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很多關於各省份之間行政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河南省、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湖北省。在歷史的長河中,湖北省行政區劃的變化比較小,但是在1949年,總計有6個縣被劃入了陝西省,1年之後又換給了湖北省。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我們仔細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湖北省的歷史由來。當年,元朝統一全國之後,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帝國。但是在行政管理方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鑒於這樣的情况,元朝推出了行中書省制度,簡稱為行省,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嶺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等,當時,湖北地區隸屬於湖廣行省。那個時候,湖廣行省的管轄區,包括了現在的湖北省、湖南省、廣西自治區和貴州省、廣東省的一部分。
湖廣的意思為洞庭湖以南的廣大地區,省會在武昌。但元朝的行省制度問題很多,在元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各地區行政長官武裝割據的情况。明朝驅逐了元朝以後,雖然沿用了行省制度,但進行了全面的改進。行省制度進一步完善,形成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在明朝統治時期,湖廣行省繼續存在,但明朝的湖廣行省在管轄區方面大大縮小,明朝湖廣行省的管轄區包括了現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湖廣這個說法從元朝一直延續到了近代,由於湖廣地區屬於我國的水稻主產區,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
17世紀中期,大明王朝的統治崩潰,關外的清朝大舉入關,並且在10多年時間裏,確定了對中原各地區的統治。清朝對湖廣行省並不放心,很多這個省份人口眾多,而且是朝廷的重要產糧區。為了解除隱患,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清朝參照了江南省的辦法,以洞庭湖為標準,把湖廣行省折開為湖北省和湖南省。湖北省的省會在武昌,湖南省的省會在長沙。不過,總督仍舊沿用了湖廣總督的稱呼。湖廣總督根本管不了廣東和廣西,只能管理兩湖地區。聊完了湖北省,我們聊聊今天的主角十堰市。
十堰市位於湖北省的西北部,連接了陝西東南部和重慶市。由於地形比較複雜,十堰地區在古代歷史上,屬於兵家必爭之地之一。尤其是對於南方政權,控制了十堰地區,退可以拱衛西南,進可以染指關中和中原。古代歷史上,十堰市被稱為上庸。三國鼎立時期,劉備命令幹兒子劉封鎮守上庸,屬於抵抗曹操的第一線。由此可見,在內部混戰階段,十堰地區的作用非常重要。不過,全國統一以後,這些地區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在明清時期,十堰地區被稱為鄖陽府,屬於湖北省下轄的一個府。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大清朝滅亡。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階段,各路軍閥相互混戰。在三四十年代,我國又經歷了抗日戰爭等一系列的階段。一轉眼到了40年代末期,當時,我國北方各地區已經基本解放,但是南方各地區則還沒有解放。例如湖北省,鄖陽地區在1949年1月就已經解放了,但武漢等地區還沒有解放。如何管理鄖陽地區成為了一個問題,最終,鄖陽地區被暫時劃入了陝西省管理。
當時,鄖陽地區成立了鄖陽專區,下轄了鄖陽縣、均縣、房縣、竹山縣、竹溪縣、鄖西縣6個縣,隸屬於陝南行署區管理。專區屬於建國初期的一種行政區劃,專區的地位類似於現在的地級市。至於行署區,在位也是建國初期的行政區劃,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省份。在50年代,出現了很多行署區,例如旅大行署區、蘇北行署區、川西行署區等等。由於管轄區內,有兩個縣都包含了鄖字,囙此又被稱為兩鄖專區。
隨著,戰爭局勢的發展,全國已經基本解放。我國開始轉入恢復生產和發展經濟的軌道,在這樣的情况下,1950年3月,已經劃入陝西省的鄖陽專區,被重新劃入了湖北省。陝西省臨時管理了1年多的時間,其中,這樣的情况在建國初期是比較常見的。例如在建國初期,江蘇省最北部的7個縣,曾經被臨時劃入了山東省管理。在局勢穩定以後,這7個縣又換給了江蘇省。
鄖陽專區還給湖北省以後,歷經了一系列的變化,50年代,鄖陽專區被撤銷,劃入了襄陽專區管理。1965年,鄖陽地區重新成立,當時,全國所有的專區都改成了地區。與此同時,十堰正在迅速崛起。起初,十堰屬於辦事處,後來逐步成為了縣級市、省轄市。當時,出現了鄖陽地區和十堰市並列的情况。進入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沿海省份的很多地區,先後都改成了地級市。在這一大環境下,湖北省境內的各個地區,也先後開始了改革。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鄖陽地區改革成為地級市比較晚。
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合併,組建了十堰地級市。合併之後,十堰市下轄了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和丹江口市等地區。在湖北省下轄的各個都市中,省會武漢市屬於龍頭都市,其次是襄陽和宜昌,這兩個都市擁有各方面的優勢。十堰市的經濟則處於中等位置,主要是交通、人口數量等方面的限制。關於我國各地區行政區劃變遷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