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在深山發現“陰陽洞”,考古隊:終於揭開秦始皇地宮之謎

陕西 80℃ 0
摘要: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墓地宮修建在非常深的地下,用銅鑄造堅固的棺椁,命令工匠製作弓弩機關,如果有人闖入就會萬箭齊發。這也證實了秦始皇陵墓地宮中的水銀,有很大可能就是來自旬陽縣。專家表示,如果消息最終得到確認,那將是秦始皇陵墓考古的又一大重要進步。

導讀: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生前為自己修建了一座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陵墓。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墓地宮修建在非常深的地下,用銅鑄造堅固的棺椁,命令工匠製作弓弩機關,如果有人闖入就會萬箭齊發。用水銀模仿江河大海,並有機關讓水銀流動,好像一切都是真實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驪山脚下,用最先進的科學儀器對秦始皇陵墓地宮進行了勘探,結果發現地下很多位置水銀含量超標,有的地方甚至比正常值高出數百倍,囙此考古隊得出結論,在秦始皇地宮中蘊藏著大量的水銀。

雖然勘探出秦始皇地宮中有大量的水銀,但為什麼秦始皇要在地宮中放水銀,真的像司馬遷記載的那樣,是為了模仿江河湖海嗎?在2000多年前科技不發達的秦朝,如此多的水銀又是來自哪裡?這些謎團一直困擾著考古工作者。

2016年,位於陝西東南的旬陽縣,幾比特農民上山砍柴時意外發現了一個山洞,眾人在洞中見到了很多古代的鐵器、陶器等簡陋的生活用具。當地文物部門知道後,判斷可能是一處古代的礦洞遺址,於是派出考古隊前往調查。

考古隊根據農民的指引,找到了山洞所在的旬陽縣宋家溝,但由於洞口位於植被茂密,人迹罕至的山頂,考古隊一路攀爬了四個小時才來到洞口。爬山途中,農民嚮導告訴考古隊,這個山洞其實並非第一次發現,很早以前當地就傳說山上有個“陰陽洞”,人貿然闖入很容易在裡面迷失,再也出不來。

經過量測勘察,考古隊發現這個山洞大小約10米見方,洞內蜿蜒縱橫,有明顯的人工開鑿痕迹,是一處典型的古代礦洞。據清代《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在縣東北二百四十裏。有山洞,產水銀、朱砂。”其實早在明朝,旬陽縣就有開採水銀的記載,這處山洞很可能就是一處水銀礦。

為了弄清旬陽縣水銀開採的歷史,考古隊有找到了地質院的相關專家,據他們介紹說,旬陽縣小河鎮、紅軍鎮大概分佈著古代水銀礦洞超過4000個,根據統計,這些礦洞開採年代從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很多山體都已被挖空,累積開採的水銀應該在1000噸左右。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專家經過研究後認為,秦始皇陵墓地宮中的水銀很可能是來自旬陽。因為水銀不容易運輸,在古代落後的運輸條件下,不可能從很遠的地方運送水銀。旬陽縣距離秦始皇陵墓直線距離只有一百公里左右,而且從旬陽縣通往西安地區的“子午道”早在秦朝以前就已經存在,完全可以利用牲畜運送水銀。

另外,考古隊在旬陽縣的很多廢棄礦洞中,都發現了大量的礦工生活用品和器械殘片,其中一些器物帶有明顯的秦代風格,這說明旬陽的水銀開採,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這也證實了秦始皇陵墓地宮中的水銀,有很大可能就是來自旬陽縣。專家表示,如果消息最終得到確認,那將是秦始皇陵墓考古的又一大重要進步。

參考文獻:《史記》、《讀史方輿紀要》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