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宅門》講述了清末民初時期北京一家中藥世家如何從一家普通藥堂步步成長為民族老字型大小的傳奇故事。
其中,藥堂百草廳的現實原型就是北京百年老字型大小“同仁堂”,而白家便是“同仁堂”的創始人樂良才所在的樂氏家族。
樂家並非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其祖籍也很難再考,樂良才這一支為寧波樂氏,祖籍慈溪,即現在的慈城鎮,到樂良才這一輩,寧波樂氏已經經歷了二十六世。
明初,樂良才原本是寧波府的一個普通江湖郎中,靠著一手祖傳的行醫秘方和科技為生。之後永樂帝遷都北京,樂良才也從寧波遷到了北京城。樂良才定居北京後開始娶妻生子,樂家也開始了以家族企業經營為模式的行醫生涯。
北京樂氏傳承到四世樂顯揚,才開始逐漸走向輝煌。樂顯揚很有醫藥天賦,加上自幼便傳承家學,成年後又苦讀醫術,最終得以進入清廷太醫院供職。樂顯揚成為官醫,標誌著北京樂氏正式結束江湖行醫的歷史。樂顯揚自幼便有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有了官方身份後,樂顯揚就萌發了開藥鋪以濟百姓的想法。
不同於其他幾個兄弟,樂鳳鳴和父親樂顯揚一樣,自幼便對中醫學情有獨鍾,所以樂氏五世中只有樂鳳鳴真正得到了樂顯揚的真傳。
樂鳳鳴接掌同仁堂藥室後,不想辜負自己的醫學天賦和先輩的期盼,一心只想將同仁堂藥室發揚光大。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樂鳳鳴决定將同仁堂藥室搬遷至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路,並將其正式改名為“同仁堂藥鋪”。
樂鳳鳴執掌同仁堂的數十年間,不僅開創了同仁堂“前店賣藥,後場制丸”的經營製作模式,還編撰了後來風靡全國並對整個醫藥行業產生巨大影響的《同仁堂藥目》。
被樂鳳鳴發揚光大後的同仁堂,隨後也得到了皇帝的另眼相看。雍正帝看中了同仁堂在藥材原料上的精挑細選以及加工上的製作精良,最終在雍正元年正式聘用同仁堂為朝廷禦藥房供藥組織。
此後的清朝皇帝也一直承認同仁堂的皇家身份,同仁堂的輝煌得以延續至清廷滅亡。
同仁堂從一家普通藥鋪起步,一步步成長為一家影響全國的連鎖藥鋪,憑藉的就是樂氏家族寧缺毋濫、誠信經營的醫者仁心和商業精神,同時它也見證了中華文明數百年之間的風雨興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