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死帶一根藤回國,種下後讓清朝人口暴增3億,現成老年人最愛

福建 79℃ 0
摘要:出生在1543年的陳振龍,原本也是這樣的一個書生,他從小就天資聰穎,對於四書五經倒背如流,還不到二十歲就考中了秀才。也正是由於甘薯的存在,讓人們避免了重大的饑荒,於是全國人口從清朝初年的一億,迅速增長到四億多,暴增了整整3億,而甘薯也是國人至今愛吃,尤其牙口不好老年人最愛吃的一種食物。

中國古代自從科舉考試誕生以後,“學而優則仕”的風氣就成為了社會主流,幾乎所有人都在苦讀詩書,期待著自己“金榜題名天下知”的那一天。出生在1543年的陳振龍,原本也是這樣的一個書生,他從小就天資聰穎,對於四書五經倒背如流,還不到二十歲就考中了秀才。

對比起五十多歲才成為秀才的範進來說,陳振龍已經算得上是才華卓越了,然而在成為秀才以後,他又參加了好多次科舉考試,卻始終都沒有考中舉人。陳振龍一怒之下,就此不再研究四書五經,不想著要考中進士當官,而是直接下海做生意了。

陳振龍的出生地是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東南沿海的商業經濟相對發達,對於科舉的執念沒有那麼深,所以陳振龍放弃科舉的選擇也沒有引起太多注意,他直接就跟著親人的船隻去了南洋,也就是今天的菲律賓,在當時是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想要去海外發一筆財。

陳振龍到了南洋以後,首先吸引他的並不是財富,而是當地一種叫做“甘薯”的農作物,他發現這種農作物種植極其簡單,成熟得很快,而且食用起來極其簡便,可以當作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

陳振龍當即就敏銳地發現,這種作物可能會對自己的家鄉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於是他開始幫助當地人一起去地裏幹活,學會了種植甘薯的方法,並且趁人不注意,悄悄藏了一個藤條藏在身上,想要將其帶回中國。

為什麼陳振龍幹這個事情要趁人不注意呢?因為當時的西班牙殖民政府有明文命令,不准將甘薯的藤條帶出境外,一經發現便是死刑,所以陳振龍是冒死來做這件事情的,他將藤條絞在水繩之中,避開了邊關的檢查,將甘薯帶回了自己的家鄉福建。

並且在福建巡撫金學曾的大力支持下,將甘薯向福建全境推廣,當年福建爆發了巨大的饑荒,但是由於有了甘薯的存在,那一年並沒有多少人餓死,於是甘薯就此流行起來。陳振龍又派自己的兒子、孫子先後向上海、河南、河北、山東當地文宣,在當地給人演示甘薯的作用。

於是甘薯就此走向全國,成為了全國性的普遍作物,陳振龍所處的年代是明朝末年,等到甘薯成為全國性作物的時候,已經到了清朝初年。也正是由於甘薯的存在,讓人們避免了重大的饑荒,於是全國人口從清朝初年的一億,迅速增長到四億多,暴增了整整3億,而甘薯也是國人至今愛吃,尤其牙口不好老年人最愛吃的一種食物。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