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回收網點集中到分揀中心的塑膠瓶再一次按不同顏色進行分類折開。本報記者譚梅攝
工人將廢舊輪胎進行拆卸再進行機器切割。本報記者譚梅攝
市民將收集到的泡沫紙箱送到就近的垃圾分類回收智慧網點。本報記者譚梅攝
工人將成千上萬個鋁制飲料罐壓縮成1噸多重的鋁塊。本報記者譚梅攝
本報記者譚梅
12月6日,家住西寧市南川西路的市民許老太把自己店鋪裏整理收集的紙箱紙盒送到位於城北區青藏高原集散中心南門的垃圾分類智慧回收網點,並按要求把它們放到了可利用回收區域。“這個垃圾分類回收點真不錯,既處理了垃圾,還能將‘可回收垃圾’變現。”將垃圾變廢為寶,許老太的感慨得益於西寧市積極構建的可回收物(再生資源)、廢舊物資迴圈利用體系。
回收=資源!
在西寧市城北區朝陽鋼材市場緊鄰高速公路處,一座24平方米的垃圾分類回收智慧網點呈現在記者眼前。據介紹,該智慧網點服務範圍覆蓋方圓3公里的朝陽路多個社區,主要回收金屬、塑膠、紙類、織物等類物品。智慧網點內智慧秤、打包分揀等一應俱全,並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價格、統一衡器、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的規範實施運作。
回收就是資源,分類越細緻才能越有價值。如今,西寧的再生資源回收不再是傳統的“收廢品”行業,而逐漸成為了實現經濟生活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重要抓手。
“智慧回收網點自9月底‘開張’以來,很受附近老百姓的歡迎。現在我們每天回收廢舊物將近2噸左右,到了一定量,就會通過‘移動回收’專用車將紙盒、塑膠瓶、廢玻璃、廢織物等進行交售。最終運往位於西寧市城北區大堡子鎮鮑家寨村西北側的青海俊傑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加工中心。”網點工作人員石天峰告訴記者。近兩年,青海俊傑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結合再生資源體系建設、“兩網融合”、“無廢都市”建設及“垃圾分類”等工作,在省市區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業首長部門的大力支持引導下,開展前端回收網點建設,現西寧市城北區已有10個網點建成使用。實現了生活垃圾中再生資源(廢塑膠、廢紙、廢紡織、廢金屬等)的前端分類回收集中收運處置,實現垃圾减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跟隨“移動回收”專用車,記者來到鮑家寨村27000多平方米的分揀中心,裡面機器轟鳴,廢鋼鐵,廢舊有色金屬,廢塑膠,廢紙,廢輪胎,廢礦物油,廢舊鉛酸電瓶……所有回收物按類堆放,呈現一定規模。
青海俊傑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總經理穀小俊介紹,“電視、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腦等電器電子產品需要有資質的專門公司折開,我們收回來會進行移交。其他物品會在這裡進行精細化分揀。”
在廢紙打包區,幾名工人和一輛裝載機正在不停地往打包機的履帶上裝箱板紙。一片片分散的箱板紙被機器“吃”進去再“吐”出來後,便被壓縮成塊。“不同資料會用不同機器進行處理,成千上萬個鋁制飲料罐會被壓縮成1噸多重的鋁塊;成堆的泡沫也會被壓縮成不到1立方米、堅如石塊的泡沫壓塊。”企業運維負責人說,這些物品會當作工業原料送到相關加工企業。
“拿飲料瓶來說,現時公司廢塑膠年回收分揀設計能力10000噸,現達到西寧市產生量的60%。切割成片的塑膠碎片會送到陝西、寧夏等地被切割成塑膠顆粒變成工業原料。”企業運維負責人說,“這種原料在加工廠將被製作成工業用的塑膠桶、塑膠工藝品等,或者送往化纖廠,在高溫下拉絲後二次利用。”
“通過廢品回收再利用,迴圈再生還可以减少大量的資源以及生產過程中氣體排放、水電損耗等環境成本。”穀小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生活中最常見的廢紙為例,1噸的原紙被生產出來需要消耗17棵大樹,造紙過程中用水量達100噸。回收再利用不僅大量節約資源、减少碳排放,而且還減緩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好處不可估量。”
行業發展逐步規範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產生量日益增長,現時,我省再生資源年回收量已突破200萬噸。對此,我省在西寧市積極建起垃圾分類“兩網”融合回收服務網點,採取定時定點回收、上門回收、線上預約等管道,既為可回收物找到歸宿,也給居民帶來一定的經濟回報。“未來三到五年,我們想做到西寧市區全覆蓋,每個街道至少設立1處再生資源智慧回收網點,方便居民和組織交投出售,繼續完善建設前端回收體系,並建立數據資訊統計體系,對再生資源的來源、去向、數量等基礎資訊實行台賬管理。並不斷提升改造現有生產工藝,逐步實現前端智慧回收現代化、數位化、一體化的回收、分揀、處置服務體系。”穀小俊說。
