也需要資料中心關鍵高效節能前沿技術人才,尤其是在新型綠色節能資料中心方面需要領軍型人才。”依米康公共事務部經理李汶駿說。

“現時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客戶畫像等領域有較多的業務需求,需要應用機器學習科技進行算灋研究與改進,現時需要兩名科技人員加盟。”四川萬網鑫成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經理劉明順介紹,公司大資料業務現時聚焦金融和交通領域,“大數據所涵蓋的細分科技領域是極其廣泛的,需要結合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應用場景採用不同的科技類型,所以既要學科技,又要懂行業,通才(T型人才)和專才(I型人才)都很重要,而T型人才更能適應和滿足現階段大數據行業的人才需求。”

談到業內人才生態,成都市大數據協會秘書長但强說,成都大數據產業與實體經濟融合日益加深,據不完全統計,現時缺口較大的是對細分行業有深刻理解,同時也有一定科技基礎的複合型人才。

在這份《大數據企業供需清單》之外,成都大數據產業領域其他企業的用人需求也在激增。前幾天,成都市大數據集團對外發佈招聘資訊,面向全國“尋人”,崗位覆蓋諮詢研究、數據資源體系、系統架構、市場運營等方向。

成長的空間在哪裡?

保持行業敏銳度,持續學習很重要

年輕化,是成都大數據產業人才結構特徵之一。

以久遠銀海為例,該公司的大數據基礎科技團隊,員工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35%,在需求清單上,久遠銀海的崗位需求就包括博士學歷人才。在職場薪酬方面,不同的崗位設置了不同的薪資結構,也會和人才的畢業院校、行業經驗等因素掛鉤。

來自四川萬網鑫成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統計資料同樣表明,現時其大數據相關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其中,90後占比73%,在學歷結構上,研究生學歷占比27%,整體來看,成都本地人才居多。

對企業而言,招人用人的策略一方面是直接招聘業內“跨界”複合型人才,一方面是從既有人才隊伍中逐漸培養出一專多能人才。

“比如,針對大數據解決方案銷售總監這一崗位,我們長期有招聘需求。”中譯語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招聘崗位同樣出現在需求清單上,該公司人力行政總監王雪皎介紹,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往往會根據客戶實際需要嫁接其他產品或其他客戶的解決方案,業務模塊比較複雜,這就要求員工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除了有商務能力外,還需要瞭解本行業的專業科技知識,否則沒法為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當然,針對不同的業務條線,公司自上而下對新入職員工會有一整套培訓方案,每週都有業務培訓,對優秀人才會進行高薪匹配。”

不少企業人士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數據行業,人才的持續學習能力至關重要。依米康同樣為員工發展搭建了一套成長體系。“我們基於公司發展戰略,以業務為導向,實現公司分層分類的培訓體系建設,同時,我們會為員工製定高品質的個人發展計畫,同時啟動專項人才發展項目,拉動人才的快速發展。”

“員工入職後,公司會開展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建立公平透明的競爭機制,為員工提供各類優質的發展機會。”成都市數字城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現時對架構師、售前工程師、專案經理、市場經理等人才存在用人需求,尤其對大數據銷售人才需求較大。

“我們在大數據基礎科技外,會鼓勵員工結合各行業本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行業大數據的價值創造,保持對行業數據與行業業務的敏銳度,行業大數據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數據與業務的支撐。”久遠銀海相關負責人說。

紅星新聞記者葉燕宋嘉問

編輯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