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界新消息!青海選育二十載犛牛有了新品種

青海 58℃ 0
摘要:日前,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西寧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犛牛資源與育種團隊科技成果“阿什旦犛牛新品種及配套科技集成與示範”榮獲2020年度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閻萍研究員作為成果第一完成人接受頒獎。阿什旦犛牛是以青海高原犛牛為育種素材,採用群體繼代選育法,經過20多年系統選育而成的一個犛牛新品種。阿什旦犛牛新品種育成後,年改良家犛牛約10萬頭。

日前,青海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西寧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犛牛資源與育種團隊科技成果“阿什旦犛牛新品種及配套科技集成與示範”榮獲2020年度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閻萍研究員作為成果第一完成人接受頒獎。

阿什旦犛牛是以青海高原犛牛為育種素材,採用群體繼代選育法,經過20多年系統選育而成的一個犛牛新品種。阿什旦犛牛生長發育快、產肉效能高、抗逆性强、無角及體型外貌高度一致,遺傳穩定,適應青藏高原地區牧養及規模化集約化飼養。

新品種及配套科技集成與示範突破了利用無角性狀標記輔助選擇科技鑒定無角變異位點的科技瓶頸,解析了犛牛角的發生發育分子調控機制,篩選出控制角性狀遺傳變異位點,縮短了育種週期,提高了育種效率,加速了育種行程。阿什旦犛牛培育過程中建立起犛牛高效繁殖技術體系,生產效率比2年1產或3年2產體系新增30%~40%,繁殖成活率提高5%~10%。建立了開放式覈心群育種體系和以種公牛站、育種覈心群、育種群及周邊地區組成的阿什旦犛牛四級繁育體系。形成了邊育種邊示範邊推廣、育繁推一體化的模式。

阿什旦犛牛新品種育成後,年改良家犛牛約10萬頭。在同等飼養條件下,改良後裔平均繁活率比當地犛牛提高11.72%;死亡率比當地降低4.32%;18月齡體重比當地同齡犛牛提高了24.71%。該科研成果對犛牛良種供種體系建設意義重大,完善了青藏高原多元化飼養模式及不同犛牛產業發展結構,對西部高原地區提高養殖效率、促進牧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產生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