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就義前提出兩個請求,監斬官勉强答應,百日後他卻羞愧自盡

浙江 64℃ 0
摘要: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秋瑾對此表示理解,臨行前她向李鐘嶽提出兩個請求:第一不要梟首,第二死後不要剝衣。7月15日淩晨,一代革命女傑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李鐘嶽不久也因“包庇女犯罪”被清廷革職,前往杭州待罪。李鐘嶽此後幾次自殺都被親朋好友所救,妻子終日不敢相離。某日,李鐘嶽趁妻子外出間隙,毅然懸樑自盡,此時距秋瑾就義不過百日。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清朝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更是讓中華大地淪為刀俎上的魚肉,任由帝國主義勢力割取掠奪。許多仁人志士至此看透了清王朝腐朽落後的本質,徹底對改良主義死心,相繼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之中。在這些革命先驅之中,有一人格外矚目,她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鑒湖女俠”秋瑾。

▲《馬關條約》簽訂場景復原

秋瑾,原名閨瑾,字璿卿,東渡後改名瑾,字競雄,祖籍浙江江陰,光緒元年(西元1975年)生於福建閩縣。秋瑾出身官宦世家,從祖父起家中便世代為官,其父秋壽南官至郴州知州,秋瑾自幼能文能武,21歲時嫁與雙峰縣荷葉鎮王廷鈞為妻,王廷鈞雖出身商賈之家,但與“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有著姻親關係,家世倒也不俗。秋瑾嫁入王家後,常與唐群英、葛健豪二人來往,三人情同姐妹,常在一起飲酒賦詩,時人稱之為“瀟湘三女傑”,她們都是中國最早的女權運動領袖,為中國的女權運動做出了卓越貢獻。

▲八國聯軍將領於先農壇合影舊照

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王廷鈞靠捐納謀得戶部主事的差事,秋瑾便隨夫入京。不久,八國聯軍侵華,為躲避災禍,二人又返回家鄉荷葉。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局勢稍定,王廷鈞再次入京赴職,秋瑾攜女北上。次年,秋瑾不顧丈夫反對,毅然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秋瑾入中國東京留學生會館學習日語,並與來日留學生共同交流學習西方先進理念知識,還曾多次登臺演說革命救國與女權理論。留學期間,秋瑾在東京也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夥伴,如周樹人(魯迅)、陶成章、黃興、宋教仁等。

▲秋瑾舊照(攝於1905年)

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秋瑾與徐錫麟等光復會領袖在滬集會,密謀在浙、皖兩省發動推翻滿清政權的革命起義,秋瑾被任命為浙江地區起義負責人。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因“安慶起義”失敗而慘遭殺害,清廷審訊被捕革命黨,得知秋瑾等人所在的紹興大通學堂正是浙江革命起義據點中心,便馬上傳訊紹興當局逮捕秋瑾等人,並查封大通學堂。面對眾人的勸告,秋瑾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於是她遣散眾人,毅然留守大通學堂。得到消息的山陰縣令李鐘嶽非常欣賞秋瑾才華,他深知清政府已是日暮西山,便大著膽子向上級紹興知府貴福拖延時間以便學堂師生逃跑,並在前者面前力保大通學堂無礙。

▲清代縣衙舊址

7月13日,反應過來的貴福將李鐘嶽傳至府衙痛批一頓,並對後者表示如不將大通學堂師生悉數處死,就會上告他與該校師生一同謀逆。李鐘嶽無奈,只得組織人手,前往大通學堂拘捕秋瑾、程毅等師生8人,經過一番審訊,秋瑾被紹興知府貴福判為死刑。秋瑾面對清廷的嚴刑逼供,始終未有言語相應,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以對。李鐘嶽在獄中探望秋瑾時,極為悲痛地說道:“餘比特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諒之也。”秋瑾對此表示理解,臨行前她向李鐘嶽提出兩個請求:第一不要梟首,第二死後不要剝衣。李鐘嶽在貴福面前爭取半天,方才令其勉强同意了這兩個請求。不過為報復李鐘嶽,貴福特意要求李鐘嶽監斬。

7月15日淩晨,一代革命女傑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李鐘嶽不久也因“包庇女犯罪”被清廷革職,前往杭州待罪。李鐘嶽離開紹興時,送別他的當地紳民多達數百人,他心中有愧,對鄉民們說道:“去留何足計,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李鐘嶽客居杭州期間,整日對著秋瑾所贈“秋雨秋風愁煞人”七字手書傷感,常對外人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由我而死!”李鐘嶽此後幾次自殺都被親朋好友所救,妻子終日不敢相離。某日,李鐘嶽趁妻子外出間隙,毅然懸樑自盡,此時距秋瑾就義不過百日。李鐘嶽死後,浙江紳民無不扼腕痛惜,前來弔唁者三日不絕。中華民國建立後,李鐘嶽陪祀西湖秋瑾祠。

參考資料:

《秋瑾傳》《續安丘新志》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