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一苗
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被確認是漢文帝劉恒的霸陵,糾正了此前持續數百年的“謬誤”。而隨後的一系列考古勘探與發掘,將這座兩千多年前帝王陵的規模與形制逐漸揭示。漢文帝父子開創了“文景之治”,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的“明君”。霸陵的發現與確認,能讀出一個怎樣的漢文帝?
12月16日拍攝的江村大墓外藏坑發掘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古人“事死如事生”,從對江村大墓的不斷認知與解讀中,人們會越來越瞭解這位兩千多年前西漢王朝的君王。
劉恒在西漢時期帝王中,無疑是一比特特殊的存在。他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遠離皇室政治鬥爭,這不僅給他留下了溫和敦厚的名聲,也讓他幸運地躲過了呂後專權時期的血雨腥風。
12月16日拍攝的江村大墓外藏坑。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劃定了渭河岸邊的咸陽原為皇室墓葬區,因而西漢時期的大多數帝王都安葬在咸陽原上。但劉恒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他遠離咸陽原,在灞河岸邊規劃自己的身後之地。
“這也與他和母親深厚的感情有關。”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漢陵考古隊副隊長曹龍說,“劉恒的母親薄姬因為兒子繼位為帝而貴為皇太后,但她卻從未做過皇后。如果將墓葬選擇在咸陽原上,必然無法與呂後陵爭鋒。因而,他選擇了灞河之濱的白鹿原。”而薄太后南陵位於灞橋區狄寨街道鮑旗寨村西北,北距江村大墓約2公里,封土高25米,也是一座“亞”字形大墓。
這是江村大墓與薄太后南陵出土的部分文物(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對母親心懷溫情與孝心的劉恒,內心是否有强硬的一面?從這次考古發現中也可讀出些許資訊。江村大墓的外藏坑不止一座,而是如項鍊一般環繞大墓一周,數量超過百座。曹龍說,這種向心式佈局在漢文帝之前的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都沒有,而自漢文帝開始,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宣帝杜陵都可見到如此佈局。江村大墓外藏坑中埋藏著數量巨大的象徵文武百官、樂團儀仗的陶俑,還出土了多枚代表中央官署機构的銅印章,這似乎隱隱揭示了漢文帝的內心世界:他不斷加強王權,這已成為自他而始鞏固統治的重要手段。
這是江村大墓與薄太后南陵出土的彩繪陶俑(12月16日攝,魚眼鏡頭拍攝)。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隨著漢文帝霸陵的發現與確認,我國歷史上重要的大一統時期——西漢時期11比特帝王陵的名位問題已經解决。曹龍說:“非常明確的是,考古工作只會對霸陵進行科學勘探,而不會進行發掘。現時的發掘工作,僅限於部分遭到過盜掘的外藏坑和陪葬墓。我們要以最小的發掘面積,解决最新最多的學術研究問題。而未來,將在考古資料研究和成果總結的基礎上,推動漢文帝霸陵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讓公眾有機會共亯最新的考古成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