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繪製3米長“老街風情圖”,帶你重回半個多世紀前

上海 77℃ 0
摘要:寶山區顧村鎮有個會畫畫的“山東女婿”名叫劉振祿,今年88歲了。前不久,他們一家搬進了動遷安置房羅青灣新苑,新房裏他最關心的是自己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作的畫,總算能有個專門的收藏之所。他最出名的畫,是一幅能勾起老顧村人情懷的《顧村老街荻涇河風情圖》。長卷繪製於2016年,長3米多、寬近1米,攤開後能把小半個客廳鋪滿。這是當時已經83歲的劉振祿每天花4個小時、前後共花了6個月時間一筆筆劃出來的。

寶山區顧村鎮有個會畫畫的“山東女婿”名叫劉振祿,今年88歲了。前不久,他們一家搬進了動遷安置房羅青灣新苑,新房裏他最關心的是自己多年來利用業餘時間作的畫,總算能有個專門的收藏之所。他最出名的畫,是一幅能勾起老顧村人情懷的《顧村老街荻涇河風情圖》。

圖說:展示《顧村老街荻涇河風情圖》。顧村鎮供圖(下同)

長卷繪製於2016年,長3米多、寬近1米,攤開後能把小半個客廳鋪滿。這是當時已經83歲的劉振祿每天花4個小時、前後共花了6個月時間一筆筆劃出來的。

觀摩這幅長卷,好似走入一條時光隧道,看見了當時熱鬧非凡的顧村老街。畫的中心位置是荻涇河上的東姚河橋,橋上有挑著扁擔吆喝的小販,還有抱著孩子看風景的人。過了橋,北面就是顧村老街最熱鬧的十字路口。朝西看,是顧村飯店,人們在此閒話家常、推杯換盞;飯店對面兩家緊鄰的鋪子,一家是專賣當時家家戶戶都會用的竹制的竹器店,一家是點杯茶就能聽上一段小曲兒的書場。朝東看,最大的鋪面是當時的寶山顧村供銷社,從烟酒糖到日用百貨,都能在那裡買到;再往旁邊有兩家小鋪,一家是鞋店,一家是照相館。

圖說:顧村書坊

值得一提的是,《顧村老街荻涇河風情圖》不僅記錄了當時顧村人的日常生活場景,還描繪了荻涇河兩岸的幾處歷史建築的樣貌。

位於老街44號的是顧村軋花廠,創建於1951年。1952年棉花歸供銷社統一組織加工,在羅店、月浦、楊行、劉行、顧村等地設5個棉花加工(軋花)廠,1958年並為月浦、顧村2個軋花廠。上世紀80年代起,全縣棉田面積逐年大幅度减少,兩廠加工任務不足,多次轉產,但仍留部分設施。因軋花廠對於研究寶山及顧村近現代工商業建築有一定的價值,廠內保留的一棟兩層辦公樓於2017年被確立為寶山區文物保護點。

圖說:顧村紮花廠舊址

再往東步行2分鐘,到達儉豐織染廠舊址。該廠創建於1938年,原位於市區諸安浜,1943年遷至顧村鎮。上世紀60年代改稱上海色織十二廠,上世紀80年代至1999年歇業期間為上海新建色織廠,2002年整體合併給上海達新染織總廠。因該廠舊址整體建築保存比較完整,對研究寶山及顧村近現代工業建築有一定的價值,也於2017年被確立為寶山區文物保護點。

圖說:儉豐織染廠

荻涇河南岸,還有一棟引人注目的2層磚木結構西式洋房。這所住宅建於1928年,坐北朝南,外層牆壁刷以粉色石灰塗料,門、窗框、外部線條窗飾、樓梯、六角形藻井等均保持其原有的建築風格,對於研究本地近現代西式民居建築也有一定的價值。

隨著老街改造的行程,畫中所展現的圖景如今只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中。好消息是,出現在劉老畫中的幾處文保建築,現時已形成初步設計方案,報文保部門待審批。未來,老建築將煥發新活力,成為串聯起整個街區公共空間的新亮點。

圖說:畫中圖景

根據設計方案,荻涇河沿岸將打造一個平行於濱水綠地的帶型視覺長廊,將原本散落在基地內的零散保護建築串聯成一個完整有機的整體。未來,基地內保護建築與基地南側、西側老街遺存、保留建築構成一個完整街區型整體,將區域內最具價值的歷史建築、工業遺址緩緩鋪陳開,凸顯片區的歷史記憶與歷史風情。

新民晚報記者郭劍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