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比蜀漢多存在17年,是因為荊州嗎?

湖北 80℃ 0
摘要:三國鼎立魏蜀吳,很多故事都圍繞著荊州展開,這完全是由於荊州的戰畧地位所造成的。荊州作為四戰之地,北鄰中原,南鄰嶺南,西鄰西川,東鄰江東。三國無論誰控制荊州,都將對兩二國造成巨大的戰畧威脅。事實上,東吳能成為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也正是長期以來對荊州的有效經營所致。在東吳集團內,陸遜的軍事才能是無人不服的。蜀漢於263年滅亡,東吳卻在280年才滅亡,中間為何相隔17年?

三國鼎立魏蜀吳,很多故事都圍繞著荊州展開,這完全是由於荊州的戰畧地位所造成的。荊州作為四戰之地,北鄰中原,南鄰嶺南,西鄰西川,東鄰江東。三國無論誰控制荊州,都將對兩二國造成巨大的戰畧威脅。

所以,三國都想控制荊州,有意思的是,按魏、蜀、吳的順序,荊州先後被三國統治(曹操控制荊州時還是漢相,但可視為魏主)。最終荊州落入東吳孫權之手,雖然得之極不光彩,是背信棄義偷來的。不過東吳有了荊州,就可以當成西窺巴蜀,北圖中原的戰畧根據地。之外,荊州是東吳江東(揚州)的門戶,密切關係到東吳的生存問題。東吳擁有荊州,東吳最次也能劃江自守,過自己的安穩小日子。事實上,東吳能成為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國家,也正是長期以來對荊州的有效經營所致。

東吳全盛時期的勢力範圍,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揚州,包括現在的江蘇省南部及長江北岸部分地區,安徽省南部,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二是荊州,包括今天的湖南省、湖北省南部、貴州省東部、廣西東北和廣東省北部。三是交州,包括現在的廣東省大部、廣西大部和越南北部。

揚州的江北雖然也會被曹魏攻擊,但客觀的講,揚州一時半會是丟不了的。畢竟在東吳三個大州中,揚州是東吳的中心。但是荊州遠離揚州,孫權就沒有完全的把握守住荊州了。荊州橫長數百裏,東吳控制荊州,一是可以防禦來自西蜀的進攻,同時也可以從這裡對曹魏進行反擊,有效地減輕揚州的軍事壓力。

所謂“欲保江東,必守荊州”,這一點在東吳高層是沒有抗告的。否則,孫權當年就不會冒風險偷襲劉備的荊州了。要守住荊州,必須要對人,坐鎮荊州的這個人,必須是有名望、有背景的重臣,還必須具備優秀的軍事能力。陸遜出身江東四大姓之一的陸氏家族,算是東吳的頂級豪門,其背景、聲望都不成問題。

陸遜本人也是戰功赫赫,先是跟著呂蒙做賊一般的偷襲荊州、擒殺關羽。劉備前來報仇時,放了一把火把劉備打得灰頭土臉。在東吳集團內,陸遜的軍事才能是無人不服的。東吳能偷襲荊州得手,沒有陸遜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孫權讓陸遜守荊州,既合情理,也算酬功。

劉備死後,吳蜀再次結盟,具體事宜均由陸遜負責。孫權專門打造印璽給陸遜,孫權與蜀漢的所有檔案,都會給陸遜過目。如果陸遜認為不妥,可以直接修改後蓋上印璽生效。東吳實際上有兩個朝廷,揚州一個,孫權坐鎮;荊州一個,陸遜坐鎮。

由於東吳與西蜀聯盟,東吳的真正敵人就只有北方的曹魏了。而魏若想對吳發動進攻,只有兩條路線,一是東線攻揚州,一是西線攻荊州。懾於陸遜的威名,魏軍始終沒敢在荊州戰線發動大規模戰爭。倒是陸遜曾奉孫權之命,於西元236年主動北伐,在襄陽附近轉了一圈,把魏軍嚇得不輕。

但是陸遜權力過大,也引起了孫權的猜忌,最終被孫權逼死。孫權不擔心陸遜死後荊州無人可守嗎?不用擔心,因為孫權早就想好了接班人,有東吳第一神童之稱的諸葛恪。諸葛恪於西元245年任荊州牧,在此地待了七年,252年孫權病故時,命諸葛恪回朝輔弼幼主孫亮,同時仍兼任荊州牧。

不過,為防荊州再出現陸遜那樣的一家獨大,孫權讓諸葛恪出鎮荊州時,同時還委任了年過八十的老將呂岱與諸葛恪共守荊州。諸葛恪回朝後,荊州的防務基本上就由老將呂岱與衛將軍滕胤負責,滕胤是諸葛恪的心腹,兩人同進同退,最後還陪著諸葛恪被滅了三族。

三國鼎立時,荊州所承受的軍事壓力並不是很大。不過,蜀漢被曹魏滅亡(實為西晋滅亡)之後,晉軍佔領了西川的長江上游,荊州的戰畧縱深意義開始突顯。此時,晋朝如果對東吳發動攻擊,則必將沿蜀中順長江直下,囙此加强荊州軍防成為東吳自保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緩。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把荊州交給了陸凱,陸凱是陸遜的侄子。陸凱坐鎮荊州,戰略意圖非常清晰,就是死守要塞,遏制晉軍從水路東下。晋朝的羊祜和陸凱硬耗了6年,始終沒有找到機會下手。

當初,為了加强荊州的防禦,東吳在荊州打造了比較完整的都督制軍防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西陵都督,也就是實際上的荊州江防最高軍事長官。西夷,就是劉備攻吳的失敗之地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吳景帝孫休永安二年(西元259年),陸遜之子陸抗就被任命為西陵督,陸凱死後,陸抗成為荊州防務的負責人。

陸抗是三國後期的名將,羊祜這麼牛的人,碰到陸抗,一點辦法也沒有。羊祜能做的,就是和陸抗假惺惺的“互相欣賞”,互相收買人心。不過,兩個敵國大將哪有什麼交情,只是都沒有好的時機下手罷了。

西元274年,陸抗病逝,東吳再無良將,羊祜立刻上錶奏請伐吳。但由於大臣賈充等人的阻撓,西晋直到西元280年才大舉伐吳。伐吳時,晋朝出動了六路大軍,其中有四路都沖著荊州去的。比如鎮南大將軍杜預出江陵,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龍驤將軍王浚、巴東監軍唐彬出益州(西川)。從晋朝的戰畧來看,只要拿下荊州,哪怕不能攻克江東,也能擠壓東吳的生存空間。只要晋朝控制住荊州,即使當時滅不了東吳,東吳也蹦躂不了幾天了。

蜀漢於263年滅亡,東吳卻在280年才滅亡,中間為何相隔17年?原因很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東吳在荊州這塊重地用對了人。陸凱、陸抗在荊州的嚴防死守,才使得晉軍沒有半點機會,如果東吳能够守住荊州,晋朝想要統一,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