和青海俊傑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一樣,青海新順達新型保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積極投入1.2億元,將回收的廢玻璃加工成為新型外牆保溫材料,年產量達20萬噸,現時正計畫出口白俄羅斯;青海雲海環保服務有限公司在年折開10萬臺廢舊家電的基礎上,投入3.6億元開展智慧回收體系和電子廢棄物、廢塑膠、廢舊金屬、廢舊衣物的迴圈利用流水線建設。同時,積極聯合浙江華鼎環保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新型生態修復環保資料。該環保資料主要以廢舊紡織品、秸稈為原料,固水率高,保水期長,可降解,能有效修復貧瘠土壤,改善河道水體質量,擴大濕地面積,綠化治理廢棄礦山,將對“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和土地沙漠化治理發揮積極作用……
雖然我省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起步晚、基礎設施薄弱、先天條件差,但經過幾年的發展,行業整體開始優化調整,轉型陞級效果顯著。
記者從青海省商務廳瞭解到,2009年,我省從西寧市開始,系統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工作。2016年至今,安排省級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970萬元,扶持15個再生資源建設項目,帶動社會投資近9000萬元。通過針對性扶持,鼓勵回收利用企業積極開展“互聯網+再生”模式的應用推廣,積極參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企業回收範圍和規模正逐步擴大。截至目前,全省規範化再生資源回收網站702個、分揀加工中心16個、集散交易市場6個,再生資源行業逐步走向規範,回收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十三五”期間,我省商務部門委託相關企業開發建設全省再生資源公共資訊服務平臺,提供再生資源政策法規、企業資訊、供求資訊等査詢服務,為全省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提供資訊支撐。現時,該平臺已綜合再生資源企業230餘家,會員企業達到1077家,發佈各類資訊近9000條。
近年來,我省各州市積極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因地制宜、科學施策、扎實推進,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體系基本建立,垃圾分類已成為群眾高度認同的新時尚。
為進一步規範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精細化程度,西寧市也在切實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快速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使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逐步形成了較科學、完整的再利用體系。
現時,西寧城區已建成數座不同類型“兩網融合點”,其數量仍在新增中。並依託覆蓋城區範圍的“兩網融合”的線下回收點、回收站及線上再生資源公共資訊服務平臺,構建廢舊物質迴圈利用體系,完成垃圾變廢為寶的轉換,實現了垃圾减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最終實現規範、智慧雙通道信息化管理平臺監管數據,城區可回收物與再生資源數量品類可追溯。
如今,在西寧,垃圾分類“兩網融合點”不僅是一個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平臺、市民實踐體驗平臺,也用綠色環保管道打通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最後一米”,最大限度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最大價值,也將對改善都市生態環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雙重促進作用。
《青海日報》(2021年12月16日第8版:經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