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七日,兩江新區工作人員與成都市武侯區工作人員連線,協助重慶市民諮詢在武侯區開辦企業相關事宜。(資料圖片)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49.8億元!這是今年1至11月,重慶全市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總量。
全市2.7萬人得益於此,走上創業之路。
為了讓創業者更及時地獲得扶持,重慶開通創業擔保貸款線上申報系統,申請人可直接在網上和手機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申請資料相比之前减少72.7%。
這一舉措,無疑將提升創業活力,讓重慶的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重慶持續發力,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
市場化
大力度惠企,11月重慶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稅費7億元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活力是重要名額,市場主體最有發言權。
12月15日,來自重慶市稅務局的資料顯示,11月,重慶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累計緩繳“五稅兩費”7億元,其中製造業中型企業緩繳4.2億元,製造業小微企業緩繳2.8億元。
緩交稅費的“優惠”,來源於製造業中小微企業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11月是該政策落地後的首月,重慶惠企力度、響應速度可見一斑。
據悉,此次階段性稅收緩繳政策所屬期為2021年10月到12月,即第四季度。政策呈現出覆蓋面廣、涵蓋稅費種類多的特點,凡年銷售額4億元以下(不含4億元)的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均可享受。
位於奉節縣的重慶市視品光學眼鏡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業。該企業財務負責人表示,預計此舉將為企業緩繳稅款15萬元,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
更貼心的是,符合緩繳稅費條件的納稅人無須申請和提供資料,在電子稅務局上進行申報的時候確認即可享受該政策。同時,重慶稅務系統還通過稅收大數據,用稅企互動平臺、微信、電話、上門輔導等管道提示提醒符合條件的企業,確保政策應知盡知、快享直達,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利益。
除了惠企,重慶還為市場主體提供了全生命週期的服務。
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在暢通市場主體准入和退出方面,重慶開辦企業可“掌上辦”,實現“一個終端全辦結、一個平臺全覆蓋、一份電子證照全應用”。企業簡易註銷改革全面推行,10.07萬戶企業通過簡易註銷順利退出市場。截至11月底,重慶市場主體總量達319.25萬戶,其中民營市場主體總量突破300萬戶,占市場主體總量比重提升至97.38%,發展態勢積極向好。
在提升市場主體融資便利度方面,重慶出臺有關支持科技創新、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等財政金融政策。開展全國動產擔保統一登記試點,累計辦理各類動產和權利擔保登記超過4萬筆。加强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在渝金融機構相繼推出“網貸通”“速微貸”“好企貸”等數十種特色產品。截至10月底,全市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45482.8億元,同比增長13.4%。
11月12日,重慶工程建設項目“不見面開標”系統在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上線試運行,標誌著重慶在强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方面邁出新的一步。依託大數據智能化科技,投標組織可以不再到開標現場參加開標,實現數據“多跑路”,投標企業“零跑腿”,不僅有效降低企業投標成本,大幅提升開標效率,更確保了招標投標全過程公平公正。
同時,市級工程建設項目實現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區縣電子招標投標系統實現全覆蓋,行政許可事項100%全流程網上辦理,企業現場辦理環節减少83%,交易成本降低80%。建成投用電子投標保函系統,累計為投標企業減輕資金壓力280億元以上。建成投用全市統一的CA互認平臺,實現CA數位憑證“一地辦理、全市通用”。
公共服務也越來越細緻。現時,重慶低壓小微企業用電,可以享受報裝“三零”(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高壓用戶用電可以享受報裝“三省”(省力、省時、省錢)服務。低壓小微企業平均接電時間壓減至4.8天,10千伏城鎮用戶全流程平均接電時間不超過30個工作日。工商用戶、城鎮新建居民社區用戶用氣報裝辦理流程壓減為2個環節,時間壓減至8個工作日;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項目用水報裝精簡為2個環節,時間壓減至5天。
法治化
重拳反壟斷,“雙反”重大典型案件查處取得突破
12月1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全市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工作(以下簡稱“雙反”工作)。
發佈會上的資訊顯示,近3年來,全市共立案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245件,案值4.26億元,罰沒金額3137.52萬元。
重慶日報記者注意到,發佈會上,披露了今年“雙反”工作的一大進展——“雙反”重大典型案件查處取得突破,查處了重慶瑜玨緣商貿有限公司商業賄賂案等典型案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重拳反壟斷,折射出重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决心。
立法已有成果。今年7月1日,《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是川渝協同立法在我市的首個成果,其中明確,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業實行扶持政策,支持創業創新、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並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幫助企業實現穩定發展。
智慧財產權保護更具體系。近日,《重慶市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發佈,提出要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法治化水准,建設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加强重點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有效激發創新活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今年,重慶還印發《2021年重慶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實施方案》,並成立重慶知識產權法庭,形成“全域管轄、三審合一、三級聯動”的審判體系。並與四川簽署《川渝知識產權合作協議》,跨區域開展聯合執法、應急聯動,全面加强川渝兩地知識產權一體化保護。
法治離不開創新探索。重慶在全國首創法治化營商環境司法評估指數體系,進一步引導法院規範審判執行權力運行,提升辦案和管理質效。並實行“網上無紙化立案”,實行審限屆滿提前預警,規範延長審限準予流程,减少開庭次數。今年全年,商事案件簡易程式平均開庭1.16次,普通程式平均開庭1.39次,50%以上案件開庭次數未超過2次。
2019年12月,重慶成立西部地區首個破產法庭。至今,該法庭近60%的案件適用“快速審”,累計盤活企業資產385.03億元,清理債務690.39億元。
國際化
高水准開放,截至11月底中歐班列(成渝)已開行4200多列
國際化,是優化營商環境的“覈心詞”之一。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重慶從未止步。
今年,兩江新區又迎來了一大批外企:康寧公司與兩江新區簽署協定,將在兩江水土新城投資新建大猩猩玻璃項目;日立ABB電網有限公司將在兩江新區建設世界級變壓器製造基地;聖戈班科順高新資料項目正式落戶兩江新區。
“外企願意來落戶,就是看中兩江新區乃至重慶良好的營商環境。”兩江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的確,從重慶全市層面來看,對外開放蹄疾步穩——
對外開放能級持續提升。重慶積極對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陸上貿易規則、數位貿易規則等新興領域的探索,更好地發揮開放與改革相互促進作用。
港口型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持續提速。截至11月底,中歐班列(成渝)開行超過4200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網絡輻射全球102個國家和地區;江北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106條,年旅客輸送量突破4000萬人次。萬州、永川綜合保稅區獲批,累計擁有4個國家戰略性平臺,7個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6個綜合保稅區,全市開放平臺佈局更加完善。
外資外貿發展勢頭更足。重慶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提升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和整體發展水准,並推動內外貿融合發展,開通出口轉內銷產品快捷認證通道,促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引導和支持內貿企業國際化經營。服務方面,創建外商投資企業智慧服務雲平臺,組建市級“行政服務管家”隊伍。今年1-10月,全市新增外商投資企業265家,同比增長30.5%;實際利用外資80.4億美元,同比增長9.4%。
跨境貿易便利化程度更高。重慶創新國際物流配套服務機制,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鐵路運單物權化、貿易融資結算等規則試點,累計簽發多式聯運提單1853單。同時優化水運物流組織模式,穩定高效開行“滬渝直達快線”,累計開行2099艘次,運輸集裝箱47.9萬標箱,有效提升水運物流時效40%,准點率提高50%。重慶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累計業務量超過9350萬票,報關單量保持中西部第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